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一年四月的大清国中枢无比忙碌,眼看着和谈大事儿,一批王公大臣们就先期回了京城。
紧接着,在阳曲的老佛爷用皇上的名义下了诏令,将传说纷纷的“督办政务处”成立之事确定下来,任命奕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并为督理大臣,刘坤一、张之洞遥为参预。至此,大清国就在军机处之外又多了一个行政中枢机构。不过,督办政务大臣与军机大臣又有不同,军机大臣不能节制地方,而督办政务大臣则能!
明眼人都看出其中的玄奥。
李鸿章不顾年迈之躯鼎力维持和局之功,朝廷也只能用这种办法来报答了。不过,庚子之变带给朝廷和国人的冲击不会因为李焘在津门、在辽西的胜利而消失。相反地,无论是朝中亲贵还是庶民百姓,都看到一支新式军队的力量,也看到不办洋务、不举新政,大清国面临的不仅仅是外忧,还有更大的内患,就如自立军未遂起事那般的麻烦会越来越多!
李焘和他麾下的将士们用鲜血带给国人的是振奋,是一种要求变革强国的声音越来越强,朝廷岂能坐视不理?何况这个朝廷可是吃足了洋人的苦头,皇室西迁不说,这和谈下来,得赔洋人列强多少银子呐!?
1901年的这道诏旨,可以说是大清~|下的整体反映,当然也可以说是高层权力博弈的一个结果。李鸿章就任督办政务大臣,这个新政就得办下去。朝廷中央权力就得加强。军队就得集中掌握在朝廷手中,地方财权就得统统地上缴!新政,在老佛爷和亲贵保守派的眼中。就是这么回事儿。
在战争中说不上话地皇族宗室们活跃开了,在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被砍了一批、流放一批、圈禁一批、罢免一批之后,大量地空缺等待着有志于中兴大清的亲贵去谋取。由此,奕劻和荣禄的府上每天宾客盈门,当然,两位爷们儿袖筒子里也没少收大红地物事。
就在北京城变得无比热闹的时候。李焘从锦州给军机处打来电报,就说了三个事儿:一,武毅新军付出沉重代价收复奉天;二,盛京军事局面依然严峻;三,请求辞去盛京将军之职,正式的辞呈和战报将派专员急送京师和阳曲。
这一夜,荣禄府的大厅上,议论最多的就是这码子事儿了。
建立匡复奉天大功的李焘要请辞。啥意思?!盛京将军行将空缺,谁去?!李鸿章对此事怎么就没一个态度出来?!那武毅新军究竟打得有多惨,还能维系盛京局面吗?
众说纷纭中,问题被一些白痴扯得越来越没了头绪。身为大学士、军机大臣、督办政务大臣、总理军务地主人荣禄见状,转身唤来前日没去成锦州的英秀嘱咐几句后。站起身来告个便,迈着八字步进了内堂。
英秀见荣禄进去,乃扯着嗓门道:“荣相有请醇王爷、七贝勒、庆王世子振贝勒!”
载沣、载涛、载振三人抖抖袖子、整整衣冠,赶紧儿地跟了进去,其他人在面面相觑之后,知趣地纷纷向英秀告辞。
荣禄放下鼻烟壶儿,招呼三人入座,等下人上茶退出后,径直道:“盛京将军谁也做不了,谁也没本事坐得稳当,他李焘是估摸了个准儿才作出这么一个姿态,说什么盛京乃大清故都之地、龙兴之地,非有宗室亲王镇守不可!你们,可就相信了?”
三人互相会了个眼神,不敢回话。
“三位爷爷哎!”荣禄不可能老唬住脸对付眼前三人,见他们知趣,忙自己降低了身份道:“李焘的事儿,武毅新军的事儿,不是由咱们出面去收拾,咱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在此事中露个脸儿,看看天下的汉民会怎么说吧!那还闹起事端来!?避嫌!避嫌知道不?李焘和武毅新军的事儿,得让李鸿章出面去办!”
载振仗着老爷子奕劻的势,也没把醇亲王府的两位看在眼里,此时忙抢先道:“荣相高明!”
荣禄横了载振一眼,心道:这家伙跟他爹一个德性,不,还没他爹有能耐!哼哼,老佛爷要废了大阿哥,看看满朝宗室还有谁最亲?眼前醇亲王府地两位爷!此时他当然不会说破这事,免得又掀起京师的风潮来。
“醇王爷,您的差使老佛爷那里已经有些眉目下来,您和七贝勒任赴德谢罪亲王专使。”荣禄见载和载涛皱起了眉头,忙笑道:“谢罪的名声着实不好听,不过,二位爷赴德谢罪只是应付场面,给德皇和瓦德西元帅一个台阶儿下,老佛爷地意思是让二位多多拉拢德国,重续中德美三国联盟之事,再考察一番德国宪政和军事,回来才能大用呐!”
“谢荣相开点!”载沣和载涛齐齐施礼称谢。自从维新失败后,老佛爷恨着载湉(光绪帝),连带着醇亲王和七贝勒也失了势,日子过得清淡不堪呐!此时总算是有了希望,醇王一系再度风光的日子并不遥远了。
载振不是傻瓜,挨了荣禄地白眼儿之后见载沣兄弟得了差事,心里也计较开来,不过还没等他想出头绪,就见荣禄换了笑脸道:“振贝勒爷,您也发配了差使下来。”
载振赶紧起身肃立,准备随时廷参谢恩。
“老佛爷说了,庆王父子留守京师护着宫室,功劳卓著,此番庆王爷又是督办政务首席,那振贝勒就去盛京抚慰一番吧!”
载振的脸刷地就白了,怔怔地说不出话来。天呐,奉天刚复,武毅新军还在跟老毛子打仗,此时让老子去不是送死嘛!?不对,老爷子和李相相交甚笃,那自己去奉天。那李焘还不巴巴地把老子伺候好了?呵呵。原来如此!
荣禄见载振的脸色由青白转红润,这才笑道:“振贝勒是伶俐之人,荣禄还想私下里交托
您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