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朝会上,兵部侍郎简短地汇报了情况。气氛肃穆,皇上面上还有倦色,听着偏过头,小声问安平公主,“不是说龙城军会反叛吗?”安平公主回了个很无奈的眼神,一开始她就说会是龙城军反叛,纵容北狄南下,但是父皇好像并不是很能理解。似乎对父皇来说,龙城军反叛,就是会一同举旗。不过皇上很快就摆摆手,一副不在乎答案的样子,问道:“事已至此,爱卿们有何良策?”苏宝珠第一次来仅二十来人的小朝会,就面对这种紧急情况,一时好奇,打算听别人都说什么。左相拱手道:“硕福长公主从前一直恪守燕朝礼节,护了北疆十多年的和平,此次狄人大举入侵,或许真的是因为龙城军太过分了。如果朝廷出面劝和,应该能请北狄退兵。”右相提出不同意见:“北狄气势汹汹,来者不善,不能当硕福长公主还是和亲公主了……还是须以柔克刚,以对应北狄为主,劝和为上。”新上任的吏部尚书,原先的御史大夫有些忧心忡忡:“不论议和与否,都需调天下兵马前来勤王。也不知是否来得及。”同样是新上任的禁卫长也道:“要做好守城的准备,住城外的百姓需要引导,城墙上要加大排班力度,做好补贴、器材补充等各项事宜。”代户部尚书听着叹气:“国库刚有充盈,就又要耗费——这也罢了,但是钱不能当饭吃,虽然秋收刚过,但粮食储备有限。还需要小心斟酌。”如果这时候在场的只有皇上,他大概会大手一挥:“你们讨论好了再定。”之后就坐在主位上发发呆,批批奏折,或者吃点东西。放权放得十分洒脱。不过安平公主也在,于是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安平公主:“北边的百里外的伴城是京城往上的护城,也是最后一道防线。虽然也是坦途一片,但北狄若是要进犯京城,那陈兵伴城,也能够让北狄多一层顾虑,拖下他们的脚步。”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是伴城城墙矮小,不如京城。并且北狄若是绕过伴城,那伴城和京城会断去联系,伴城会变成孤城,现在京城里又哪里有能派去伴城、擅长守城的将领呢?与其耗费兵力在伴城,还不如坚守京城。”安平公主听着,也略有沉默。成为孤城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短缺,而是精神上的冲击。日复一日,近乎在小黑屋关禁闭的感觉,会让不少人发疯。系统:【宿主不打算说什么吗?】苏宝珠:【我感觉他们都说得挺有道理的。毕竟我不会打仗。】苏宝珠很诚恳地旁观,不发一言。于是右相见着,不知为何内心多了一层笃定,就想开口,总结众人意见,落实守城细节。安平公主却忽然开口:“本宫去守伴城,总不算是空耗兵力了。”话语一出,众臣呼啦啦地全部滑下椅子跪下叩头。新任吏部尚书更是直截开口。“请公主殿下保重贵体,勿涉险地,以坐镇后方为要。”其他大臣也恍惚明白过来自己跪下是为了什么,也附和道:“请公主殿下保重贵体!”唯一还端坐的苏宝珠:?苏宝珠:【他们跪得比我想象中的快多了诶,年都没过!】第94章 第九十四片瓜一场朝会, 开到后面,成了请求安平公主千金之躯镇守京城的劝导会,说来有些有趣。吏部尚书甚至时不时瞥一眼皇上, 一副“不如皇上去御驾亲征”的架势。最后, 还是安平公主强硬要求她带兵去伴京。毕竟京城是大燕最重要的地方,不能任由北狄须臾之间就能威胁到京城。不劳而获是会上瘾的, 如果北狄发觉他们能在每年冬天来京城外溜达一圈, 之后就能讲和, 得到数不尽的财富和荣誉,那之后哪里还会有安生日子?而除了她, 偏偏又寻不出其他真的能压住事、敢出征的人了。“十几年休养生息, 秣马厉兵, 诸卿莫让本宫失望。”安平公主说话并不罕厉,但无形的压力深深地压着他们。众人面面相觑, 而后深深躬身, 唯唯应是。这场小朝会, 接着就是商议出兵的具体事项。其中细节种种, 繁琐复杂,令人惊异。安平公主定下出征只花费了小一刻的功夫, 而具体如何出征, 各种大的方向定下时, 已经过了一个上午。中午, 安平公主留他们在乾明宫偏殿用午膳。她自己回承乾宫用。苏宝珠正打算领碗筷也在偏殿用,安平公主叫了她,“苏大人, 一起来吧。”不少人听到“苏大人”三个字的时候下意识看向苏承泽, 苏承泽岿然不动。现在, 叫苏老大人的话,才有可能是叫他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