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宋冶只觉得二皇子和四皇子或许是个能成事的,太子先天就有病症,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以后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家里女儿没能嫁给太子,让太子给拒绝了,长公主对太子怀恨在心,自己家理所当然就站在了四皇子那一边。再回过头来想,为什么他会待职在家,给了太子可乘之机?还不是因为他想揍宁繁反被宁繁扇了两耳光?一把年纪被人扇了,公道没讨回来不说,最后反被太子押着给扇自己的人道歉。沦落到这个地步,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长公主。但凡长公主稍微收敛点儿,别莽莽撞撞的得罪不该得罪的人,宋家现在都不可能这么惨。他娶了长公主后,这么多年做小伏低不能纳妾不能光明正大的找女人,给野种当爹不说,手中权力还没了。太子娶了宁繁这个祸害后,居然比老二和老四都要上进,朝中越混越好,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多。宋冶越想越糟心,他在心里埋怨长公主一通后,又忍不住诅咒宁繁这个祸害将来红颜薄命。宁繁打了个喷嚏,琢磨着今天不是太冷了,就是有人在他背后将他坏话。他在京城得罪的人统共那么多,讲他坏话的要么四皇子,要么宋冶和长公主。老四最近很安静。倒是宋冶待职在家小动作一直没停过,长公主更是在宗室亲戚间胡说八道,不如明天给他俩找点事情,让他俩没时间讲自己坏话。宁繁接过天冬递过来的姜汤,皱着眉喝一口暖胃,下一刻看向被四只铁链吊起来的康财:“还不交代么?指使你给太子下药的人究竟是谁?”康财口齿吐血,眼睛虚得睁不开了:“奴才从未做过这种事情,太子妃若是怀疑,不如杀了奴才,直截了当的给个痛快。”宁繁冷冷一笑:“你折磨太子这么多年,轮到你了,想要一个痛快?我只讲究血债血偿,你不说也好,慢慢吊着吧。我不让你死,便是阎王亦带不走你。”对康财这种人来说,死倒是一种解脱。宁繁偏偏不给他这种解脱。慕江从少年到青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质疑,他的道路本不该如此艰难,却被康财毁得一塌糊涂。宁繁自知不是什么心善的人。哪怕慕江能够回到年少时应有的状态,他亦不会原谅这些背后作恶的凶手。第47章 ==================康财真觉着现在的日子不如死了算了。宁繁好端端的一个世家公子, 本该是清风霁月般的人物,折磨人的手段却比在牢狱里审了十年犯人的酷吏还狠。康财手脚被束缚着,他想求死都不能, 只好咬舌头自尽。哪里想到舌头断掉之后, 宁繁立刻让人给他上药止血。等血不流了, 宁繁嫌他恶心不愿意碰他,请来宁百泉把他的舌头缝回去, 还特地要求不上麻药。宁百泉妙手回春,真把康财的舌头给缝回去了。因为宁百泉觉着宁繁这个儿子不孝,把脏活累活留给自己干,他又不舍得把气撒到宁繁身上,康财成了最大的出气筒,缝针的时候宁百泉丝毫不手软的。这一场遭遇要多痛苦有多痛苦, 康财被阉都没这么痛苦。舌头缝上之后,康财得养几个月的伤才能开口说话。宁繁倒也不介意, 只说他有手有脚, 且认得字, 不能说的写出来也成。之后康财想过各种办法去死,全被宁繁给弄活了。求死的时候很痛苦,宁繁把他弄活的过程更痛苦。尝试了几次后, 康财再也不敢胡来。现在只要看到宁繁这张艳若桃李的脸,康财闭上眼睛后就做噩梦。他真想不通去年上元节的时候, 太子为什么去调戏宁繁。节日上那么多美人, 太子偏偏挑个最心狠手辣的。转眼就到了过年的时候, 太子府里欢天喜地, 宁繁喜欢鲜艳一点的颜色,觉着过年就得喜庆点儿。之后下了两天雪, 宁繁看太子整天待在外头,要么和一群将士们厮混,要么埋头在内阁里不出来,他在太子府上觉着无聊,想着宁家两个小孩热闹闹的,就回自己家里住着去了。从前每年过年宁繁基本都在家里待几天,他爱吃什么爱用什么,宁夫人和大嫂都记着,流水似的往他院子里送。小孩子都知道宁繁这里有好吃的,大嫂家的阿彩阿福姐弟俩整日里在宁繁房间里窝着抱狐狸。某天深夜太子殿下喝得醉醺醺的回家,都尉府里这群将士现在都很拥护他,或许都是年轻人的缘故,一个个的和他很亲近,临近过年了一部分人在外巡逻回来总要喝点酒暖暖身子。慕江不像其他皇子嫌弃手下这些人的身份,不管酒肉是好是坏,他都愿意和军中将士在一起吃喝,久而久之,军营里好多人都觉着太子豪爽大气,比宋冶那种表面宽和背地里放冷箭抬举自己人的好多了。慕江喝酒回来,第一时间想的是去宁繁房里和宁繁睡觉。这么晚了他懒得洗澡了,他知道宁繁不喜欢一身酒气,喝几口茶漱去酒味儿。被子里昏暗一片,他想着只需要钻进去把宁繁紧紧压住,宁繁就不能把他踢下床了。慕江上床之后往里面一摸,摸了两下没摸到人。他酒醒了三分,想着宁繁半夜三更不在家,会不会跑去青楼里喝花酒,或者和姓乔的小子什么地方幽会去了。夫人长得太漂亮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他,还得提防宁繁红杏出墙。把外面伺候的太监叫过来一问才知道,宁繁回家两三天了,这几天一直都在宁府待着。第二天慕江满心的不痛快。都尉府几个参领看到太子殿下神色不愉快,一个个的面面相觑,想着太子殿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恰好宋冶和长公主正为宋府兵权被夺一事不满,在外传出风声编排太子的坏话。这些一本正经编排的倒霉鬼恰好被都尉府在外巡逻的将士们发现了。为首的参领恍然大悟。难怪太子殿下心里不痛快,原来是有人背后嚼舌根讲他坏话。从前他们听信了外边的谣言,真以为太子有当暴君的潜质。与太子相处这么长时间,众人对太子的能力和人品心服口服,哪能任由这群挑事的小人满口喷粪。一群官兵火速把造谣滋事的给抓了起来,抓进衙门里赏了十几大板。被打的这几个都是宋府的下人。也是他们运气差,刚刚在外造谣就被抓了现行,压根没有逃脱的机会。多少年来都尉府都是宋冶的地盘,这几个缺心眼的下人不想挨打,赶紧说自己是宋府的,想着宋冶曾经的手下会念旧情把他们放了。哪里想到为首的官兵居然又加了十大板。他们曾经是宋冶的手下不错。但他们在宋冶手下待了那么多年都没被提拔。太子一来就让他们凭着本事爬上去了,这些参领效忠谁不言而喻。把宋府的下人屁股打烂丢出去之后,各个营的参领都吩咐了他们的手下,往后在京城里看到谁造谣太子不好,但凡是青壮年,通通抓起来揍一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