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1 / 1)

('所以卫崇荣说了,昭阳侯的位置必须传下去,没有合适的人选就让皇子出继。早年间,长宁王府开过皇子出继的先例,他这么做也是遵循旧例。只是长宁王本身就是郡王,还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出继的皇子虽说改了母姓,可也不算太亏。毕竟普通皇子封了王,王位是降等袭爵,三五代传下去,也就是普通宗室了,还不如长宁王。昭阳侯就不同了,再是侯爷的身份王爷的待遇,那也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只要龙椅上的那位改了想法,一切就打回原形了。成祖皇帝最是疼爱儿子,皇子出继就不容易了,哪里还能把人委屈了。因而成祖朝的三皇子卫谨直接封了昭阳王,从此改名君谨。现任昭阳王君澜就是君谨的嫡长孙,他在血缘上和当今的神佑皇帝算起来,关系是非常近的。君律很怀疑,卫盈对君家的猜忌除了他们家能人太多,另一方面就是昭阳王府和皇室的血缘太亲,大家都是成祖皇帝的后人,来自他们的威胁显得比其他人更可怕。对君律来说,灭族杀子是一重恨,君家近千年的清白名声毁于一旦,则是更深的一重。没能手刃仇人,亲自给君家和卫央报仇是君律最大的遗憾,可如今……君律深信,他能重回过去,是老天爷都看不下去君家的冤屈了,这不是他们该有的结局。这一次,他不会再被卫盈蒙骗利用了,他要保护好君家和昭阳王府,他不会再让卫盈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绝不会!君律想得太入神了,全然没有察觉学里什么时候下课了。感觉有人在拍自己的肩膀,君律猛然醒过神,看到了对面的小堂妹君倩和身旁的堂兄君微。“律哥哥,你想什么呢,我都叫你好几声了,听说你被胡先生罚了,我特别担心,结果发现有点多余。”族学是男女分开上课的,君倩知道君律的事儿,显然是听君微说的。“就是,我和倩儿特意来安慰你,谁知竟然没有必要。”君微挑眉笑笑,附和君倩的话。看到鲜活灵动的君微、君倩,君律的眼眶有些发热,几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昭阳王府历来子嗣不丰,否则成祖皇帝也不会让皇子出继了,可到了君澜这里,这个惯例被打破了。君澜和王妃谢氏共育有三子三女,和君律关系最亲近的,就是年纪相仿的君微和君倩。在君律的记忆里,君微和君倩的结局都是很悲惨的,君微代替卫盈喝了毒酒,虽然勉强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终生残疾,从此仕途尽毁,只能回家教书,直到君家被满门抄斩。君律一度很怀疑,那出苦肉计是卫盈自己导演的,反正喝下毒酒的人也不是他。二皇子卫盛虽以做事冲动没脑子闻名,可这种明显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不是傻到一定的程度,他还真不会做。要知道,当时争夺皇位的人不止卫盈、卫盛两个,当螳螂是没有好处的。倒是卫盈自己设计这场戏,反而可以一石二鸟,既除去了对手之一的卫盛,又废掉了君家最有才情的三公子,怎么算都是包赚不赔的。可惜君律是到了冷宫才想到这些的,他已经无从去查证了。君家获罪之时,卫盈没有放过君家的出嫁女和她们生下的孩子,之所以没有株连九族,也就是君家的姻亲太多太复杂,真要每家都追究,渝京城的世家能被灭了大半,卫盈不敢牵连太广。君倩由于未婚夫家接连有老人去世,婚事耽搁了,一直到正德四年还是云英未嫁。君家遭逢劫数,在外云游的君倩原可逃过一劫,不想卫盈丧心病狂到了极致,他把君倩的未婚夫连同父母全部捉拿了,放出消息说只要君倩不回来领罪,他就让他们代过受死。谋反乃是大罪,罪及出嫁女也可以理解,哪怕罪证并不充足。可君倩根本就没成亲,卫盈派人去捉拿她谁也无话可说,拿她未婚夫全家当威胁,那就太没风范了。君律喉头一哽,勉强笑道:“哪里不需要了,你们没见我都这么难过了。”君倩听着君律的声音不对,忙凑过去看,见他眼眶有些红,不由惊讶道:“不就是被先生骂了么?这算什么事?我们谁没被他骂过,你不用这么认真吧?”君微转头瞥了妹妹一眼,淡然道:“你的‘我们’请不要把我算进去。”胡先生谁都骂过,包括他们当世子的长兄君彻,只有君微是例外,他是从来没有被胡先生骂过的。君倩不服气地嘟嘟嘴,小声道:“行了行了,你聪明好学,胡先生最喜欢你了。”趁着兄妹俩“拌嘴”的工夫,君律迅速调整好了自己的表情,轻笑道:“我是那么小气的人么?刚才就跟你们开个玩笑而已。”到底是在宫里待过多年的人,君律的演技骗过年轻的君微兄妹不成问题,三个人很快就说笑开了。但是到了夜深人静午夜梦回的时候,君律却是骗不了自己的。 3.第003章 立誓君律始终认为,君家的覆灭祸起于他,若不是他对卫盈死心塌地,放着君家未来家主的身份不要,非要给他当皇子内君,一向秉持中立态度的昭阳王府是不会卷进持续数年的夺嫡风波的。卫盈这个人虽然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可他对君家的忌惮也不能说是毫无缘由。昔年睿宗皇帝无子,膝下仅有一位千娇万宠的安宁公主,储君人选势必要从诸王的嫡子中选出。最合适的人选有两位,一位是临江王卫诚的嫡幼子卫秀,另一位是昭阳王君谨的嫡次子君程。从血缘关系来讲,卫秀和君程都是睿宗皇帝的亲侄子,只是君谨随了母姓,不再是卫家的人,他的儿子就显得不是那么名正言顺。可比起年满七岁已经启蒙的卫秀,当时不满周岁的君程其实是更适合的。相较于只有安宁公主一根独苗苗的睿宗皇帝,他的孪生兄弟在子嗣上胜过他太多了,卫秀前面仅嫡出的兄长就有三位,他排行靠后,从小得到的疼爱和照顾不少,对他学业方面的要求却不高。七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了,要把他固有的思维拧过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睿宗皇帝更倾向于把君程抱进宫,一个说话都还不利索的小家伙,更适合他从头教起,不姓卫不算什么,他有卫家的血统,他下旨改回来就好了。可宗室的老人和朝中的大臣并不赞成睿宗皇帝的这个想法。他们一致认为,姓氏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尤其是上玉牒这样的大事,不能今天迁出去,明天又添回来,显得太胡闹了。君谨出继,那是因为君家实在没人了,成祖皇帝顺势而为,不算出阁。可睿宗皇帝不止君谨一个弟弟,更不止君程一个侄子,没必要硬把人认回来。卫秀的哥哥们年纪大了,过继回来当太子不合适,卫秀刚启蒙却是恰到好处,既能看出孩子的品性和学识,又不至于定了性,日后不好再调丨教。 ', ' ')

最新小说: 主攻沙雕甜宠短篇合集 从春秋战国被人认为是天神开始 社恐美人强嫁恶霸后[七零] 劣质香烟 娇养太子妃 咬痕(abo) 純愛 歧途(NPH,姐弟骨) 品香 怪病(校园产奶1V1 软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