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太子殿下,一开口就拿住了三皇子话中的漏洞。的确,从开始到现在,三皇子说的始终都是他的猜测,却没有一点实质上的证据。众人的视线,此时便又都转向了三皇子,看他如何应对。三皇子温温一笑,并未直接回答太子,而是转向了中元帝,揖手道:“父皇,儿臣正要将人证带来,父皇瞧着,是不是现在就把人叫过来?”中元帝微带不喜地看了他一眼,语声微凉:“既是有人证,为何不早说?”三皇子心下凛了凛,连忙陪笑道:“父皇恕罪,因先要将前因说清,才能引出后面的人证与物证,故儿臣一开始便没有……”“罢了罢了,快去把人叫上来吧。”中元帝很不耐烦地打断了他,面上微带不虞。三皇子再不敢多话,提步走去殿门,向守在那里的邢有荣说了几句话。邢有荣一时却是不敢应下,回身往殿中看了看,便瞧见中元帝向他挥了挥手:“你照老三的话去做。”“诺。”邢有荣应了一声,便躬着腰退了下去。三皇子缓步回至殿中,向着中元帝深深地行了一礼:“父皇,趁着人证未至之前,儿臣还有件事要说。”中元帝“唔”了一声,皱起了眉:“老三,勿要再故弄玄虚。”三皇子恭声应了个是,便行至了众人围坐的中间位置站了,面朝中元帝说道:“父皇,儿臣因着要细查皇妹妹的来历,这一来二去的,却是查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而这个消息,只怕在座的大多数人,是头一次听说。”言至此,他故意停顿了片刻,似是为了让诸人都能听得仔细,方才续道:“儿臣查出,便在元年之时,流放辽西的桓家,被人偷走了一个女婴,而这个女婴,正是桓氏最小的女儿——桓氏十三娘。而巧的是,十三年后,亦即是中元十三年的夏末秋初之际,桓家的这个十三娘,却是找到了。”此语一出,满座皆静。然而,再下个瞬间,便有轻微的吸气声响了起来。三皇子转身往旁看了看,目中再度划过了一抹得色,不紧不慢地道:“想来诸位也都听出来了。的确,这事说来也真是巧得很。因为,皇妹妹被人发现公主身份的那一年,也正是中元十三年。而更巧的是,桓家找到的这个十三娘,也正是流落在江阳郡的青州城。说到这里,诸位只怕不免要想,怎么竟会这样地巧,流落在外的晋陵公主,竟然与桓氏十三娘同处一城,且更是在同一年、同一月、同一时刻,各自被亲人找到。这难道不奇怪么?”大殿中,再度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是,这死寂却又并非纯然的静,因为,有一些什么正在这死寂之下蒸发着,仿佛只待一个契机,那些东西就要冒将出来,将一切焚烧成灰烬。此时的中元帝,已然不再去看秦素了。他垂目望着御案上的那叠口供,眸光如幽幽深井,叫人难以揣测。“晋陵,你无甚话可说么?”蓦地,他开了口,冰冷的语声如殿外疾飞的雪,刮得人浑身冰凉。秦素于座中向上欠了欠身,神态很是沉静:“回父皇的话,儿臣暂且无话可回。”“哦?”中元帝抬起了头,冰寒的视线忽如利箭,直直刺向了秦素。秦素却仍旧一派安然,拂了拂火焰般灼亮的红裙,又抬手抚向鬓边华胜。直到那一刻,众人才惊觉,今晚的秦素,朱衣如火、金钗如焰,美得格外耀眼。自进宫以来,她还从不曾穿过如此鲜艳的衣衫,而这样穿着的她所焕发出的美艳,竟叫每个人都有了片刻的眩晕。那是一种极为剧烈、张扬乃至于狂妄的美,如同燃烧的大火,只消看上一眼,那视线中便似也沾了火苗,“毕毕剥剥”一路烧灼,直灼进人的眼底,再由眼底蔓延至心间。“启禀陛下,人来了。”殿门外传来了邢有荣的语声。“宣。”中元帝淡然地吐出了一个字,收回视线,望向了悬垂至地面的重重锦帷,似是在出神。邢有荣拉开殿门,将两个戴着长幂篱的女子,让进了殿中。那两个女子一高一矮,因幂篱覆面,并瞧不见她们的脸,只能瞧出高的那个似是年长些,而年幼的那个一身茜裙,衣着精雅秀致,一望而知不是普通人。陪着她们一同进来的,乃是三皇子身边最得力的大监——金有平。金有平似是早已得了嘱咐,进殿之后,便不慌不忙地伏地奏道:“启禀陛下,启禀诸位殿下,这两名女子,年长者为青州秦府之大夫人俞氏,年幼者为桓氏十三娘。”大多数人皆是吃了一惊,或是装作吃了一惊,场中唯一面色不变的人,唯有秦素。便在金有平说话之时,俞氏与桓十三娘皆是摘下了幂篱,伏地跪拜,礼数很是周全。三皇子便向金有平挥了挥手:“金大监先下去罢。”金有平应声退下,那厢中元帝便将身子向龙椅上一靠,淡声道:“抬起头来。”俞氏与桓十三娘同时抬起了头,俞氏的神情倒还镇定,那桓十三娘却是一副楚楚之姿,娟好的眉眼间盈盈欲语,极为惹人怜爱。秦素扫眼看去,心下陡然一惊。那一刻,她几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下首跪着的桓十三娘,眉眼绢秀,形容柔弱,生得颇为秀丽。阿蒲!?桓氏十三娘,居然是秦家德晖堂的小鬟——阿蒲!?怎么竟是她?第949章 衣华裳秦素忍不住连眨了几下眼睛,一度以为自己看错了。这个据说是孤女出身的小小使女,此刻金钗华服,一扫从前的谨慎小心,宛然一副士女的模样。这是怎么回事?秦素再也无法保持平静,只觉得脑中一阵混乱。此时,桓十三娘——或者说是阿蒲——亦扫眼看到了秦素。见到她时,阿蒲似乎也很惊讶,眼睛张得大大地,张口就唤了一声“六娘子”,旋即又忙以手掩口,惶惶垂首:“公主殿下恕罪。”秦素面色微变,心底如遭重击。二人有一瞬的四目相接,她确定自己没瞧错。桓氏十三娘,就是阿蒲!这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前世时,她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件事?甚至连隐堂亦不曾说过桓家的这件秘辛。难道说,前世时,阿蒲并没回到桓家?如此一想,秦素的心头又是重重一跳。她忽然就想起,在她与桓子澄的数次谋面中,他也从不曾提过桓家认回女儿一事。前世的桓氏,到底发生了些什么?秦素蹙眉沉思,再也无法保持面上的镇静。这样的情形瞧在众人眼中,却又有了别一种意味。“皇妹妹,你识得这桓十三娘么?”三皇子的语声传了过来,带着几分探究、几分兴味。秦素的视线仍旧停在阿蒲的身上,神情却是淡了下来,点头承认:“我确实识得的。她原先叫做阿蒲,乃是青州秦氏太夫人身边的一位小鬟。”停了停,又展颜一笑:“没想到她竟是桓府的十三娘,真真是失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