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外风骨二字。且不说这人临阵脱逃的行径,旁人会不会认为他无才。单只是一个无故离席,就可能被非议为失礼。世家最是讲究这些,今日月旦评就算夫君拿了这般好的评价,往后怕也是走不了举荐的路了。她停下了动作,已经裱好了的字,此刻变得刺眼了起来。心头涌上来了一股愧疚。谢庭熙冷声道:“小六子,你下去。”等屋里只剩两人时,谢庭熙才拿起桌上的裱字,认真端详:“挺好看的,放着吧。”他偏头浅笑:“你说怎么样……”正好与她四目相对,她眼里的泪花无处躲藏。“崔清若,没事的。”他第一次喊了她的全名,没有生气,没有怒意。只有些许安慰与淡泊。他道:“我本来就没指望这个。”只是她让他去,他才去的罢了。她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哽咽道:“对不起。”谢庭熙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想了会儿,学着记忆里的某些场景,他拿起手帕给她擦眼泪。干净的青竹手帕,染上浸满七情六欲的泪水,打湿无情无欲的竹叶。倒是无情也有情。他道:“别哭了,没事。”听了这话,崔清若哭得更伤心了。都是她害的,她只想着留个小厮在院里以防万一,却忘了这小厮是崔家的,自然是只想着她。害得谢庭熙日后的路,更加难走了。可是此时哭也无用了,她敛了泪望着他:“夫君,我定会帮你中进士的。”她虽为女儿身,可从来不只学寻常女儿学的。她便是用尽一切手段,都要替他夫君谋个进士的身份。谢庭熙瞧她忽地不哭了,心里还没反应过来。就见这人走近了他的书桌,道:“夫君,我看你一直在记笔记,不若……”她的话卡在了嗓子眼。因为,那纸上没有只言片语,墨色深深浅浅,勾勒出她的模样。浅笑嫣然,像她又不像她。那样明媚开朗的样子,是她想成为又成为不了的模样。她的脸微红,不知是气这人的不认真,还是害羞。作者有话说: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郎绝独艳,世无其二。”出自《白石郎曲》Ps.本文科举背景借用一点唐初科举,就是有保举人这种加成的设定啥的,不过改了些,融了些魏晋的习俗和文化,嗯……用《白石郎曲》是因为觉得这句话确实最适合熙熙,后面自己想到好的,可能会换第二十九章崔清若指挥人正儿八经地在谢庭熙的书桌旁添了张书桌。书房不大, 但是放上两张书桌还是可以的。她满意地看了看书房。谢庭熙正拿着书走神,就看见这人向自己走了过来。他主动举起书,道:“我看的正经书。”崔清若当然相信夫君是看的儒学经典。毕竟, 昨夜她已经命令人, 把那些不考的书, 都清理去两人的内室了。当夫君询问她做什么时,她当然是“善解人意”道:“便于夫君,晚上可以继续看看闲书, 放松心情。”谢庭熙瞧着她, 眼里是不信任, 但终究没有反驳她。只是讨价还价道:“能不能留一本在书房。”这人眼睛生得好看,这样有些可怜巴巴的语气, 让人有些心软。不行,绝对不能中美男计!她当然是冷漠拒绝了。谁都不能阻止她帮夫君创造好的念书环境。后宅的风风雨雨,闲书的碎碎片片, 就都让她一个人来承受。收回翻涌的思绪,她把一张纸递给夫君。她笑道:“夫君,我今日有事出门, 或许不能陪着你念书。”她要亲自去夫君托付那些店铺走一趟,今日自然不能守着他。虽说守不成, 但总得想个法子, 让夫君好好念书才是。于是, 她就想到了这个方法。她循循善诱道:“夫君, 不若便好好写篇读书心得, 让我看看。”谢庭熙望着她的眼睛, 里面是显而易见的期待。期待最怕的是落空。谢庭熙“嗯”了声, 拿着笔, 把书翻到了第一页。见夫君答应了,崔清若轻轻笑问:“夫君,有没有什么想要的,我可以给你带回来。”她说话的语气,就像哄小孩一样,单纯而认真。谢庭熙垂眸:“……我要你出门时,遇到的第一家卖糖葫芦的小贩的糖葫芦。”崔清若惊喜道:“夫君,也喜欢吃甜的?好,我一定给你带。”依依不舍告别谢庭熙后,她就回房里去拿账本了。冬青见小姐从书房回来,就看起来如此开心的样子,正好今日是七月初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