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计划,是什么?”辽非偏头问道。“征高句丽。”辽非猛的睁开自己的眼睛,坐了起来,“阿麼,为什么要争高句丽?”“高句丽这些年来看似温顺,暗藏野心。他一直悄悄的扩张国界,扰我边境。仅是前几年,它的国土就扩大了数倍。他又暗中勾结西域各国,若是不除了他,我真真是寝食难安。况且,若想成为千古一帝,建立最伟大的国家,像收复陈国一样收复高句丽是必经之路。”杨广跟着坐起身,双眼发亮的说道。“可是,阿麼,你刚刚纠集民力,修建长城,修筑运河。现在又要征集百姓,服劳役,北上打仗,只怕,民怨迭起啊。”辽非说着拉住了杨广的衣袖,“再等些年,待稍微安定下来,再收复高句丽,如何?”“辽非!”杨广叫道,“我明白你的担忧。只是我现在已近不惑,还有太多的蓝图没有实现。我真的怕来不及了。等到收复了高句丽,一统了天下,百姓就会明白我的行动是对的。相信我,好么?”辽非抬手,抚上杨广的脸,慢慢的红了眼圈。为什么要让自己知道他的结局,要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能什么都不顾的陪着他走下去,支持他去做他想做的事。可是现在,自己要怎么办,难道明知这么做是死路一条,也要看着他走下去么?他为了他的天下,为了大业,究竟还要牺牲多少。哪怕千百年后,只换得那一抔黄土,甚至换来千百年的污蔑与不齿,他也还是要做下去么?她多想只是杨辽非,只是他的妻子,陪在他身边,做他想做的所有。可是现在,她真的做不到。做不到看着他一点点走向灭亡。“辽非,你怎么了?”杨广看着辽非慢慢溢出眼眶的泪吃了一惊,“有什么事,和我说。怎么哭了?”辽非摇头,收回了手,“阿麼,我不想你再这么走下去,不想你在这条不归之路上越走越远,不想你被大业压垮。就到这吧,什么千古一帝,什么大一统,到此为止吧!你即位仅仅五年,已经将大隋变成了有史以来最富庶最强大的国家。就此罢手,安享你的统治成果,也足以让你留名千古!攻打高句丽,一旦失手,有可能就万劫不复,你多年来的努力就会全部白费!再不会有人记得你的作为!就到这吧,阿麼,就到这。”想起当日在炀帝陵所见的凄凉,想起杨广的晚景,辽非再也忍耐不住,泣不成声。杨广一滞,想要去拥辽非的手,慢慢的收回来,“我以为你明白我。我以为即使群臣都反对我,你也会支持我。可是我没想过,第一个反对我的人,竟然会是你。迁都、开河,实行科举、发展经济、安抚突厥、剿灭吐谷浑都是我建立大业的基础,高句丽是晋末才从中原分离出去的,只有收复了他,朕才是真正的一统天下。先皇在时,高句丽就是他的心头大患,朕多年苦心经营,建立富庶的大隋就是为了一统天下!辽非,这些,难道你不明白?”“我明白。我又如何不懂你的抱负,不懂你的苦心经营!可是,高句丽窃据辽东已多年,民风彪悍,现在国内百姓又劳役繁重,你此战,必败。”辽非慢慢的闭上了眼,心底里,久久的叹息。他想要建立世上最繁盛的国家,她又怎么不明白。可是她心里的痛又怎么说的出来。“原来你都明白,你只是不相信我。”杨广苦笑了几声,“又有谁会相信我,又有谁会明白我。有时候,我真的宁愿你像萧愍那样,永远呆在我身边,永远听从我,相信我。这样也许,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顾虑。”辽非难以置信的看着杨广,到了嘴边的话慢慢咽了回去,她慢慢的露出一抹微笑,“既然这样的话,臣妾就不多言什么了。皇上还是回宫和皇后娘娘商量吧,皇后娘娘一定会支持您的。皇上赶了一宿路,还是早些歇着吧,臣妾告退。”杨广气极,拉住辽非的手,“怎么,你又要逃离我身边么?扔下瑶儿和杲儿,扔下我?”辽非慢慢的抽出自己的手,面上微微带着丝笑,“皇上多虑了。臣妾只是怕皇上看见臣妾心里不痛快,臣妾不会逃的。”看着辽非似笑非笑的脸,还有自己悬在一半的手,杨广不由冷笑,“那朕就放心了。”他下了床,披穿好,对着门外吩咐道,“宇文士及,吩咐下去,即刻起驾回京。”“可是,皇上,你奔波了一宿,还是好好休息一下,再出发的好。”宇文士及的声音传入门内,恭敬有礼。杨广看了眼面无表情的辽非,“腾”的拉开门,冷冷的说道,“不必了,朕死不了!朕还要回京去,有旨意要施行。”宇文士及抬头小心翼翼的打量了杨广的表情,又看了眼立在一旁的辽非,忍不住上前劝道,“夫人,皇上劳累了一宿,求您劝劝皇上,为了龙体着想,暂缓行程吧!”辽非攥紧了自己的拳,不让自己的情绪泄露出来,不疾不徐的说道,“宇文大人还是遵旨吧。以后这种事,还是回去请皇后娘娘办的好。”宇文士及一愣,再看两个人的境况,不敢再说一句话,施了一礼,“是,臣这就去办。”杨广大步迈出了房间,突然停住,回头说道,“朕会让你知道,朕的大业,非成不可。收拾收拾,回京吧。瑶儿和杲儿还在京里等你。”辽非慢慢的福下身,“臣妾,遵旨。”作者有话要说:这一段,写的我很心酸。大业前期,杨广所实现的文治武功可以说是前五固然,后无来者。截止到大业五年,隋帝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创了历代之冠,国家财政实力也远过秦汉……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可以算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了如果杨广把自己的脚步中止于大业五年,那么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一定迥然不同。因为如果这样,“宣付史馆”的史料就可以由他自己或者他的后代来选定。可是偏偏杨广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想做的事情偏偏要做到最好。他想一鼓作气,建立一千古伟业。杨广成就了大业,却偏偏被大业压垮。后世在书写他的历史时,几乎没有提及他的治绩。有的史书甚至故意把大业五年的统计数字提前到大业二年,意即说明这些数字乃杨坚所创造,与他无关。历代史家几乎把所有的笔墨都用来描写他在位期间的一些“花边新闻”。所以我很心酸,很难过。杨广可以说是一个天才的完美主义者。或许他若生到现代会更合适些。 又争奈已成行计原来即使近在咫尺,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如此遥远,就像此时。马车摇曳,杨广斜靠在榻上,微闭着眼睛,浅浅的呼吸声在宽大安静的马车中响起。辽非坐在一旁,手里拿着本书,漫不经心的看着。偶尔抬起头,视线落在杨广身上,就久久的失神。再有半日,就到洛阳城。十多天来,两个人在一辆车上同吃同住,却几乎没有说一句话。不管是以前还是这次从现代回来,两个人至今从来都未闹过如此的冷战。杨广偶尔有示好的迹象,却在辽非不冷不热的态度下又生了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