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见山:“三日后就走,不知何时能回来。”郑氏道:“那你身上的伤太医怎么说?”顾见山给郑氏看了看手腕,“已经好全了。”郑氏神色比以往平和,“那我给你收拾行李,西北冷,衣服被子得带够了。家中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安心领兵打仗,缺什么家里也能帮你。”顾见山:“儿子明白。”郑氏以前没说过不用顾见山操心家中的话,她总觉得儿子记挂家里才是好的。记挂兄弟,记挂爹娘,才会想着回来。殊不知,越是分心,越容易受伤。郑氏希望顾见山没有后顾之忧,“有事给家里写信,你自己闯荡,不必顾着你三哥。”顾家也只有顾见海顾见山是武将。顾见山:“儿子知道。”“过了年你就十八了,按理说该给你商定婚事。”郑氏顿了顿,观察着顾见山的神色,宴回堂没个丫鬟,军营里又都是男人,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一点这方面的心思都没有,“但你总去西北,不能娶个妻子让人守活寡,就先缓缓。”见顾见山神色如常,郑氏试探着道:“你若有喜欢的,可以告诉母亲,母亲替你说和。”顾见山没点头也没摇头,“这事不急。”郑氏笑道:“怎么不急……好了,也不是催你,就让你上点心。还有三日,缺什么赶紧置办,西北不比盛京,可缺银子?”顾见山摇了摇头。郑氏:“也是,你四嫂带着你做生意,你应该是不缺银子使的。”又说了几句话,顾见山才离开。南香把门上的帘子留了个小缝,门口的炭盆拨了拨,“夫人好好的,五公子就什么都不担心了。”郑氏道:“他长大了。”长大了,有自己的心思了。以往问他议亲的事,都是借口忙、回不来推脱,现在反而借口都不找了。这事不急。能这么说,必然是早有了打算。第76章 独自生活的第十四天年少慕艾实属常情, 郑氏不知顾见山喜欢的是哪家小娘子,难不成是西北的姑娘,家世不好, 所以才不肯说。那应该认识许久了。郑氏私心自然希望顾见山娶一个家世相貌品性各个方面都相匹配的小娘子,几个孩子中, 郑氏最疼的就是顾见山。偏偏顾见山从小到大都让人省心,当然这也只是郑氏的猜测, 不知真假的。南香比顾见山还大几岁呢,也算看着他长大的,只是后来他去了西北, 见的少了,“可不是, 公子长大,夫人就少操心。”郑氏操一辈子心也操不够,就盼着顾见山能好好的。南香跟了郑氏十几年, 也明白刚才郑氏话里的意思, 五公子这么大的人了,怎么可能一点心事都没有。但五公子一向有主见, 做事也有分寸, 不会让郑氏为难的。“夫人不必太过担心,不然,奴婢派人跟着看看,省着公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郑氏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不用, 这么大的人了还能出什么事。”顾见山又不是小孩子了, 还要人盯着。南香不再说话, 给郑氏端来茶水和点心, 好吃的东西吃着,心里总会好受一些。顾见山从正院出来就回了宴回堂。院子里就两个看门的婆子,一到秋日,更显冷清,连半点烟火气都没有。春台一个男子,都嫌待着冻脚。顾见山没急着去见姜棠,都是嘱咐了春台几句话,“你留在盛京,照顾盛京的生意。”说是照顾生意,其实是听姜棠调用。不过的确有生意要照顾,西北需要肉,需要粮食,更需要蔬菜,朝中拨的军饷远远不够。如今四皇子已殁,其他数位皇子再消停一阵子恐怕又要盯着皇位。军营的事谁都想掺一脚。这回没的是四皇子,但依顾见山看,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春台点着头道:“小的知道,姜姑娘的吩咐就是公子的吩咐,必须时时刻刻记在心里,不可怠慢。若姜姑娘给公子写信,小的需完好把信送出去,再把公子的信送到姜姑娘手里。”顾见山:“……后面那句不是我说的。”春台眼观鼻鼻观耳,“是小的自己加的。”顾见山无奈道:“她想做什么,不必拦着,暗中保护她的安全。我给你留几个人,随你调动。”春台神色渐渐认真起来,“小的向公子保证,绝对好好护着姜姑娘。”顾见山又想了想,实在想不出别的要嘱咐的了。姜棠从不会添乱,几次遇险,就算没有他,也能自己脱险。她很聪明。顾见山目光在空中停顿了片刻,去西北的事他不知道怎么和姜棠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