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真能答应你这么多条件?就为了你的那些新战
汉纳根刚被唐绍仪礼貌地请去,聂士成就迫不及待地压低声音发出疑问。让汉纳根与李接触是李鸿章的主意,整个朝廷呈现出一种德国倾向是大背景,而德国人好事地向外务部管部大臣奕劻提出建议,婉转地表明了支持李焘的立场,又成为汉纳根跟随聂士成上到火车与李焘密谈的基础。士成能理解这些,也能很好地与李焘配合,却难以理解方才两人达成的合作意向。
李焘不得不捡起他认为很简单的话题,耐心地给老帅解说。
“前番联俄制日,今日联日抗俄,是局势使然不得不为,是被迫的、被动的外交。要体现出大清国的外交意志,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对外关系计划,从中长期的外交中得到大清发展国力需要的东西。甲午战争后日本占据辽东,所以有三国干涉还辽;目前,俄国占据东北,所以有联日抗俄,有大清倾向于英日美三国。那么未来呢?如果一场日俄战争真的爆发并且以英美支持下的日本获得优势,俄国因此陷入暂时的萎靡状态,而我《东北方略》又得到实施,此时的对外关系会如何?可以说,与日本的长期敌对形态会在日俄战争之后出现。这就是说,在英日正在酝酿结盟的前提下,与日本的敌对将引来英国的一些道义上的反应。英属印度、英属印度支那紧邻大清西南边陲,从1888年起。小规模地武装冲突一直持续不断,英国人的胃口也越来越大……”
.gt
“华夏民族在坚船利炮下失去的东西,也必然只能通过血与火来找回。1888年英印殖民当局对西藏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在某个们认为适当的时候,西南边境肯定会再起战火。既然与英国的矛盾迟早都要公开化,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坚强的盟友。能够付出相当诚意的盟友。也是拥有令英国忌惮实力地盟友。这个盟友。在日俄战争后,无疑是德国。方才李故意向汉纳根提出德国大公海舰队计划,就是暗示英德矛盾会因为德国地海洋野心而加剧。当俄国扩张威胁消除后,德国从陆地到海洋地步伐肯定会引起英国既得利益的恐慌。功课,咱们提前做,事到临头就无需病急乱投医啊!”
“远交近攻,老头子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德国在山东也有租借地和驻军。”士成已经信服了李的话,此时提出这个事儿,无非是想促使年少老成、眼光长远的年轻人的外交计划更加圆满而已。
李焘微笑道:“一个尚未获得足够海上实力的国家,要加强他在海外远东的基地,很难!这一次要不是八国协同对华作战,德国远征军是不可能顺畅地抵达天津地。既然德国军队驻扎胶澳的规模不可能太大,而他的军事存在又能为我们带来另一个好处……”
“好处?!”聂士成不明白了,作为一个戎马半生的老军人。任何国家在大清国的驻军都是威胁。都是屈辱和负面的东西,可是李焘却能在俄军盘踞东北,日本扩张野心勃起之际。提出《东北方略》,以期奠定有利于中国的远东格局。如今德国驻军又为李焘带来什么契机呢?
