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在与洋人作战时,获得这样压倒性的胜利。以往,他们在赶走B市的洋人时,不是没有取得过胜利,不过,那时的胜利只能算是惨胜。如果不是随后世界大战爆发,那些洋人无暇往B市增派援军,谁胜谁败,恐怕还难下结论。可这一次不同,这一次,他们第一次在正面战场上凭借技术碾压了敌人,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也让他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如果继续这样战下去,是不是就能够把所有的侵-略者全部赶出华国的土地?——战、战、战!每个人心中都在呐喊,浑身上下的每一滴血液都在沸腾!他们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这时,后续部队也跟上了先锋部队的节奏。“注意,那些德国人准备撤了!不要让他们上船!”虽然他们现在有了可以在陆地横行的绞肉机,但在水战方面,他们还比不上德国。没有先进的战舰,没有经验丰富的水兵,一旦让那些德国军人上了战舰,就麻烦了!这场战斗,定然会变成消耗战,你奈何不了我,我也奈何不了你。必须在战况发展到这个地步前结束战斗!作为战斗的最高指挥官,秦老做出了指示。众多的装甲车配合着坦克一起开炮,彻底锁死了那些德国军人后撤的路线。弹火是如此的密集,以至于那些赶来掩护军官们的士兵连接近都做不到。华国最不缺人,德国军或许可以不怕华国的人海战术,但当华国拥有优于他们的火力和远胜于他们的人力时,对于他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最终,大部分的德国军都被华国政府军在陆地上包了饺子。少部分人见势不对,想从水上逃跑,终究因为人员不足而没能即使逃掉,被华国军追上,而后歼灭。这场奇袭战,以华国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这是华国政府建立以来打出的第一声枪响,这声枪响,成功地震撼了所有人。这场胜利,为华国人争回了一份颜面,也让持观望态度的民众,对华国政府多了一些信心。对于华国政府内部人员来说,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而对于其敌人和潜在对手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原来,他跟我打仗的时候,还没有用出全部的力量……”韩江听到这个消息,只有苦笑的份。如果说先前他心中还有一些不甘,认为是柏家和秦老联手使出了卑鄙的手段,才让他输了战争,那么现在,看到德国军人的下场,他再也不敢有这样的想法了。韩江对着面色极其难看的张勋充说道:“柏家已经走到了我们不可企及的地方,我如今是没有指望了。你,好自为之吧。”作者有话要说:窝的萌物最近有些高冷,爪印都不见了,不开森~泥萌要继续走萌系路线,高冷是没有前途的呀呀呀呀!春天到了,怎么还冬眠呢,快粗来活动活动!o(^▽^)o第70章 协议在击败德军后,德国当年侵华所用的舰船以及存放于X州湾仓库中的军火全部被华国政府军收缴,数量不多,但也聊胜于无。华国的步伐迈得快了些,毕竟不那么稳当。虽说目前实力已是不弱,甚至连坦克这样的装甲车都有了,但也只能够在陆地上逞逞威风。与飞速发展的地上火力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还没有多少长进的造船业。不是顾舒晗不想好好发展造船业,也不是她不明白水、陆、空三者通达的重要性,但这一块,终究不是她的专长。她不是全能之人,纵然有些原理与她所熟识的东西相通,她也不可能照搬照套,立马就搞出一套有关于造船的计划来。这一次,为了配合军工厂秘密研制出这款坦克,她亦是花费了不少时间与精力,这才赶在己方与驻华德军交战前,把坦克研制了出来。如同油料与石油制品一般,坦克制造厂归柏煜所有,军-权掌控者秦老在这家制造厂中也有参股,这家厂子在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顾舒晗并不是这家厂子的股东,也没有参股的打算,可是,在这些最前沿的技术研究中,似乎总是少不了顾舒晗的身影。这一次,与先前一样,顾舒晗是率先提出研制华国坦克的人,也是负责坦克研制及相关事宜的总工程师,在签署了保密协议后,她根据以往对坦克的了解,制造出了改良版坦克。目前看来,初次亮相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在本次行动中,顾舒晗和参与坦克研制的技术人员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正准备着手修改。关于柏总理所关心的造船业问题,目前仍然进展缓慢。顾舒晗能够提出的建议相当有限,她向柏总理和秦老建议,引入相关尖端技术人才,并培养相关人才。技术不是一天炼成的,像顾舒晗带着已经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进入研制体系这样的情况,毕竟只占极少数。想要有所得,就急不得,乱不得,只能一步步来。在顾舒晗看来,他们当前的竞争力并不在于海路上。关于陆路和空路方面的武器研制,她都有了大致的规划方向,这才是他们目前应极力发展的。有短板自然不好,可也总比各项皆平平、没有优势要好。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想要一蹴而就,毕竟不现实。在无法消除所有短板的情况下,倒不如剑走偏锋,让优势更为明显,以此来掩盖己身的劣势。没有卓越的海上作战能力,华国在这方面或许会比较吃亏,但强悍的陆地作战能力能够保证华国的土地不再被那些远道而来的侵-略者们所侵-吞。空中战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海上战力的不足引起的防御漏洞。等过了这段动荡期,再大力网罗人才,补足不足之处。这是顾舒晗的建议,秦老在思考过后,也接受了这个建议。无论主观意愿如何,总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他们短期内没有跨海作战的意图,将陆地力量发展好,再将沿海一带增设炮台,沿海战略要地增加装甲车数量,自保已是足够了。至于空中火力,顾舒晗只是提了一提,秦老也没太放在心上,毕竟还是没影的事儿,他不能对此抱太多的期望。华国政府虽然成功地歼灭了德国驻华军队,但在与协约国的交涉上,并不顺利。协约国同意承认华国政府作为他们的盟友而不是协从者,并答应让韩江时期派出的近十万民众回国,但他们要求华国出兵欧洲,与他们一同抗德。“【我们的盟友有义务为了我们的战争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人,武器以及战略物资。】”华国在远东地区对德国势力实施打击的功劳被忽略了。欧洲精明的政治家们只关心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在这一场持久战中,参战的欧洲国家损失惨重,不少贵族死于战场,有不少显赫的姓氏自此断绝,越打,便越感后劲不足。如果能有国家为他们分担一下他们的压力,他们自然求之不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