第449页(1 / 1)

(' 李薇姥娘下葬之后,何氏便催着李薇和贺永年早些回安吉,她肚子一天一天大了,再不宜长途奔波,早些回去,好好养养身子,肚子里的孩子重要。 再有春兰和春柳各有一摊子家事儿,都要回去。春杏便说她离得近些,何氏在老家的这些日子,有她和武睿照应着。 李薇姐妹三人刚走没几天,这日武睿回临泉镇中去,只留春杏和何氏并两三个丫头在家,母女二人正在院中说话儿逗孩子,李家老三急匆匆的跑过来,一脸的急色,“大嫂,大嫂……” 春杏站起身子迎他,奇怪的问,“三叔,啥事儿啊,你跑得一头汗!” 李家老三在院中扫了一圈儿,没见李海歆,急得直搓手,问,“我大哥呢?!” 春杏道,“兴许是去嬷嬷那里了!三叔到底啥事儿?” 李家老三赶快摇了摇头,慌忙往前院儿跑。春杏招武府的小伙计过来,道,“去老太爷的院里瞧瞧,看看到底是什么事儿!” 那小厮匆匆跟着李家老三去了前院,还未跑到院门口便见李家老三已冲出前院儿,顺着巷子往外跑去,他拨腿跟上。 李海歆吃过早饭到前院去瞧了一回李王氏,李王氏只是心头气不消,他陪着坐了一会儿,正好春林要去鱼塘,他便也跟来看看,李家老二也没事儿,也跟了来,这会儿兄弟两个正坐在小水库的岸边儿晒太阳。 李家老二正说着,莲花的亲事儿如何如何。李家老三匆匆跑过来,叫道,“大哥,大哥,不好了!” 老三也三十四五岁的人了,这么些年稳重了些,极少见他这么急的,李海歆不由皱了眉头,站起来,“什么事儿这么急惶?!” 老三喘着粗气儿道,“今儿去镇上送鸡,怎么听人说梨花小舅舅入了大狱?那人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 李海歆一听是这事儿,松了口气儿,不是孩子娘与老太太又顶起来了便好。点头,“嗯,确是有这么回事儿!” “什么?!”李家老二惊跳起来,睁大双目,“这么说,梨花小舅舅犯了事儿?” 周濂几个本没有将事儿说得很透,只道何文轩在狱中无碍,李海歆知道的也不甚详细,又不欲多说,只道,“不是犯了事儿。牵连不到你们!” 又向李家老三道,“你知道便行了,别再与外人说道。若有人问起你,你只说不知!” 李家老三愣怔的道,“大哥,你们早知道?” 李海歆点头,“若不是因记挂着文轩,梨花姥娘又新丧,你嫂子也不至于这般气!” 老三呆愣愣的点了点头。 李家老二愣怔半晌之后,突然转头往家走,嘴里嘟哝着,“刚指望借他些劲儿,给莲花找个好婆家,这下可好了!……还是汪家好!” 李海歆望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微摇了摇头,叹一声,“我也不管了。他四十多的人了,想自己做主便做主吧。” 李家老三犹自怕李海歆太过担心,跟在他身后回了家。 何氏一见这兄弟二人都这副模样,也有些急,问老三,“你方才急惶惶的到底啥事儿?” 老三便将在镇上听到何文轩的事儿说了。何氏叹了一声,道,“行了,别担心。年哥儿和周濂去了京中几趟,还有孟家也一直使着劲儿呢。人没事儿!” 却说李家老二急匆匆回到家里,跟许氏这么一说,许氏立时叫起来,“哎哟,这可是要杀头的吧?!” 李王氏在外面听见,喊,“说什么呢?谁要杀头?” 李家老二出来,没好气的道,“梨花小舅舅犯事了,现在被下了大牢。若不是大哥说什么莲花能借着这个劲儿找个好人家,也不至于拖到今天,罢了,我明儿就进城,这汪家的事儿,我做主了!” 李王氏突听这个消息,猛然高兴起来,“呼”的站起身子,气势汹汹的往外走,“我让她跟我显摆什么官儿!这下我看她怎么显摆!” 刚走了两步,突然顿住脚步,不对,即便是梨花小舅舅丢了官,还有那几个女儿女婿,有人说,光那个周濂都开了十来家酒铺子,还有梨花种的地,光这个一项都有六七千两的出息。 思量半晌,又恨恨的回来了,坐着生闷气! 李家老三在老大院中坐了一会儿,一是担心老大两口子,二来也存着私心,这年头哪有平头百姓想沾染上一点点官司的,总要问问清楚,会不会受牵连。 何氏几个都能猜到他的心思,春杏赶在李海歆开口之前,说道,“三叔,你别担心,我小舅舅不过是因公事延了期,这才受了发落,有小舅母一家人在京中张罗,不会有事的。” 李家老三心中七上八下的走了。 李海歆又说起老二说的莲花的亲事来,春杏撇了嘴儿道,“爹,早说不让你管,你还非要管。现在怪着你了吧?” 李海歆叹息一声。 何氏看他这样子,便忍不住道,“一再说你,子侄们不能一点心不操心,却也不能完全去管着,莲花自有她爹娘!”顿了顿又道,“梨花和年哥儿临走时说过,想助助春明,你去问问老三,愿不愿让春明跟着去州府里读书!” 李海歆却摇了头,“再说吧。现在文轩的事儿传开了,老三说不得心中也有顾虑,怕受牵连,等文轩回来再说吧!” 何氏点了点头。 转眼三月已过,梨花姥娘到了百纸日,何氏在老娘坟头烧了纸儿,絮叨了一通,逗弄了一番小侄子,邀请孟颜玉去安吉住些日子。 孟颜玉摇头笑,“大姐不用挂心我。家里住着挺好的。这些天儿京里也来了信儿,文轩说不得就要回来了。到时我们再去看您!” 何氏点头,转到堂屋院中,一眼瞧见梨花姥爷坐在墙根晒太阳,孟家的两个中年管事儿,正一左一右的陪着说,一个与他下大梁,另一个在陪着说话儿,又出主意的。 那两人见何氏过来,忙站起身子,一齐行礼,“姑奶奶好!” 何氏直叫他们别客气,又看梨花姥爷身子还好,气色也比前些日好了许多。便道,“爹,颜玉说文轩就快要回来了,到时爹和他们一家都去安吉多住些日子。梨花五月里生产,我得过去瞧着些。” 梨花姥爷摆手,“你只管走你的。我儿子有三个,要你事事都操心?!” 两个管事儿的笑起来,都道,“老太爷这话说的是,姑奶奶只管放心,一切都有我们呢。” 何氏虽不舍,却挂心梨花,在何家堡逗留到天黑才回去。 因这一回与李王氏闹,何氏打定了主意要跟着女儿去安吉,一年到头差个人过来送节礼便是,自己则两三个年头回来瞧她一回。 便让李海歆找了人把家里的房顶门窗都好好看一遍儿,该补的补补,该修的修修。如此过了五六日,家里都安定好了。 ', ' ')

最新小说: 被流放后靠直播种田爆红了 京都羽翼的荣光 开卤味店后,我暴富了 【海贼王】我在伟大航路当老鸨 婚后暧昧 精神科医生神经了 长空之下 心机是什么 绝世唐门天花板 协议闪婚翻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