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1 / 1)

('大宝见了,往银花身后躲了躲。银花安抚的轻轻拍了拍大宝的背部。这会儿正是秋收的季节,田里活儿重,何大伯家晚上也开得干饭,拿玉米、高粱、荞麦、赤豆等粗粮煮的杂粮饭。“原是家里早几天就揭不开锅了,他爹又没个影儿……”银花解释了一句,又抢着帮大嫂给何老头儿一家盛了饭,才抱着大宝坐下……低矮的木头桌上摆着三个大粗碗,一个是小半碗自家做的酱菜,黑乎乎的,也看不出原先到底是什么酱出来的;还有两个是地里有的菜蔬,一个秋茄子,一个小油菜,半星油点儿也看不见。“吃吃,下地怎么不见出点儿力!”等大嫂给全家都盛上饭,何大伯家二小子已经一大筷子下去,去了小半碗的茄子。大嫂竖着眉毛就骂了起来。何家阿公磕了磕碗,“吃饭!”大嫂撇了撇嘴,在何大伯下手坐下。一时,桌上只剩下“吧唧吧唧”的吃饭声。大嫂这样说,自然不是要骂自己的小儿子,却是银花那不成器的相公小的时候因着算命先生的一句话,何阿婆咬着牙,全家勒紧裤腰带送何老三进了学,至于学得怎样,只看何老三现在那鬼样儿就知道了,如此何老三只白长成了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抬的“书生”样儿,偏这银花之前也还端着“秀才”娘子的架子,便是何老三几次考而不中,反倒被勾的成了个酒鬼,家里早早揭不开锅,也不肯下地伺弄田地,只在家做些绣活得几个大钱……银花低头不语,只夹了些酱菜拌在饭里,先喂大宝吃。这杂粮饭极不易嚼烂,咽下去时仿佛有几粒粗石子擦着食管一直到胃里,酱菜也只有个咸味儿,大宝因饿狠了,也不觉得难吃,只管伸长脖子往下咽,倒是银花,即便自小长在偏远的小山村,也是吃大米白面长大的,只吃了几口,便觉得无法下咽,一碗杂粮饭,大半倒进了大宝的口。饭毕,何阿婆端了一簸箕苞谷出来,就这还微微透亮的天色,坐在院子中央剥起来,何大嫂自然是收拾碗筷,何大山跟着何阿公、何大伯一起收拾着农具,二小子带着大宝在院子角落里掘着泥土玩儿。农村里,因着抢收(趁着天气好把粮食都收回来,晒干),都把苞谷连着外面的枯叶一并先掰回来,堆在院子里,在细细的剥去枯叶,在太阳底下晾个几天,还要靠一双手把苞谷粒脱下来。银花先帮何大嫂把碗筷都抱进了厨房,迟疑了一下,又帮何阿婆剥了会子玉米,待一簸箕玉米都剥完,才起身道别。就是如此,何阿婆也没个好脸色。“……怕他爹回来,家里没个人……”何大嫂嗤笑了一声。“若是有了闲工夫,只把屋前屋后的空地刨出来,整年也就不缺菜蔬了,村里哪家日子过得连锅都揭不开……”何阿婆快手快脚的把苞谷剥除来的芯子都收拾到屋檐下,那个要留着剁碎了喂牲畜,没好气的说道。…… 第2章第二章水镯子……这几年风调雨顺,银花在的这个大田村,就是孩子最多的一户人家一年到头至少是能吃上饭了。“是!”银花低声应了。大宝一看何阿婆的冷脸,本来跟二堂*哥已经玩熟了些,这会儿又缩到了银花的背后。银花与公公和大伯子打了个招呼,牵着大宝出了院子门。银花手脚麻利的引火烧了一大锅水,找了一根柴火棒子用力的拍打木头架子床*上的铺盖,先给大宝结结实实的洗了个澡,把人塞到发灰发黄的褥子里,就着昏暗的灯火,在屋里仔细翻找起来。“娘——”大宝躺在床*上掰着自己的脚玩了会儿,拖长声音喊道。