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部分阅读(1 / 2)

背着前后各一个大口袋的特制褡裢,里面塞上报纸,专门捡热闹的地段沿街叫卖。现在还是太仓促了,腾不出人手来,以后还要发展订阅业务,施行送报上门的服务。

订阅业务的第一个顾客就是云阳伯府,还是京华报业的东家端木秀亲自送上门去,当然是免费服务的。

紧接着的第二、第三个客户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猜得到是不是?

这两天,开封城里出现了新鲜场景。无论是勾栏、茶馆、酒楼,或是门前街旁,到处可见手捧报纸仔细阅读的人,有时候还是几个人围在一堆诵读的。宋代本来就是个崇尚文风的时代,像这样方便实用的文字载体的出现,自然大受欢迎。虽然利润不算很高,但是这件事情对于大宋朝的意义,却是远非玻璃、煤炉之类的产品可以比拟的。

三万份不到一天就销售一空,发行部门口挤满了前来打听的人,都是抱怨没有买到的人。我立刻要印刷作坊连夜加班,又赶印出两万份来,第二天中午完成,晚间又卖空了。

我大略估算了一下,开封城里有三十多万户居民,还不算流动人口,至少有十万户以上的潜在顾客,保守估计,第二期的《京华快报》至少得印上八万份了。而且,这只是初期目标而已,今年我要把发行量增加到不低于二十万份,还要考虑向外郡州县发行。

宋朝本来有一种邸报,被称作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报纸,但是发行面太窄了,其他方面更不能和我的《京华快报》比较,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报馆建立之初,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已发行的邸报,这些将来可是珍贵文物啊。

创刊号第二批卖完的那天晚上,我和吕周、黄庭坚、张琮等一伴好友在樊楼喝酒庆祝,畅饮之际,我说了句:“这是大宋朝开始转变的一天!”他们都在说话,高兴之中大概没谁听仔细,就算听清楚了也不见得明了其中意义啊。

在报纸如火如荼的发行行动同时,我的京华书局也在忙碌工作着。从社会影响考虑,首先要刊行的就是大宋太宗皇帝钦定的《太平御览》一千卷,我为此特意向皇帝请了旨意。皇帝很是高兴,像这种弘扬文治的事情宋朝历代皇帝都是大加提倡的,所以颁旨将国史馆里的《太平御览》抄本交给我,省了我一大笔检校整理的功夫。

当然排版的时候可是要特别注意的,要紧字错了的话,虽然不至于像清朝那样会被抄家杀头,但也是大不敬的罪名,吃不了兜着走。

乘着休息的空儿,我开始编写一本叫做《南洋记略》的小册子,专门介绍南洋的风土物产,自然是极尽煽动之词,完成后要准备刊印的。这可是为大宋的南洋发展在做准备,要是朝野人士都对南洋一无所知,缺乏应有的兴趣,谁会支持呢?

很快,一千卷《太平御览》排版完毕,分上下两部开始印刷。很多士子文人听到这个消息,已经向我提前预订,单说这开封城里读书人就那么多,看起来印上个几千上万套是不愁卖不掉的了。

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文风最盛的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真是走对路了,唔,让我仔细想想,还有什么可以挖掘的?漫画连载倒是个赚钱行当,不过那是日本人的快餐文化,咱们祖先未必看得上。不过我可以洋为中用,用中国特色的文字语言和绘画风格,在这个时代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也是大有可为的事业。

这些天忙得我一塌糊涂,连续多天都在印刷作坊里泡着,叶筠妍特意遣来侍女送参汤给我,叮嘱我不要累坏了。

第一套《太平御览》上下两部我做了精心包装,用黄锦盒装好,呈送给皇帝过目。皇帝看过后龙颜大悦,诏令嘉奖我,赐锦缎十匹。又听说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把这些排版印刷完毕,驾临印刷作坊参观了一番,然后下旨给我,要我将《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太平寰宇记》这四部书也都印刷出版。哇噻,这些可都是大部头的书籍啊,我的京华书局这一阵都有事可做了。

乘着皇帝高兴,我请求他为我的报馆书局题写名称,皇帝也爽快答应了,这样,苏学士写的报头只在头两期上露了面,就被皇帝御笔代替下来。虽然有点对不起苏偶像,但为了以后的发展,这棵大树的荫凉是必须要借用借用的。好在皇帝本身的字就写得很漂亮,比我们二十一世纪流行的领导题字可强到天上去了,苏学士也不会在这上面同皇帝计较。

“朕这几天看了你呈上来的南洋方略,极为详尽,卿家确实费心了!”没两天皇帝召我到御书房见驾,见面就这么说道。“皇上赞许,臣愧不敢当,这些都是臣下应尽的本分。”我心里高兴着,赶紧回话道。

“昨日传给王相看过了,王相也颇为赞许,称赞卿家为不可多得的人才。”皇帝微微笑道:“只是王相说道,琼州已是大宋极南之地,民风尚未开化,往往有犯法贬斥者流配于其地。而南洋更在琼州之南,现在谈及开拓发展,尚觉为时过早。”

