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眺向远处如珠玉静静流逝的江宁河,摇摇头,忽自嘲一笑。
“从小我就知道我不是个幸运之人,凡有好事,从不会落到我的身上,所以我也从不会希求能得命运眷顾,遇见待我一心一意的良人。”
至少在某一个时刻,她相信谢瞻对她的真心无可替代。
只是这些真心之情,夜半无人的海誓山盟,只有花开花落一季的时间。
会转瞬即逝,消散得这样快,以至于她都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去接纳失去。
谢睿说道:“不,我相信你会遇到的。如果,如果我日后能娶我心爱的女子,我谢睿必定会一心一意待她,绝不辜负于她。”
谢睿紧紧地握住掌中那纤纤柔荑。
他的手掌,他的眼神,他的话语,一样的炽热滚烫。
曾经也有一个男人,这样坚定地许诺过她。
沈棠宁却依旧只是垂着眼睫。
她平静地道:“世事变化无常,我不敢寄希望于别人。七郎,你的心意我会一直记在心中。但我们二人终究是过路人,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明日你便离开江宁,回到京都去吧。”
可我不想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谢睿难受地看着她细瓷般的脸庞,一时情不自禁,喃喃说道:“宁姐姐,忘了我二哥吧,他曾对你说了那么多绝情的话,你还要一心一意思念着他吗?”
沈棠宁转身便走。
“对不起宁姐姐,我不该和你说这样的话!你别生气,别赶我走好不好?”谢睿急道。
“我不需要你来陪我,七郎,你是男子汉,当立于天地之间,而不是整日陪我沉溺于闺阁之中!”
“可我只想你尽快振作起来,宁姐姐,我不想看你伤心难过!”
沈棠宁走得极快,谢睿只能跟在后面着急地解释。
两人路过一处热气腾腾的早餐摊位,有食客低声闲聊的声音传了过来。
“……当真可惜,宗张之乱,若非他与郭将军舍生忘死,收服京师,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叛乱怎会如此迅疾平定?照我说,他的功劳分明比郭将军还要大,如此一个经天纬地,谋勇双全的伟丈夫,却落得这样一个凄凉的下场,唉,实在可叹,可叹!”
另有一人冷哼一声道:“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不论你有多么大的功勋,一旦盖过了上头那位主子,下场可想而知,要怪只能怪他命不好罢!”
普通平民百姓们不关心什么盟约和谈,亦不在乎朝堂之上三法司定的那些罪名,他们只能看到谁让他们远离战乱,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
两个食客正感慨着,突然有人走到他们面前。
“两位大哥,你们二人刚刚说的那人,他……是谁?”
这声音柔美清润,略带几分颤抖,两位食客诧异地抬起头,只见眼前站了个异常美艳的妇人,其容光竟叫人不敢直视,其中一个食客腾得就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
“是,是三镇节度使谢临远,”说到此处。忍不住一叹:“可惜我听说他如今已被贬为罪臣,遭家族除名,流放辽东了!”
眼前突然涌来无尽的黑暗,她的身体宛如一只轻飘飘的蝶向后仰倒,幸而被谢睿及时搀扶着才未跌倒在地上。
直过了好一会儿,她的眼前终于重新恢复了光明。
沈棠宁强撑着身子,看向一旁始终目光躲闪,不敢抬头看她的谢睿,心便凉了半截,目光透出悲愤与痛苦。
“七郎,你早就知道,为何还要瞒我!”
第73章
当日,沈棠宁由谢睿护送着离开了平凉后,谢瞻便自请卸去副帅之职,由观军容使,也就是隆德帝派来的监军余公公押解入京。
此次黑龙林之战,郭尚斩杀张元伦后遭契人偷袭重伤,其率领的三万官兵伤亡亦是十之八九。
清水河之战,图雷趁郭尚与谢瞻离开之际,半夜三更潜入郑国公世子卫桓的军营,致使卫桓重伤昏迷不醒,我军伤亡无数,折损大半。
这次隆德帝派去围剿张元伦的十五万官兵,除去原镇守在庆阳城内的九万官兵,几乎全军覆没。
观军容使多为隆德帝心腹,上达天听,颇受隆德帝信赖,朝堂之上,余公公义愤填膺道:“若非是谢世子一力保举,主张与西契合作,恐怕也不会发生这等骇人听闻之事!想我大周泱泱华夏,天朝上国,那是礼仪之邦恪守信诚之道!这些北疆夷狄,背信弃义,明面上借着驰援的名义,背地里却行坐收渔利之举,伤我军民,着实可恨,可恨!”
谢四郎性情耿介,当堂怒而驳道:“我二哥本是一片好心,何况当初结盟,陛下也是同意了的!宗张之祸,是他四处奔波保家卫国,那时余公公你又在何处?他为国为民一片赤胆忠心,天地可鉴!分明是契人自食其言,关我兄长何事,你这阉人休要栽赃嫁祸!”
谢三郎和谢璁大吃一惊,谢璁下意识去看隆德帝的脸色,果然他虎目中闪过一丝恼怒,唇瓣紧抿,显然已是十分不悦。
刚要往前,谢三郎便急忙将激愤的谢四郎挡到了后头去,出列道:“陛下明鉴,四郎年幼无知,言行无状,乞望陛下恕罪!这些年来临远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不过一时看走了眼,轻信了契人的盟约,还望陛下念在旧情的份上,对临远从轻发落!”
谢三郎在朝中任户部侍郎,谢四郎任羽林卫指挥同知。
谢三郎性情比四郎更为稳重,他自然看出了隆德帝不喜谢四郎用谢瞻的军功来压他,还一口咬定这事是他同意了的,这不是摆明了推卸责任!
便是如今打出旗号谢瞻与郭尚率领十五万大军去攻打张元伦,哪里有十五万,能凑出十万来都顶了天,当时那种情形,隆德帝不听谢瞻又为之奈何!
果不其然,自有那挑通眉眼之人会看皇帝脸色,首辅黄皓就说道:“谢侍郎、谢同知,老朽理解你二人救兄心切,然当初结盟和谈一事当时朝中许多官员都不赞同,是谢世子一力保举,而陛下力排众议,乃是信重谢世子,如今出了这回事,你一句轻飘飘的轻信就想揭过去,陛下和大周折损的却是将近十万的无辜兵将,你说这话岂不叫人心寒!”
御史赵川更是直呼:“谢侍郎,你说的倒轻巧!官兵损失惨重,唯有谢世子和执失伯都率领的那支前往野狐林的军队毫发无伤,我看这谢世子根本不是看走了眼,分明是有意与契人有勾结谋反才对!”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大惊失色!
要知道,谢瞻若单是因主张和谈订盟而获罪,那最重的责罚不过是被贬官罢职,他勇谋无双,深得陛下信重,过个几年再起复不成问题。
但在本朝私通外敌、谋逆犯上那可是要落得身死族灭的大罪!
隆德帝下令锦衣卫与三法司彻查此事,下朝之后,谢璁又前往武英殿向隆德帝求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他情知这两年谢瞻屡建功勋,功高盖主,又兼谢瞻性情刚毅执拗,执法如山,开罪了不少官员,已引得皇帝与朝中官员忌惮不满,如今众人见他遇难,巴不得落井下石,墙倒众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