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清若几次想搭话,最后都被这人原原本本地踢了回来。也不知道这人是真的不会说话,还是太会说话了。最后,她认输了,认真拿着账本看起来。首先是西街的打铁铺,生意一般,就是一家有世家撑腰的小作坊……南街的米铺,生意冷清,感觉……不对。她把账本往回翻,从第一页开始看,然后发现了其中漏洞。按理说,每逢丰年米价多会下跌,反之,则应当上涨。更何况,如今天下太平,陛下重视农桑,更是从不误农时。这几年风调雨顺,按理来说,米价应当有所下跌才是。可账簿上,米价却年年上溢。崔清若疑惑地又从头看了一遍。在确定应当是没做假后,她更疑惑了。不对,肯定有假账,肯定是她没认真看。她就这样把米铺的账本看了一下午。谢庭熙拿着书睡了一下午觉,没想到一睁眼,就发现崔清若居然还看得入迷。冬青站在门边,显然是在纠结要不要喊她。谢庭熙起身,轻轻戳了戳她的肩膀。这人动都不带动的。冬青连忙小声喊他,“姑爷。”谢庭熙走近她。冬青解释道:“小姐她一直都是这样……认真做事的时候,是注意不到旁人的。”冬青道:“小姐她如果一件事没做好,那她一定是不吃饭的。”谢庭熙惊讶了。真有人不吃饭也要学习?然后,看了看那人手里的账本。好像里面是有一家店有点小问题,不过她该不会真想不通原因……吧?崔清若沉浸在账本里,谢庭熙可是不禁饿的,于是他这次直接合上了账本。不过,贴心地把笔夹在了那一页,方便她后面继续看。崔清若愣愣地抬头看着谢庭熙。谢庭熙道:“该吃饭了。”“好。”可能是刚才下午一直在思考的缘故,崔清若难得沉默。谢庭熙见她这样,还以为她是因为下午自己的冷待难过。崔清若吃完饭又拿着账本看,满心满眼都是那些墨迹,没分一个眼神给他。谢庭熙莫名心里烦躁。他道:“今天下午是我不对。”崔清若沉默。他道:“我可以给你讲的,只是我讲的不太好。”崔清若没理他。他沉默了半晌,然后下定决心道,声音略大了些:“我会好好考功名的。”崔清若才如梦初醒般,疑惑地望着他。片刻后,她反应了过来。“好啊,”她连忙应声,“那夫君过两天月旦评你可要去哦。”说完,低下头继续看账本去了。谢庭熙在等会儿几个时辰的死寂里才明白,除了事业,没有什么东西能撬动正在搞事业的崔清若。他有些后悔说那话,可他已经答应了。-七月初一宜乔迁,小娘她们搬来与他们同住的日子,也就定在这天。崔清若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一大清早,就指挥着人把叶小娘和四姑娘的东西,好好放进房里。她人大方,特地挑了院子里采光最好的两间房,只比她和谢庭熙住的主屋略差一点。冬青笑着打趣:“小姐待她们当真是比待崔家的还好。”她听了这话,点拨了几句:“冬青,我既然已经嫁来了谢家,你就不当再叫我小姐了。日后还是要多注意说辞。”冬青本就机灵,立刻道:“是,夫人。我就是瞧你对四姑娘和叶小娘,那真是好得很。”她敛眉不语。她这个人素来恩怨分明,予她以清溪,报之以瀚海;赠她以春花,报之以秋实。她笑:“叶小娘她们好温柔。”和夫君一样,给了她过去十几年都没有的温柔。崔清若道:“夫君,今早去带着文章去了月旦评,想必一时是赶不回来了。不过可不能让小娘以为咱们不欢迎她。”夫君真好,答应了她要去月旦评便真的去了。半分未诓她。她还是要留在院里,不然若是长公主传唤,岂不是无人相应。她嘱咐道:“这样,冬青你等会儿带着小六子,再喊几个侍女小厮亲自去接。”冬青是她身边的大丫鬟,冬青亲自去,已经够证明自己对此事的重视。说起来,院里如今的仆人十几人,除了小六子和一个扫地的老大爷,其他都是她从崔家带来的仆人。怎么说呢,以前她觉得自己过得惨,后来遇到谢庭熙,才明白人外有人,惨外有惨。很难不怀疑这人活到现在是靠什么?该不会真是凭借他不出众到,长公主只喜欢磋磨他,都懒得下杀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