啊?这不等于是否定我的南洋计划吗?我赶紧说道:“自古岭南道路崎岖,地势复杂,所以王化难及。但南洋各地皆有海路相通,从杭州、明州、温州、泉州、福州等地经海路前往南洋,所费时间不长,但货物运载数量却极大,获利也远远超过岭南一带。所以臣以为,开拓发展南洋,远比开发岭南要合算得多,而且岭南沿海地区较为丰饶,待南洋开发稳固,再从南边开发岭南诸地也更容易些。”

皇帝想想说道:“爱卿所言也有理,只不过事有缓急,眼下变法正值关键时刻,朝廷亦无余财实施其他事项。等到朝廷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后,召集群臣廷议,再可将这千秋大业慢慢付诸施行了。”

等到朝廷财政状况有所改善?那得到什么年月啊?再说按照历史发展,这变法到后面是失败的,待那死脑筋司马光上台、j臣蔡京专权,岂不是永无实行之日了?我立刻大声禀告道:“臣有一策,可使朝廷不费分文,不花丝毫力气,亦可将南洋方略实施!”

第五十二章新思巧制

“哦?”皇帝脸上现出惊奇神色来,问道:“爱卿有何计策?快快说来!”

我说道:“微臣以为,经略南洋,只有朝野上下共同出力,所获利益官民均沾,才有最大的成功保证。臣的计划简而言之,便是朝廷成立专门的南洋市舶司,管理南洋事宜,鼓励自由通商移垦。民间必须组建一定规模的商行,才能从事南洋商贸开垦,这样就保证了南洋开发有序进行,不至于茫无目的。朝廷只需行管理之责,维护法度,收纳赋税,大力鼓励民众在南洋进行耕种、经商、开矿等方面的发展。这样一来,朝廷得朝廷的好处,民众得民众的利益,互为扶持,便可无往而不利!”

“南洋有许多荒无人烟的地方,但那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极适合种植稻谷,一年可致三熟。朝廷可选择那些地方鼓励国内少地或无地贫民迁居,任其自占土地,实施军屯。待其人口成长起来,商埠也必然兴起,便可设县置郡了。如此这般,土地人口皆归朝廷所有,这样朝廷不花分文便开疆拓地,而国内贫民也可得到安置。有了足够的土地人口作依托,商贸开矿等经营活动便有了保障,大宋朝在南洋的势力也就难以动摇了。微臣认为,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皇帝在书桌后站起来,来回走了几步,口中自言自语道:“以垦拓地,以商建城,倒是个好办法。”

我不知道皇帝现在到底是什么念头,也就没有接口回话。从历史上看,这位皇帝坚持变法、励精图治的决心是有的,但却个人魄力不足,一直就处于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争斗夹缝中。而且他对于国家到底要改变成个什么样子缺乏明晰认识,所以在变法中缺乏自己的主见,再加上知人善任的本领显然不行,以至于功败垂成。

如果现在皇帝还是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我还是不要那么急着将计划付诸实施为妙,办事需做到顺水推舟、水到渠成方为上策。

反正赚钱的法门多得很,光眼下我就有一大堆事情,像报馆书局的发展、美容化妆产品的开发、大型贸易商行的建立,这就够我忙的,暂时也腾不出精力来。再说了,现在离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还早着呢,大宋的国力也还是首屈一指的,不急不急。

现在我还在进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专门成立了一个搞新发明新工艺的工程院,听起来倒像是个国家机构,不过是我个人办的。虽然我知道很多新鲜事物,但其中很多我都只是知其名而不明其实,或者只知道原理却不知道具体内容。像印刷机我就是和熟悉机械的工匠们商量讨论,画图试制了一段时间才做出来的,要我自己一个人去发明创造可没那本事,也没有时间精力。

工程院就在印刷作坊不远处,一个不算很大的小院子内,现在正在进行望远镜、指南针、钟表、新式四轮马车、棉纱纺织机、玻璃防风桐油灯等等研制工作。

据说玉门附近有渗出地面的石油可以采集,可惜大宋国土太小,石油的产地不在大宋辖境内,要不然可以考虑提炼初级石油产品了。

不过还是有一种燃料可供选择的,那就是沼气,这东西可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既便宜又环保,而且特别适合在农耕地区使用。现在我需要做的,就是研制出安全实用的沼气灯和沼气炉灶。说不定哪天,开封城里的主要街道两旁亮起沼气路灯,家家户户的厨房里燃起沼气炉灶来,倒也是一大胜景。

我正在满脑子胡思乱想之际,皇帝说道:“这样罢,爱卿还是回去再把这个南洋开拓计划详细考虑,专门写个奏折呈给朕,朕再细细思量一番。”看起来皇帝是很谨慎的,每次都叫我写奏折上呈,仔细推敲。这样也好,要是换作个性情急躁的皇帝,我能够说动他,别人也就能说动他,反而不妙。

“崇政殿说书王雱认为要推行新法,需得坚持己见,不被闲杂议论所扰,建议朕严加惩治鼓舌惑众之人,朕亦有此意。爱卿以为如何?”皇帝突然又问我道。我心中一凛,心道王雱这家伙又出馊点子了,变法实施过程中本来就有不少失误,正应该集思广益,修改不足。皇帝年轻气盛,也容易受到鼓动,但是这样禁止朝野议论,不仅听不到正确意见,而且不是更加给了反对变法的人以口实吗?

