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得委婉,他的意思却一听便知。明远皱起眉,想了片刻,问:“子瞻公去过长庆楼吗?”他索性做起了顾客满意度调查。“去过!”苏轼诚实地回应,“长庆楼最有名的便是那道‘黄雀酢’,不过某可不喜欢那道菜。”明远:我也不喜欢。“但是听说蔡元长很喜欢。这黄雀酢,毕竟是长庆楼的招牌。世人,还是有好些是猎奇的。”明远至此已经完全明白了苏轼的意思。此前长庆楼的主厨是黄仙,黄仙依靠一道“黄雀酢”在汴京城中吸引了大量食客。明远如果要处置黄仙,就不能不考虑失去这个“招牌”对长庆楼的影响。“多谢苏公,明远明白了。”明远向苏轼郑重道谢。他另有事要找苏轼帮忙:朱家桥瓦子那里,新式杂剧《白娘子传奇》排演了“续集”,在上次排演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小青”和“许宣之子”等人物,内容更丰富了。演员的唱词也请人写了出来,想要请苏轼看看提提意见,帮忙润色一二。为此,明远在“三白饭”之外,又给著名老饕苏轼准备了一桌精致席面,先哄饱了苏先生的胃再说。第二天,明远与史尚一起去接手长庆楼。史尚早已安排了富有经验的账房来交接账目。交接的时候叶鹏生与明远一同在旁看着。叶鹏生自始至终表现得失魂落魄,账目交接完,确认没有错漏之后,他连和明远打招呼的礼数都免了,直接匆匆离去。明远与名义上的“东家”史尚一起,来到长庆楼的大厅中,面对满脸惶惶的“茶饭量酒博士”们,和趾高气昂的厨子们,宣布了入住长庆楼之后的第一个决定。——从此以后,不再聘用黄仙。黄仙对此似乎并不感到意外。毕竟两人此前见过一面,见面的过程也并不和谐。于是黄仙“仙气飘飘”地立在长庆楼二楼的楼板上,吩咐他的随侍小童去将他专用的厨刀和案板都去取来。“再会了,新——东家!”黄仙故意将这个“新”字拖得老长,大约是讽刺明远,鸠占鹊巢。“以前我也不过是看在叶东家的脸面上,勉为其难地到这里做一做。”“不过呢……有一句话我想提醒贵东一句。”黄仙转头望着史尚的眼睛,对史尚说。“没有我黄仙,这长庆楼的生意,怕是再也起不来。”史尚面无表情,对那黄仙说:“这个不必您多说。”长庆楼易主之后,生意受到影响是必然的。其他名厨估计会观望,不太敢轻易应聘。而黄仙在汴京城中人面较广,他若从中作梗,旁人看着他的面子上,没准真的会拒绝长庆楼的主厨之位。“那以后贵东就仰仗这些人吧!”黄厨努努嘴,指向一旁站着的那些“茶饭量酒博士”们。这些人原本能向黄厨学点儿手艺的,但黄厨在长庆楼一年多,只教给他们非常简单的程序:和面、洗菜,甚至是切葱……因此这些人技能受限,不能独立地做出一道菜肴。“或许您神通广大,能再找一位能做‘黄雀酢’的名厨来呢?”黄厨微笑着“祝福”明远和史尚。听这话,黄仙应该已经在市面上串联过,劝说所有和他一样名气地位的“名厨”都不要接受长庆楼的邀约。等到长庆楼开不下去,明远实在没办法了,自然会重新找到黄仙。到时候这座酒楼不就还是任他捏扁揉圆?说着,黄厨慢慢向着明远所坐的位置颔首,接着拂袖而去,那背影当真是仙气飘飘,摆足了名厨风范。他的那些帮厨纷纷回头,看了明远一眼,转身全跟着黄厨走了。长庆楼的露面上顿时空出来一大片。剩下的“茶饭量酒博士”们却全都慌了神,他们齐齐向明远和史尚行礼,焦虑地开口:“郎君,东家……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就指着长庆楼能赏我们一口饭吃。”“东家不要赶我们走啊!”有些人脸色已变,甚至开始哀求。但也有些人心中摇摆,口气就十分勉强——酒楼是以饮食生意为根基的,如今这长庆楼的整个厨房都走空了……在这里做工,真的有前途吗?史尚也不知往后该如何,转过脸来看着明远。谁知明远正坐在一张交椅上,悠闲地品尝一盏新酿出的“瑶光”,看似浑不在意地说:“没事,反正长庆楼最近正好要‘停业装修’。我不会赶你们走,你们也可以自己判断一下要不要留。”“停业装修?”这话连史尚都听傻了。明远放着这七十二家正店之一,日进斗金的生意不做,竟然要“停业装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