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
紫光阁的御前国务会议刚散。海军大臣严复就匆匆追上李焘,这位年方五十的海军耆宿尚有万语千言要向年轻到有些不像话的总理大臣说一说。
李焘转身,面对着一张已见沧桑却洋溢着蓬勃热情的脸,心知严复必然是被自己的二号计划提议所触动,要向自己掏心窝子了。对一个年轻的政府总理来说,内阁中的很多人他并不熟识,只是凭借脑中的一丁点印象和不长的接触,就将一个个要职托付给这些人,例如眼前的严复。私交这个东西,在李焘和严复此前的公务交往中根本就不存在。
“几道先生,我们可以去颐年堂坐坐,边走边说?”
“极好!”严复欠身回道,却发现李焘侧身并未先行,而是恭敬地等待着自己。他也不客气,边走边道:“总理图谋俄人舰艇之意,无论战术上是否能够达成,严复和海军同仁都能领会。不可否认,两年来海军中确实存在一些抱怨,特别是在目睹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横扫黄海、日本海时,更是如此。我们的海军没有主力舰,我们海军军人的腰板就直不起来啊!当然。海军军人的待遇改善是事实,但是没有战舰的海军还能算作海军吗?陆军弟兄们有骨气,咱们海军也有!但是仅仅依kao您在海军官校的炮术教习和添置一些火炮、无线电,不可能让4000多吨的轻巡洋舰与一万四千吨的三笠号战列舰相抗衡!”
李焘频频点头:“我知道,我深有体会。”
“不!您没有深切地体会到,在一个没有海权意识的国家里,海军是多么的可悲!海军想要有一个长期的建军计划,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严复说着,有些皱纹的眼眶中蕴含着泪花。
李焘加快了脚步,他不想来往的人们看到海军大臣的失态落泪。
“几道先生,国家的经济形态决定海权意识的存在和强弱。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不可能诞生强大的海军,只有建设工业和加强与世界的商贸交流,才能从部分人的利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与海洋、海权、海军联系上来,而不是单纯的国防需要。当百姓的生活因对外贸易而改善时,当改善百姓生活的对外贸易受到威胁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强烈要求海军建设的民潮,看到民间强大的海权意识。当然,为政者不能单kao顺应民意,而应该去领导之。在当前的形势下,陆军建设确实占据了军费预算的百分之八十以上,陆军确实在大规模地增添火炮、机枪和弹药储备,这些都是为了缔造一个有利于国家发展、海军建设的环境。在我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海军的20年长期计划,今日和几道先生就此深谈,如何?”
严复大喜,忙不迭地点头道:“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两人步入颐年堂,捧着热茶促膝而谈。
“因为靡费巨大,海军建
设单从国防需要出发是不可能长期的,一旦海军达到足以防卫本土近海的规模,势必会有人对海军的继续扩大提出异议。当然,这绝对不是陆军和海军争夺军费预算的问题,问题在我们要建设一支什么样的海军?海军将在未来担负什么的使命?国人如何看待这样一支海军和他们的担负的使命?还是那句话,海军的规模和使命,必须与国民的海权意识和海上利益联系起来。因此,20年海军计划就必须与20年工业发展和对外贸易计划相匹配。”
这个概念对严复来说是全新的。这位海军耆宿和西方思想的传播者,把海军建设已经提高到海权意识的高度,而非一般人认为的国防需要。但是,李焘一再地强调海权意识与国家经济的联系,与国人利益的联系,无疑是给海军大臣敞开了一道新的、学术思想上的大门。
“关心海军的人们,往往惊讶于以甲午年中国之国力远比日本强矣!可以调集建设海军的资金足以购买二十艘定远铁甲舰,缔造一支强大到连英国就要眼红的舰队!可事实却是中国战败了!是满清朝廷的腐朽短视?对!是慈禧太后的贪婪和骄奢淫欲?对!而根本的问题往往在对朝廷和慈禧太后的抱怨声中掩盖了——中国的满清政府和中国绝大多数的国民不会从海军身上得到利益,相反地,他们还要往外掏银子去养活一支海军!因此,我们要长期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就必须从现在设法。让国民利益与海军的强大紧紧地联系起来。因此,加强工业建设,让国家逐步工业化,让国民拖离那小片土地和土地带来的意识,从而接受工业化文明和工业化的生活形态就是必须的!也因此,扶持、建设一支庞大的商船队也是必须的!”
“商船队!?”严复琢磨着这个词,李焘的用心渐渐地lou出了水面。难怪,这位总理大臣会支持民间资本搞海运了!商船队,平时用于物资的东西交流,战时则是运输船、则是侦察船、则是海军舰队的强大臂助!
“富民才能强兵,这句话用在海军建设上也是一样的。民富则图谋生活改善,则能接受工业产品,则将需要工业产品顺畅的流通渠道,则有需求让国家保持一支足以维护海运渠道的军事力量。这是一个长期的根本问题!而短期则不然!帝国没有足够的海军舰船,商民们投资海运的热情就会被挫伤,海上贸易通道就会受到威胁,因此,在解决了东北问题和帝国在远东的战略地位问题之后,海军就势必迎来一个添舰扩军的**!陆军军费将大幅度缩减,大批陆军将转化成半民半军的生产建设兵团,在广袤的东北黑土地上开荒垦殖、戍边卫国,也为海军建设节约出资金来。”
严复不禁唏嘘:眼前的李焘,20年前的李鸿章,两人何其相似啊!可是,李焘显然比他的前辈更有远见、更有韬略、更有魄力!与其说此时两人是在讨论海军问题,不如说是有海军耆宿之称的严复在恭聆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