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沁慧稍稍有些疑惑琉璃是怎么出现的,但也未多想,不过是些俗物,什么都比不上她要做的事情。……源宝镇。柿饼卖完,裴危玄也离开了。他在家里逗留时间不长,这次待在家里也就半月左右的时间,就要回岛上,作坊得开始建起来,他需要监工。不过这趟不是跑商,他隔个两三月就能回来一趟。跟家里人说的还是跑商,两三个月就能回。离开前,许沁玉把家里剩下的柿饼都给了他,让他路上带着吃。路上时候,裴危玄吃了几个,剩余都带去给了岛上的孩子们吃。每次他出去都会带好吃的回,导致后来哪怕岛上的孩子虽然有点怕他的冰块脸,但每回都带好吃的回,孩子们也很期待他的到来。这次的柿饼不用说,更加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他离开这半月,霍叶已经把盖作坊的砖瓦泥沙材料都买了回来,他也已经画好图纸,开始监工把作坊盖起来,便能开始烧琉璃。之前第一批的琉璃被周晏送到京城,果然很受到京城里头那些达官显贵的追捧,几乎是按照同等金价卖掉的,所以现在盖作坊的钱是足够了,等作坊盖好,琉璃会继续一批批的运送出去,价格应该会跌一些,但头两年这些琉璃会为他积攒不少银钱,足够用来招兵买马。裴危玄在岛上忙着盖作坊。许沁玉也在食肆里头忙碌着,酒坊那边已经停工,鲁夫人却没回饶州城,而是住在源宝镇这边的宅子,她馋许沁玉做的吃食,打算待在年关时候再回去。日子过得也很快,入了冬时,甄武已经把最后一批葡萄酒卖完了。六千两银票也送给了许沁玉。许沁玉身上有了二万五千两银票,都给存在了钱庄。现在她也不缺银钱,虽然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但好歹日子渐渐布上正轨。这入了冬,冬骞也学有所成,开始帮她掌勺,她整个人清闲不少。宁姐儿的玲珑阁也开了业,里面绣娘都是找的源宝镇跟附近绣活最好的,每月工钱都是二两银子。绣活好的绣娘,工钱的确是很不错的。现在宁姐儿的玲珑阁,每月大概能有个大几十两到百两银子的纯利润。那也是因为玲珑阁绣娘不多,宁姐儿要求严格,绣娘的绣活都是最好的,能找的绣娘有限,所以出的成品也有限,宁姐儿现在都还在继续找绣娘,等以后绣娘多了,也能赚得更多。现在大家都有了各自的事业,四哥也在跑商,大家都在努力。还有凤哥儿跟芫姐儿也大了,许沁玉跟闻氏商量过,等明年开了春,就送凤哥儿和芫姐儿去私塾启蒙。源宝镇有个老秀才,交些束脩就能去启蒙。虽然裴家被贬为庶民,以后也不能科举,但启蒙也是需要的,总要会读书认字。闻氏也觉得可以。那个老秀才不管男孩女孩都教,所以芫姐儿也能去。但就算如此,镇上也没多少人会把孩子送过去读书。入了冬,许沁玉又找夏家嫂子买了不少布料,给家里人一人置办了几身冬衣。还买了绸缎料子,又给家里头置办了几套中衣。这些绸缎料子,平日里都要干活,不适合外穿,用来做中衣当睡衣很舒服。家里的孩子们都又长个了,就连四哥都又长了些,前几日四哥回来一趟,许沁玉就发现他似乎又高了些,肩也更宽了些,肩宽腿长,已经褪去最后的一丝少年感,成了顶天立地的俊美男子。许沁玉还偷偷算过,四哥的身高按照后世的标准,大概是一米八八左右。就连她个子都长了点,本来穿越来后也就十五的年纪,还能继续长个两三年,所以她个子也比去年高了些,才穿来时,身高似乎连一米六都没有,现在一米六五是有的了,这具身体还不到十八,许沁玉希望她还能再窜窜个头。本来夏天时候就打算重新做绸衣,一直没什么时间,现在有冬骞帮她掌勺,她清闲时间多,才能去逛逛买些布料找绣娘做衣裳。过了半个多月,家人的冬衣和中衣才做好。天气也越来越寒凉,许沁玉今年还打算多做点火腿,也已经提前给去年买猪后腿的养猪大户说过。但就算是那位养猪大户,一口气也弄不出大几百条火腿,不过西南养猪的也多,毕竟要供整个西南边陲的猪肉,其他村镇也有不少养猪的人家。养猪大户也答应等腊月后立刻开始帮着许沁玉收猪腿,每天都有新鲜猪腿给她送过来。所以一到腊月,许沁玉也忙碌起来,开始忙着腌火腿。这些火腿做多了自己的食肆消耗不完许沁玉也不怕,火腿可以储存,年限越久,味道越香浓,食肆用不完,可以让商队送往其他州城售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