“乖宝要是困了就快睡。”银花轻声应道。以前,银花要熬夜做针线活儿,大宝也是自己睡惯了的,不过今天白日里被银花吓着了,有些粘人。大宝放平手脚,在被子里翻了个身,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银花,很快眼皮就掉了下去。银花在旧衣柜的角落里找了个旧布包,里面放着几条绣花手绢、三个荷包并十几条络子,都是些粗糙东西,但做工还算细致,依着原主的记忆,巾子、荷包、丝线都是固定找一个张姓货郎拿的,一个成品得一个铜板的手工费,平日里除了一年两季几亩地里的租子,就指着这几个铜板的收入了。那地还是叫何老爹、何老太压着与两个大伯子种着,田契收在两老自己手里,才没有叫何老三卖了去吃酒。第二日,银花起了个大早,烧了满满一大锅水,屋里屋外好一通擦洗。日头渐渐高升,地上白茫茫的露水退了下去。“娘——”大宝一手揉着眼睛,一手提着松松垮垮的睡裤。“唉,乖宝别动,娘就来!”银花揭开锅盖,在木盆里洗了把手,快步出了厨房。还不等银花接手,大宝小鸟儿猛地一翘,一股热流打在了门槛上。大宝还迷瞪着,好一会儿才低头瞧见多了一团印迹的裤子,嘴一瘪,泪花就出来了。银花哭笑不得,把孩子抱起来,顺手把湿裤子剥下来扔在一边。“没事,乖宝,下次快点儿把裤子放下来就好……”等两人收拾好,锅里的燕麦稀饭已经炖的烂烂的了。燕麦对土地要求不高,村子里开了荒地或下等的旱田都种一季,只要不旱,好歹能收一些,就是在粗粮里也算是便宜货。银花把厨房彻底收拾了一边,在米缸里就扫了几把粗脱壳的燕麦,这种麦子上有一根硬硬的梗,不论煮的多烂都刮喉咙。大宝喝了几口粘*稠的汤水就摇头不肯张嘴了。没有菜地,厨房里连个腌菜坛子都没有,忙了一早上,煮锅稀饭连丁点儿下饭菜也没有。银花暗叹,实在不是会过日子的人!“乖宝,走了,我们去赶集。”“噢——”大宝小小的欢呼了一声,“娘,大*肉饼!”小家伙记性倒好。原主纵有万般不好,唯对孩子是真真的疼爱,但凡手里有几个铜板儿,必定会先给娃娃打打牙祭。这次小集正好开在大田村,除了去县城,附近大大小小十几个离县城远的村子两月一次大集,半月一次小集,小集在几个大村子里轮流开,大集因人多热闹,固定在几个大村子中间一块空旷地头开。地上露水干了后,村子东头几颗大杨树下就热闹了起来,来的人多是邻近几个村子的人,也有村民担着自家地里产的菜蔬、腌制的各色泡菜、酿的大酱或编的筐子等,除了用钱,以物易物在这样的小集里也是常见的。十来个货郎的担子旁边是最热闹的。年轻的小媳妇大姑娘叽叽喳喳的挑着廉价的头花或手绢子,货郎们巧舌如簧的哄得手里有余钱的大姑娘大多掏钱把带在头上的花买了下来,偶尔有年轻汉子都过来给自家小媳妇儿挑一两件小东西便会引得旁人一阵带着羡慕的调笑…… ', ' ')

最新小说: 偶尔惦记(兄妹骨科) 当她的狗(1V2) 女本子床死拯救系统【GL】 平城奇缘 彩票中奖后我为所欲为(NPH) 深入浅出(1V1) 一夜之后(百合ABO) 预谋已久(黑帮,强取豪夺、高H,) 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不正常的万人迷体质和正常(待定)的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