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吃驿馆的大锅饭,那就自己想办法解决,我朝不管;还要想继续挑三拣四,那是没门儿的!这下驿馆跟前的人们都觉得出了一口大气,纷纷鼓掌。驿馆的驿丞也觉得有苏轼这句话在,他们以后就不必再担责,也都长舒一口气。明远这时见气氛非常好,趁机在旁喊了一嗓子:“此事明日会上《杭州日报》的报道,各位要是不巧错过了刚才的精彩,记得明日看报道啊!”如今《杭州日报》刚刚创刊,知名度还不算高。明远趁机宣传一把,借苏轼今日的“爽文情节”为自家打打广告。苏轼在对岸听见了,不知怎么,却老脸一红,这时想起来用扇子当“便面”遮住脸面了。这时,种师中也还眼巴巴地望着运河岸边站着的那位与他同龄的“救锅”少年。明远用手肘请推种师中,示意他手中还有人家的一柄竹竿,正好可以用来搭讪——种师中原该多结交些与他同龄的朋友。种师中看看明远,咧嘴一笑,便去了。*杭州驿深处。出使大宋的高丽正使王彬和副使金世祯正在对坐,打一盘双陆。都说杭州城内屋宇众多,布局局促,但杭州驿还是建得宽阔敞亮,纵深极深。外面的吵闹,院内只能听个模模糊糊的声儿。原本驿馆里专门放置了围棋棋盘,但是王彬和金世祯谁都下不好围棋,都是其他人口中的“臭棋篓子”,现在躲在院内当缩头乌龟,就只能下双陆解闷了。“王正使,真的不用你我出面吗?”金世祯无心游戏,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回头问王彬。王彬是高丽宗室的一支,身份高贵,也一向被高丽国中誉为是有智计有眼光的谋臣。此刻他却只管盯着桌面上的双陆棋盘。“不必,若是借那些人之手,镇得住宋国人,自然彰显我高丽国的尊荣。”“若是反过来那些人被镇住,我等也能撇清干系。”“此事是宋人内务,你我实在无须担忧,不过坐山观斗罢了。”这时,外面奔进来一名仆役,三言两语,将刚才发生的事向两位使臣描述了一遍。金世祯郁闷了:“怎么一来就搞砸了呢?”王彬也是有点头疼:“真的要吃宋人的饮食了啊……”金世祯顿时无语:他也没想到,一国正使,此刻最头疼的,竟然是伙食问题?!*原本那名挺身而出,呵斥押伴的穷酸士子,亲眼见到苏轼出面,三言两语就慑服了无法无天的押伴,他心中的喜悦之情无法用言语形容。然而事情一旦结束,苏轼便背转身,马上带着那两名衙役离开。年轻士子追上两步,连声喊“苏公留步”,苏轼都没有听见。年轻人茫然地停下了脚步,望着苏轼远去的背影,怅惘不已。——都已经离得那么近了,却还是无缘认识。忽然,年轻士子觉得身边好像有点不对劲。他偏过头,望向运河对岸,见到一名锦衣华服的少年,正向自己奋力挥手,做出各种动作,以引起自己的主意,好让自己看过去。这名年轻士子却不敢确定对方是不是在叫自己,犹犹豫豫地伸出手,指指自己鼻尖——“我吗?”明远奋力点头,然后伸手指指眼前运河中横着的一条平底小船。这是杭州人临时过河的法子,在河道中横过一条小舟,胆大的跃至舟上,再迈两步,就到对岸了。刚才驿馆跟前连番大闹,所以杭州百姓便撑了一条船过来,将它作为两岸来去的“临时”桥梁。年轻士子看看站在对岸的明远,似乎也想起了什么,心一横,便跃上小舟,三步并作两步,已经过河来到明远这边。两人对视一阵,忽然同时道:“竟然是你!”明远从适才起就一直觉得此人眼熟。他记性很好,几年前见过一面的人物也都能记得,但这名年轻的士子却令他回忆了好久。“黄金榜上!”明远想起来了。对方也道:“偶失龙头望……”原来这名年轻的士子,是明远在汴京时,庆贺蔡京与蔡卞兄弟考中之后,从遇仙正店出来时偶然遇到过的落榜失意士子。当时明远是根本无心科举,而对方则是真的科场失意,而双方当时都有些酒意了,于是对视了一眼,一起合唱了半曲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当时明远有些微醺了,因此没有问过对方的姓名,但却记住了对方的长相。两人再见,竟然都能把对方想起来,可见这记性都不赖。愣住片刻之后,明远与对方同时大笑。明远当即向对方通名:“我姓明,名远,字远之,京兆府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