史书上说王雱这小子聪明之极,看来也不过是些小聪明而已,目光短浅,远不及他老子,真是奇怪,写《老子训解》、《佛书义解》这类书的人怎么这么偏执狭隘?

我禀道:“微臣以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王相的新法条款毕竟还是一些纸面上的东西,要具体实施下去,各地情况各异,必定会有些偏差失误之处。皇上更应该集思广益,采纳群臣意见。皇上推行新法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利国利民,朝野上下都看在眼里,纵然有一二蒙昧之人鼓噪,也成不了气候。况且天子胸襟,海纳百川,包容万象,些许小事无须君忧,就让它自生自灭好了。”

皇帝略作思索,点头说道:“爱卿所言,也有几分道理,朕再作权衡。”

我松了一口气,话只能够说到这个地步,该怎么做还得由皇帝自己来拿主意,我只能够尽到身为侍从文官的职责,为皇帝提供决策方案。

从皇宫出来,我先到工程院取了新制成的四轮马车,自己坐在马夫旁边,径直往毓筠名绣坊去。这马车是依据西方人使用的马车制造的,两匹马拉,前面一对车轮安装在转轴上方便转弯,人坐在中间可比老式的平板式马车舒服多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做出弹簧来,车轮也还是木制的,要不然会更加舒适。

整架马车装饰得非常精美,木料制作的车体刷成淡青色,外面饰有鎏银的铜制装饰纹样,车厢前面两侧装有玻璃罩的防风桐油灯。里面全部用丝绣品装饰,柔软舒适的座缛,座位前的车厢壁上配置有装化妆品、水果糕点、茶具水瓶的组合小漆柜,都固定得牢牢实实的。

要不是有一定的等级限制,还可以装饰得更漂亮些,用更精美的材料,那就更炫目了,可惜呀。

有好多天都没有去过那里了,很想念她们呢,正好把这个新鲜玩意儿送给叶筠妍,她一定高兴得不得了。马车入城的一路上,引起了沿路人群的关注,指点着议论纷纷。

现在天气极热,我在头上戴了一顶特制的遮阳斗笠,当中是个罩住头顶的圆锥形尖顶小帽,周围平展开一尺六寸宽的竹制圈架,都用轻薄的绢纱蒙制,很是舒服,上面还刺绣有淡色的山水图画。

这个是由我设计,毓筠名绣坊出品。还有更多男女式样,式样精美。毓筠名绣坊制作的许多时髦物品,像纸制、绢制的折扇、遮阳防雨的绢伞、油纸伞,用水鸟羽毛缝制的雨披,丝绢、棉毛制作的风衣斗篷,以及各种布制皮质的大小挎包等等,都是极抢手的。

毓筠名绣坊后面的一间院子也被租下来了,作为排练歌舞的场地,胭红便在这里训练歌舞队,自从她接了这个事,极为尽心负责。

“这马车真漂亮!”想不到明毓郡主也在那里,我不好背着她,只得把她们两个人都请出来观赏我的新发明。小丫头一看就喜欢上了,叫道:“你不能厚此薄彼,我也要!不然我跟你没完!”

我正要说话,叶筠妍已经笑着说道:“既然郡主喜欢,只管拿去用就是。”明毓郡主朝她做了个鬼脸,看了看我,嘻嘻笑道:“看我们端木大人一脸的不高兴,我可不敢要了。”

我连忙说道:“没有的事,郡主喜欢就归郡主了,我再造一辆就是。”她扬起粉脸哼了一声道:“你这是送给叶姐姐的,我若是拿了,你一定心不甘情不愿。即使面上不说,心里也在骂我,我才不做这个恶人呢!”

“那我再专门做一辆送给郡主,郡主可否满意?”我知道她就是这个意思,只是自己不愿意说出来。

“这还差不多!”她立刻喜道:“等到装饰以前我先要去看看,要用我最喜欢的装饰,不然就叫你返工!”“一定,一定!”我忙不迭地回答。

“子晰你这么喜欢制作新奇物品,倒和开封城里有名的苏大人很相像呢。”叶筠妍在一旁笑道。“苏大人?哪位苏大人啊?”我起了兴趣,问她道。

明毓郡主笑道:“你这都不知道?翰林制诰苏颂苏子容大人,他可是通天晓地、学富五车的名士,也是一肚子的新奇物事。”

苏颂?我忽然想起来了,那位大名鼎鼎的水运仪制作者,北宋时期最负盛名的医药、天文、机械权威啊,与沈括齐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对了,沈括这时候也应该正值盛年啊,我止不住好一阵心情激动,这可真正是两位大师级的人物。

最新小说: 全球进化:我有属性面板 万道剑尊 从时间停止开始纵横诸天 我创造了异常控制局 噩梦使徒 大道有缺 灵界异能之元素风云 大佬她今天又打脸了 九霄之上 玄幻:开局签到混沌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