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真好啊!康熙欣慰地点点头,“你说得不错,梧云珠贤名在外,行善积德,是大清百姓之幸,因此被歹人惦记,当是歹人之错。况且噶尔丹就是找个由头,把梧云珠当靶子罢了。”又对梧云珠说:“你也莫要多想,汗阿玛自会为你做主,以后但凡有人敢说你一句不是,朕绝不轻饶!”梧云珠感动得跪下谢恩。“总之,千错万错,都是那狗贼噶尔丹的错!”太皇太后笑道,“他就是想膈应咱们,咱们偏不能如他的愿!公主还是该吃吃该玩玩,气死他!”“哈哈哈……对对对!乌库玛嬷说的对!”太皇太后都说俏皮话了,众人也终于把纠结的心事放下,心情轻松起来。……康熙不同意皇子们上前线,理由是年龄太小,胤祉也没办法。他只觉得,自己一身的武功,无处施展!但他能做的还有很多。充足的粮草、精良的装备、先进的火器、丰厚的军饷,这些目前供给全大清军队还很难,但给征讨噶尔丹之师,他是能做到的。物质层面完善了,精神层面的提升也得跟上。完善的制度、森严的军规军纪、更高的思想觉悟,才是让军队拥有全新精神面貌的关键!胤祉正把计划一项项列在纸上,伴读李荣保在门外说,他哥马武求见。胤祉有点奇怪,马武不该在火器营训练新兵种吗?“进来。”胤祉没有收掉桌上的东西,直接让马武进来。马武一进来,就半跪着行了军礼,“三爷,奴才自请率火器营精兵三百,加入征讨噶尔丹大军!”“为何找我说?”胤祉只是名义上是大清火器营总统,但并不管事,现在的最高长官应该是戴梓。马武有些心虚,“戴大人不让奴才去。”“为何?”“他说奴才成亲一年尚未有子……”胤祉:“……”戴梓还管人家结婚多久、什么时候生孩子呢?但这么一想也有道理啊,富察氏他们这一脉本是主家,但父兄已逝,如今剩下年轻的三兄弟支撑门户。他们兄弟四人皆未长成,门庭已有衰落之相。若是马武去了前线有什么闪失,对他们家来说就更是雪上加霜了。见胤祉也在考虑什么,马武心里一突,连忙道:“三爷不如听听奴才的理由!”胤祉:“你说。”“其一,火器营中,属奴才马武技术最好、武功最好,训练的新兵也是最好的!”“其二,噶尔丹军队穷凶极恶,残害我大清子民,身为大清男子,谁不想做那杀敌救民的巴图鲁?”“其三……三爷于我有救命之恩,三爷亲姐二公主被噶尔丹算计,奴才气不过,想亲手射杀那些狗贼!”马武说完,眼巴巴地看着胤祉,希望他能同意。胤祉抿抿唇,前两条理由估计是凑数的,最后一条才是马武真正所想。可胤祉不觉得他对马武有什么救命之恩,不需要他拿命来报答。“当初救你,是为了、不想太子犯错,不是为了你。”胤祉坦坦荡荡道,“所以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况且,太子哥哥也、不可能打死你,何来‘救命’一说?”“不是的!”马武急切道,“当初太子殿下虽然不会打死奴才,但若没有三爷您后来的提携和保护,我们全家的处境会更加艰难……”三爷不知道,那天若没有他阻止,他受皮肉之苦事小、得罪皇太子事大!原本他们家就几近没落,经常招人奚落欺负了,若是再得罪太子,那么落井下石、欺辱他们兄弟四人的也会更多!有些人动动手指,就能让他们四人丢了差事。宫里的差事丢了,就再也没法护住阿玛和哥哥们留下来的家底了。且当时他正准备成亲,岳家是阿玛在世时给他订下的,他和未婚妻也算两小无猜,两人互相倾慕。可就在他出事那两天,岳家便来退婚了。若不是三爷替他在皇上面前说项,让他升了官又在尚书房当值,他可能此生就与自己如今的夫人无缘了……那时候马武兄弟几人,就在家里郑重约定好,以后一定要报答三爷的大恩大德。而马武则自己暗暗发誓,此生都要奉三爷为主,对他绝对忠诚、为他冲锋陷阵!听马武讲完前因,胤祉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觉得自己也没做什么,怎么搞得一副跟恩重如山的架势?“即便如此,”胤祉缓缓道,“我也不想你去。”胤祉想起马武好像才成亲没几天,就跟着圣驾南巡了,之后又跟自己留在苏州,竟然新婚没多久就叫小两口异地分离了大半年?这让他更感愧疚,更不想马武去了。人家夫妻情比金坚,他不愿再因为自己,他们分隔两地。马武见胤祉又要拒绝,忽然大声道:“三爷,奴才……想挣军功,光耀门楣!”胤祉:“呃……”马武坚定道:“奴才,不想再被人可怜、被人取笑、被人随意欺负!不想被岳家看不起!我想让夫人跟着我过得比其他人都好、都风光,让她知道自己没有嫁错人!”这几句倒是掷地有声,应该也是心里话,如果是这个理由的话,简直不应该阻止。“你的兄弟和夫人,同意你去打仗么?”有戏!马武眼前一亮,“同意的!我大哥马斯喀也去!”胤祉再次确认:“你夫人、也同意?”马武用力点头,“嗯嗯,她总跟奴才说,要好好报答您!”胤祉沉吟了一会儿,说:“三百火器营精兵是不是太少了?”马武欣喜若狂,“多谢三爷成全!三百是有点少,但奴才去了前方,可以多教一些人的!”“活着回来。”最终,胤祉说出了这四个字。“奴才遵命!”……过了几天,胤祉那套‘花开得太美是花的错吗’理论,经过陈梦雷一番润色,变成一篇针砭时事的文章,刊登在《京城日报》上,销往了大清各地。如此大剌剌地议论国事,瞬间掀起了轩然大波!民间,人人佩服这位‘佚名’的文人,勇气可嘉、敢于说真话、不怕死!也敬佩《京城日报》竟然敢刊登这样的文章,就不怕被皇上治罪吗?一时间,识字的人都想要买一份报纸看看这文章,是何等的犀利、何等的精辟、何等的有见地!朝堂上,自然也有一堆大臣谈及此事,认为应该将报社关停,审稿人和作者都该治罪。结果,“作者是谁朕不知道,但这篇稿子是朕审的。你们要把朕抓起来,治朕什么罪?”“扑通、扑通——”康熙一句话,叫所有人跪下请罪,惶恐得大气都不敢出。“行了,开个玩笑。”文武百官:“……”他们是该笑,还是不该笑?稿子是皇上审的,这消息不知道怎么传到了民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