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楚同志为了方便,没有穿军装,但是身姿挺拔,把手里的网兜放下。 “我们最近在后山山坳里驻扎,刚好有空,来看看你们,妈,你脸色怎么这么差?” 楚国栋赶紧给儿子倒水,方敏摸摸脸。 “我就是前些天下地干活儿热着了,小雪已经给我刮了痧,今天感觉好多了。” 身在这种地方,能有子女来看望,是格外奢侈的事情,老孟自发到门口去干活顺便望风。 孤家寡人的老李抱着珍藏的一小张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公式,他已经看了无数次,一笔一划都能背下来,但是每次闲下来,还是要摸出来看看,算是精神食粮。 “小雪是谁?” 小楚好奇,又带着点警惕。 魏南枝准备生火做饭。 “我闺女,小楚你吃玉米面疙瘩不?给你做个咸汤口。” 小楚一直有托人暗中照顾这边,窝棚里其他人他都认识,且他们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 “多谢魏姨,我不挑食,对付一口就行了,我带了口粮来。” 年代圆梦之旅12 魏南枝把剩下的一点酱香兔丁全端过来。 “这是我女儿送来的,我们吃不完,刚好用来煮个疙瘩汤。” 小楚看见兔子,就想起昨天想抓两只兔子来给窝棚改善伙食结果被人截胡的事情,多嘴问了一句。 “哪里来的兔子肉?” 他以为是他们干活的时候运气好碰到,不过随即否定了这个想法,他们就算碰到也轮不到他们吃。 果然,方敏往小楚的热水里丢了两根金银花。 “是小雪那孩子用弹弓打的,有两只呢,这孩子太实诚,自己没留多少,都做好了送来,这金银花也是她想着我中暑了,跟村里人换来给我们泡水喝的。” 小楚坐在矮矮的板凳上,双手乖巧的搭在膝头,这会儿下意识的摩挲一下。 不知怎的,他一下子就把小雪这个名字和昨天弹弓百发百中的孟知青对上号了。 失算,洛河大队的知青他都知道,这个孟知青明明是皖南来的…… 皱眉想了想,魏南枝就是皖省肥西人,看来每个人都有后手,聪明人哪里都有啊! 吃过饭,小楚把带来的东西都拿出来。 新的棉花,旧的衣服,半新不旧的胶底鞋,几个歪子油,专门按照方敏的度数配的眼镜深得方敏欢心,难得的是还有一块女士手表。 “这个哪里来的?” 方敏抓着手表,漂亮的梅花表,表盘底色是银白的,指针上还有一颗闪闪发亮的钻石。 小楚含糊的带过了手表来历。 “跟人换的,我知道您做事喜欢看时间,不然总觉得没日没夜,这表虽小,里面还有日历。” 方敏爱不释手,翻来覆去看了又看。 “我们这里,你李伯伯有一块老掉牙的怀表,平时可以用来看时间,外壳磨的像个破石头,一点也不显眼,别人都不知道,这个手表……” “那我先带回去。” 小楚也觉得怀璧其罪,既然有,就不必冒险了。 虽然窝棚这边已经被搜查过无数次,他们五个下来的时候就带了两身破旧衣服,也被翻来覆去检查过,这大半年消停不少,但是万一呢!还是带走了稳妥。 方敏摆摆手。 “我用不上,可以给小雪那孩子,知青有块手表很正常。” 小楚见母亲欢喜,自无不可,虽然手表来的艰难,但是给母亲了,就随她支配。 酱香兔子肉虽然已经凉了,冷吃起来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再被玉米面疙瘩温一下,外面热里面凉,口感各有不同。 小楚同志费劲找到兔子洞,堵住另外两个出口,一番忙碌,以为白忙活,结果直接跳过收拾兔子煮熟的过成,吃到可口的肉丁,对尚未接触过的小雪同志又增了一层好感。 好在这场迟来的雨没有持续几天,暴晒了几个太阳之后,场地收拾好,柴刀镰刀农具都磨的飞快,有经验的老农观察判断最近几天都不会下雨,大队长一声令下,秋收第一枪打响。 村民们既怕知青们干的活儿太轻松,还要平等分他们粮食,让他们吃亏,又怕给他们的活儿太关键,他们干不好,浪费粮食。 一番权衡下来,知青们干的活儿又累又接触不到粮食。 男知青在前面砍玉米杆,村里人负责掰棒子,女知青在后面捆好玉米杆,再一趟一趟抱到地头。 等这边收好玉米,地里就要耕种冬小麦,耕地的活儿轮不到孟雪,女同志们加入剥玉米粒大军。 知青点的女知青们虽然内部有些小摩擦,但是对外的时候非常团结,只有孟雪被排除在外。 孟雪也无所谓,直接跟陈茉坐在一起。 陈茉在大队是特殊的存在,村里上年纪的既想讨好又打心眼里瞧不上一个孤女,这就导致陈茉身边靠拢过来的人说话很有意思。 不过陈茉什么场合没见过?这些不痛不痒,她三言两语就能怼回去。 孟雪像个合格的吃瓜群众,边看戏边干活儿。 没想到战火会烧到自己身上,大队长家是个好的,但是他弟媳妇就不怎么样了。 大队长弟媳妇叫柳青,看人的时候总是非常露骨的先上下打量一番,赤裸裸的目光毫不掩饰自己的评估意图,让人特别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