“美国,是美国!”李焘说着,偏头冲着在一旁的金树炳道:“世界地图。”
金树炳迅速铺开地图退到一边。
“德军驻扎青岛加上中德亲善,带来地远期利益咱们不谈,只谈两点。一,德国舰队和陆军守备队在山东地存在,将让日本相对大清优势的海军不得不顾忌之,有助于未来日俄战争后控制中日战争规模。二,美国在美西战争期间曾经非常害怕一件事,就是与西班牙友好的德国舰队是否介入菲律宾地战事。同样的,在美国希望辽西乃至整个大清门户开放的当今,在美国投入资金人力到锦州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考虑军事力量的配合,考虑其虚弱的太平洋海上力量面对的日本、德国威胁。相对的,日本也得考虑美国的态度。”
李焘不等聂士成再提出疑问,继续道:“美国目前支持日本对俄开战,可是战后,在日本与大清开战时,美国的态度会作何种变化呢?美国支持日本,是因为俄国独占了东北利益,是因为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危及到其太平洋利益。他的需求是市场、是资源、是对强势扩张力量的制衡。辽西、武毅新军为何得到美国的支持,就在于此。当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一定优势的时候,实际上日本就取代了俄国的位置,被美国忌惮着。那么,只要我们表示出一些态度,美国加大对我扶持力度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这就有一个因果关系,中德亲善导致日本顾忌
军力,特别是海军力量——这引发美国的担心,同时本的矛盾,加强其西太平洋海军——形成一个我们无法干预却可以利用的海洋力量平衡。”
.gt
“国家间关系是持续变化的,特别是在一些军事冲突的推动下。三件事情值得我们利用。英俄矛盾和日俄战争是其一,咱们的匡复东北之战是其二,英国人必然在西南边陲的挑衅是其三。每一件战事都牵扯到列强的不同利益神经,只要善于利用,只要咱们能够在战争前经营出一支强军和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三场战争为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屈辱和痛苦,还有凤凰涅盘、浴火重生。”
年轻人灼灼的目光中充溢着自信,这种神光聂士成从来没有在任何人眼中见过。包括他忠心耿耿地侍候着。视为大清国唯一希望地李鸿章老恩相,也未能对国际关系变化看得如此之清楚,更未有将明面上不利中国的态势转化为突变的契机。目光深远而热切的李焘一番说话显示出绝对的自信,一切皆在年轻人掌握之中呐!
“德国的利益,是海外殖民地的扩张,严格来说,胶州湾还不是他的殖民地,他在远东寻求地。也不是殖民地地扩大。而是在英国制定地世界秩序下寻找同盟。以打破英国秩序,伸张自己的利益。在大利益的牵动下,在大清国些微的让步,对辽西力量的扩展做出一些支持,是很容易被德国政治家们接受的。大帅,李焘可不是贪得无厌呐,他德国要得到的东西。要我们承担地义务,足以让我们开出这样的价码。”
不仅仅是聂士成在若有所思地频频点头,安顿好汉纳根后略有逗留就回转的唐绍仪也是不住地陷入深思。
中国人从来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列强各自的利益牵连,也没有如此充分地去加以利用。此时,谁要说列强和铁板一块,说八国联军是必然,那这里的一位老帅,一位外交干才都要喷他一头的唾沫星子。
“嗯吭!”唐绍仪整理了一下喉咙。却偷偷地用眼神示意他的大帅:公事谈完了。帅对辽西将来的举措更理解了,那,私事也该提出来了。不过。他不会生硬地插入话题,而是拉出另外一位人物来转换话题:“老帅、大帅,聂司令在一边等急了。”
.gt..,一身上校制服的聂宪藩正远远地站在座位的靠背边,探头看着自己地父亲呢!
“李焘啊,宪藩年纪尚轻却能有今日的局面,全靠你提点着呢。”
对聂宪藩,李焘是愿意不吝辞色加以褒扬的,何况是在老爷子面前?他边转头向聂宪藩点头示意边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兄弟之间互相提携乃是分内之事。维诚年轻虽轻却有很强的领悟力和办事效率,十多万人马的供应之事,他是办得滴水不漏,也是滴油不沾。”
军需后勤乃是肥差,何况是受盛京将军信任的,可以在那一亩三分地里独断独行的聂宪藩?!手里捏着武毅新军、禁卫军、旧旗军的供应,能够得到滴油不沾的评价,聂士成对儿子的表现可说满意到了顶点。
“你小子又回转来,怎么不换人家叶长生回京一次?”聂士成故意板着脸数落行到近前的聂宪藩:“莫不是仗着年纪小,欺负你那几个兄长吧?李焘方才说了你一箩筐的好话,嗯,且听你也说说自己个儿的事儿。”
这种父子之间的“客套”能够让相关的旁人觉得舒心,这一点聂士成还是能够驾轻就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