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几近崩溃,他们一整天都在打闹玩耍,至于雕版印刷流程,他们中的大部分一样也没往心里去。这时代,孩子们就近上学,几乎没有人接送。因此几位先生将他们就地解散,纷乱嘈杂的书坊瞬间安静下来。只见大丫二丫像两条软脚虾,垂头丧气地从大门外往回走。孙大武还以为她们受了欺负,紧张地询问缘由。大丫年纪大,口齿伶俐一些,对着老爹抱怨道:“也不知道哪位先生出的主意,非让我们写观后感,我们每天就住在这书坊里,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写。”孙大武挠挠头,因为他也没听说过这种东西。她的身后,怀安蹑手蹑脚的飘过。“东家。”孙大武叫住了他。“诶!”怀安一脸尴尬。孙大武有些不好意思的问:“您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怀安本想一推三六五,但到底过不去良心关。干笑两声,硬着头皮道:“这个观后感啊……其实像八股文一样,都是有套路的。”父女三人一脸认真的听着。怀安清清嗓子,耐心的说:“开头先描述一下天气: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然后描述心情:我带着愉悦的心情和小伙伴们踏上参观书坊的路程……”“然后描述所见所闻:刻板、校对,印刷、装帧……记得住就多写一点,记不住就写点废话。写到这一步大约能凑五六百字了。”“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拔高立意。比如由印刷想到了什么呢?”大丫二丫迷惑的摇摇头。“当然是爱惜书本,珍惜读书的机会啊。进而可以扩展到珍惜光阴、悬梁刺股、奋发图强,凡是赞扬读书勤勉的词,尽管往上堆,先生都爱看。”“哦——”父女三人豁然开朗。大丫又道:“可是,很多字我们不会写。”“那就用……”怀安刚想说拼音的,话到嘴边改口道:“用圈圈代替。”“谢谢东家!”大丫道。二丫天真可爱,咧嘴一笑,露出缺三少两的一排小牙:“东家,你人还怪好嘞!”“哈哈,过奖过奖……”怀安笑的更尴尬了。幸而哥哥姐姐们已经收拾妥当,正站在大门口催促他。“来了来了。”怀安脚底抹油,开溜。大丫二丫回到后置房,父女三人居住的屋子里,土炕占据了大半个房子,炕中央拉起一道帘子,一住睡孙大武,一边睡姐妹俩。炕边还有一张条凳,可以踩着条凳上炕。平时姐妹俩把被褥卷起来,坐在条凳上,拿土炕当桌子,铺纸磨墨练大字。姐俩都很聪明,入学没多久就得到了先生的夸赞,还奖给她们一方小小的砚台,她们才得以换下蘸料碟。平时练字用的是书坊里印废了的纸张,今天写文章,孙大武特意上街给他们买了廉价些的宣纸,姐妹俩头一次用新纸,爱惜极了,构思良久才落笔。“在一个风和OO、阳光明O的日子里,我怀着OO的心O……”打眼一看,通篇全是圈儿。……孩子们跑得有多潇洒,回家的样子就有多狗狗祟祟。老太太、沈聿夫妇和季氏齐聚在上房堂屋里等他们,一副三堂会审的架势。天知道他们一大早看到小床上的字条是什么心情,如果非要描述,大概是心脏都停跳了好几下。忙不迭派人去书坊找,发现芃姐儿正安然无恙的玩耍,才放下心来。明明可以提前跟大人说的,非要找这份刺激。沈聿扫一眼七个孩子——怀铭快要秋闱了,怀远也要一起回乡参加院试,不能影响考生的心情;陈甍不用说,可怜的孩子,需要春天般的温暖;怀薇、怀莹向来乖巧,一定是被拐带的;芃姐儿……正爬到椅子上,薅榆钱老桩上的叶子,这么可爱的娃,居然被偷走了一整天啊一整天!看来看去,只剩一个沈怀安可以骂了。于是夫妻二人薅着小儿子训了一顿,杀一儆百。怀安:……哥哥姐姐犯错他挨骂,大家一起犯错还是他挨骂,这究竟是什么世道啊!怀安时不时的瞥向窗外。“你看什么呢?”沈聿看他神游天外,有些不悦。“我看看外面有没有下雪。”怀安道。老太太笑着岔开话题:“都四月了,哪还能下雪,你是玩疯了,都过迷糊了。”她本想给孩子一个台阶,谁知孩子不领情。怀安也是有脾气的!只见他昂起脑袋,挺起胸膛,有模有样的念出一段唱词:“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唱的是《窦娥冤》。此言一出,文戏变武戏,沈聿拍案而起,追了他两个院子。怀安边跑边像老爹保证:“我不敢了,我再也不偷孩子了,明天我一定好好读书!”最后沈聿让他立了一张字据,要他保证做一个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尊师重道的好少年。……怀安确实安分了一段时间,因为一切都步入了正轨。书坊和皂坊都在日夜赶工,书坊的伙计们加班有额外的赏银,皂坊就更不用说了,多劳多得。孙大武不负所望,跑出了五千本的订单,赶在六月之前,第一批《童话新编》就可以上市了。收集书签的游戏一时间风靡了整个京城的蒙童群体,而“蒲公英童书馆”也在京城出版界一炮而红。书商纷至沓来,提前订购《图说三百千》,但因为产能有限,流失了一些小订单。不少书坊看到商机,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企图帮他们分担订单压力,实现共赢。怀安心里暗叹,好家伙,果然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连代加工都想出来了……但他都委婉拒绝了。一来品质不好保证,二来,后世有专利、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书籍、产品都免不了被抄袭被盗版,虽然是迟早的事,但能拖一时是一时吧。果然,没过几日,不少书坊、书商纷纷效法,连夜赶制书签,用同样的营销模式销售成人书籍。然而并没有用,读书人一门心思钻研程朱之学,学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在书籍上搞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直接开喷都算他们有素质了。于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成衣店二楼腾出一个柜台,挂起了“玉容养肤皂”的匾额,并挂牌说明,皂越老越好用,放置一年以上使用效果最佳。第一批香皂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还被坊间炒成了高价奢侈品。画风开始不对劲起来。“一皂传三代,代代都安在。”“生男买皂当聘礼,生女买皂做嫁妆。”“千年人参,百年老皂。”各种浮夸的说法层出不穷,总之买皂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屯皂是家族显赫的体现,十几年后,陈年老皂将如某些地方的“女儿红”、“陈皮”一样,成为是男婚女嫁的必备之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