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这次,是打定主意了?”乐玖问。“嗯……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阿娘为我做主。”所以她不打算落户京都。在映娘看来,她不适合京都,早晚都要回到长乐村。义母待她恩重如山,和她亲娘没差别。“大姐姐呢?”话题转到乐荆这里,乐荆一愣:“我?我自是要和阿平商量的。”杨平是杨念的亲信,好大的人了,一直没讨着媳妇,乐荆与孙竹礼和离之后,好长时间生不出再嫁的心,后来见了妹妹们与另一半感情美满,如胶似漆,慢慢的,心思发生转变。她看中杨平忠厚老实,前途无量,又碍于年纪比男方大了许多,不好意思开口。偏偏乐夫人委托太央郡姻缘司的副司主为她张罗好人选,找来找去,副司主找到杨平头上。杨平他娘做梦都想儿子娶妻,不介意儿媳妇年纪大,是再嫁之身。且杨平是杨念亲下的兵,杨念又是乐家的一份子,亲上加亲的美事,杨平他娘没有不愿意的。杨家母子没意见,两家的事算是过了明路,乐荆和杨平私下时有往来,只是还没定下婚期。但她对杨平很满意。三姐妹闲聊几句,便听内侍扯着嗓子喊“陛下驾到,皇后娘娘驾到”,众人行拜礼,杨念陪在盛帝右侧,一身劲装,手持红缨枪,背负弓箭,和她平日对着乐玖的明灿模样大不相同。是冷峻的,威严的。很有镇北大将军的风范。“平身。”盛帝入座,太子居于坐下方,杨念坐右下方,两人目光交错,犹如刀剑相撞,在半空擦出火花。杨念纳闷杜纤月是使了什么邪法儿,弄得好好的人成了傻子。她不和傻子计较。宫人递来紫金弓,盛帝人到中年,宝刀不老,搭弓射箭,一只大雁应声而落。秋授正式开始。盛帝以一柄传世宝刀作为彩头,众儿郎们为使自己入陛下的眼,牟足了劲想做最后的赢家。男人们摩拳擦掌,静宁公主起身道:“父皇,儿臣也想参加,搏一搏这把传世宝刀。”“你?”盛帝笑道:“他们可都是咱们大盛朝的好男儿,身强体壮,你一个小娘子和他们争抢做甚?”“是啊皇妹,等狩猎结束,这把宝刀说不准还会回到你手上。”他语气揶揄。乐玖暗道:今日狩猎,莫非陛下还想为静宁公主指婚?“太子言之有理。静宁,快退下。”盛帝不与女儿计较,又因此次秋授意义非凡,他不愿让最宠爱的公主涉险。“儿臣还是想试试。”说时迟那时快,静宁行出几步,吹响口哨。一匹骏马哒哒而来。她翻身上马,回望盛帝:“他们是好儿郎,静宁,不也是大盛朝的好女郎?”腿夹马肚子,马儿一溜烟朝密林而去。看她如此,儿郎们不干了,嗷嗷地驾马去追。盛帝面色微怔,瞅着那道义无反顾的身影,突然间的,仿佛第一次看清他的女儿。杨念赞道:“巾帼不让须眉,公主大气。”“她大气?”盛帝反问。“公主有陛下之风。”“……”盛帝深深地看着他最为信重的臣子,慢慢坐下来:“静宁,自然是好的。”可惜不是男儿。杨念抱拳:“公主都敢下场,微臣也想凑凑热闹!”盛帝挥挥手,佯作不耐烦:“堂堂镇北大将军,也贪朕一把宝刀,好大个人,跑去欺负小孩儿。”“胜者为王,实力为尊,臣多年来在战场学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她眉峰一扬:“陛下知道臣是怎样的人。”“知道知道,快去快去,晚了赶不上了。”他含笑催促,杨念纵马驰骋,眨眼不见踪影。太子酸溜溜开口:“父皇和大将军感情真好。”甚至为了给杨念颜面,打肿杜家的脸,也打了他的脸。盛帝脸上的笑落下来:“你妒了?”太子不吱声。“忠臣良将,是为帝者开疆扩土的棋,也是上苍赐予君王摸索前行的杖。太子度量小了。”是棋么?可他看父皇待杨念真的打心眼里好。杨念手掌兵权,与他不合,若父皇当真心疼他这个太子,便该收回她的兵权。还是月儿说得对,父皇春秋鼎盛,压根没为他这个儿子考虑过,杨念一日势大,他这太子的位子就一日不稳。“太子有什么好的?男人大丈夫,要当,就该当至尊。”杜纤月的话言犹在耳,太子握紧拳,没留意盛帝眼神里暗藏的叹息。.密林深处。静宁公主勒马:“敢问大将军,今日可有要事发生?”“臣若说没有,公主信吗?”杨念神情散漫,倏然搭弓,面上一喜,驱马前去收获自己的战利品。静宁望着她雀跃的背影,半晌,吐出堆积在胸口的那道郁气。她得早做准备。回去。守在父皇身边!她忽然调转马头,回程之时运气不错,猎了一头鹿。有杨念在,谁能在骑射一道赢过镇北大将军?如此,便更没人计较她在圣前的“口出狂言”了。静宁蓦地回头,只看得到杨念孤高冷傲的背影。她笑了笑。这样也好。杨念对父皇忠心,日后也会对她忠心。她策马疾驰。秋授少说要进行三天,入夜,兵士们原地休息,乐玖在帐篷忙着铺床。天边星子暗淡,于静谧之时,忽然爆发此起彼伏的吵闹声。她问宋雅:“出何事了?”宋雅侧耳去听,闷声道:“约摸是乱起来了。兵变。”兵变啊。乐玖呆了呆,倏地醒过神来:“兵变?!谁?”.领头的是掌管八万西林军的左不凡——正一品虎威大将军,太子岳父,太子妃生父。月前他收到太子言辞恳切的求救信,直言陛下要废掉他这个太子,信末既有象征东宫的印信,又有太子妃亲笔,左不凡不满杨念已久,一个女子,偏生在民间得了好大的声望,短短三年就和他这个老将同等官衔,不仅如此,更有陛下赐下的丹书铁券、打龙鞭。出于对女儿女婿的信任,更出于从龙之功的引诱,左不凡经过一番调查,确认陛下偏袒杨念,甚而屡次不给太子颜面后,他打着“勤王”的名号,反了。八万大军的先头部队约有三万,兵士们听从上头吩咐,只知道是镇北大将军杨念拥兵自重,在辛兰围城,对陛下不利。然而真到了地方,发现事实和他们听到的相反。军心不稳。左不凡振臂一呼:“太子贤德,当为皇!”“为皇”的口号喊出来,不是造反,也是反了。统掌西林军多年,左不凡在军中颇有威望,他要提前拥护太子称帝,有人同意,有人反对。反对者人头落地,鲜血流了一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