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保证做生意一定能赚钱,赔掉裤子的也有,再说那政策一年一个样,现在是放开了,那以后再收严呢,再给你安上投机倒把那一套,谁受得了,那贷款的钱要是还不上,弄不好就是家破人亡。”
大街小巷,关于无息贷款的讨论声随处可见。
大部分人还是保守的,想也知道,这个花钱以分为单位的年代,让你贷以千或者万为单位的钱,这在普通人眼里,无异于天文数字。
京大,唐秀秀宿舍几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郝珍珍向来是发言最积极的,“无息贷款,贷款五年十年的,利息还不用付,这应该是很好的政策吧,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的形式,以后的市场经济只会越来越活跃,如果能用这笔钱做生意,基本稳赚不赔。”
几人是学习经济的,自然看得比其他人更透彻。
徐芹嗯一声,“是个好机会,这是国家扶持一些有头脑,但是没资金的人吧,先富带动后富,总要有一部人先富起来才行。”
蒋丹丹跟着点头,“这话我赞同,不过,我心里虽然明白,可一想到好几千甚至上万块钱的账压在身上,气都喘不开,根本不敢贷。”
小农经济下发展起来的思想,总是更保守一些的,陈晓水赞同郝珍珍的看法,可同样属于蒋丹丹那一派的,“我和丹丹想的一样,在我们村,我家一百多块钱的饥荒,都弄得我家里人天天急的不行,想方设法的还钱,这要是欠上千的钱,搁着农村,没几个人能受得了。”
这话倒是实话,金夏月也插话,“不用说农村,就是城里,也没几个人敢去贷款,未来是不确定的,形势是多变的,没有谁有一定赚钱的生意,我虽然知道这是好的,可是我也不会贷款。”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听着唐秀秀半天没说话,郝珍珍朝着她那边伸头看,发现她还靠在床上看那份报纸,“秀秀,那报纸看好长时间了,咋还没看完,快和我们说说你的想法啊,说不定明天上课,老师也会和我们谈论这个事情。”
唐秀秀心不在焉嗯一声,“我在看贷款要什么条件。”
“看那么细干什么,我们又不……”,这话没说完,郝珍珍立马转了话头,“怎么,你要贷款啊。”
唐秀秀把报纸看了好几遍,觉得有些地方还是说的模糊,回头得去银行再问问,她收了报纸,“对啊,贷款,你们要是有谁有想法的,我觉得也可以贷款试试。”
以大学生身份进行小额贷款的,甚至都不需要什么抵押物,这是个好机会。
徐芹笑着接话,“我们刚还说呢,没几个人敢贷款,你这就说要贷款,都知道是好事,可是也都怕还不上。”
唐秀秀摇头,如郝珍珍所愿,开始发表意见,“还不上应该是极少数的情况,大家想想通货膨胀,这笔钱,绝对贷的值。”
这名词不难理解,上课的时候已经初步接触过,城里出生的郝珍珍对这个概念触感不深,可蒋丹丹身在农村,认识就比较深刻,“我知道,就拿猪肉来说吧,现在我们那边是**毛一块钱一斤,再往前,我爸小时候,他说猪肉四五毛钱一斤呢,再朝前,我奶奶说,她那时候钱更值钱,拿着两毛钱去买肉,不仅能提回来一斤,人家卖肉的还有煮好的大肉块,还能拿一块就在那里免费吃,从我奶奶那一代,到我们现在,这钱贬值好几倍,等下一代,可能就两块钱一斤猪肉?那我们的工资是不是可能翻一倍?这样算的话,现在贷款以后还,倒是很赚的”
郝珍珍还真不知道猪肉还有两三毛钱一斤的时候,蒋丹丹这话一说,倒是让她对通货膨胀这词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陈晓水作为资深保守派,同样知道蒋丹丹说的这些,宿舍几人如今都很熟悉,她也就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算工资会翻倍,那也是好多钱呢,要是还也不容易。”
果然,时代和局势,会限制人的眼光,不像唐秀秀在后世经历过,真的永远也想象不出来,接下来的五十年,这个国家的发展,会快速到什么样,不用等下一代,甚至不用等到多少年,猪肉价格就会轻松翻倍,然后,脱缰野马一样,在短短三四十年的时间里,从现在的**毛,翻到二十多,过去几代人的发现,让它翻了四五倍,可是接下来几十年,就能翻二十倍。
猪肉还是最基础的东西,如果拿房价来说,京市现在的房价才几十上百一平,一万块钱一套四合院,四十年后呢,好的地段,上亿都有价无市。
这些说出来,在这个年代,不会有任何一个人相信。
唐秀秀只能说得简单些,“你们说的那些,都是以我们以前的经济体制为基础的,以前我们都知道,大锅饭,集体制,这种情况,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是被大大压缩的,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改开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释放个人的力量,盘活整个经济吗,你们只看这两年,我们周围的变化就很大。”
这个郝珍珍有发言权,“我知道,三年前,京市我家那一片,整个区就一个供销社,一个国营饭店一个粮油店,其他的真的什么都没有,可这才几年啊,起了好几个百货商场不说,大街小巷还多了好多代销店,小卖部,服装店,买东西可是方便不少。”
“就是这个道理”,唐秀秀点评,“这种情况下,整个市场就会像一条沉睡的神龙睡醒过来,经济必然会腾飞的,这种情况下,货币贬值是必然,现在的一万块和十年后的一万块,购买力必然千差万别,同样的,十年后挣一万块肯定会比现在容易很多。”
这年头,第一个万元户可是登上过报纸的,有人计算过,八十年代的一万块,仅仅按照工资算,就相当于新世纪二十年代的一百五十万,如果按照房价算,更是惊人的九百多万,真的令人咋舌。
唐秀秀说完,几人都陷入思索,蒋丹丹点头,“秀秀你说的对,我还真没考虑这方面,我还是按照老形势预估,下一代能翻两倍,那如果按照你说的,下一辈也许能翻三倍?或者五倍?”
唐秀秀笑着应她,“你觉得,有没有可能翻二十倍。”
蒋丹丹倒抽一口冷气,“二十倍?一斤猪肉十八块钱,工人半个月的工资?就算到时候工资多一些,能有两百块吗,一斤猪肉十八块钱,不可能吧。”
形势简直一边倒,就连郝珍珍这个唐秀秀的忠实拥护者,都觉得不可能,“秀秀,你太夸张啦,二十倍,怎么可能,十块钱一斤的猪肉,很多人都不敢想吧。”
徐芹有家庭,已经能够迅速换算,“现在普通工人,一个月三十块钱,能买三十多斤猪肉,要是翻十倍,那一个月工资三百块?能涨这么多,那高级干部,一个月工资才一百多呢。”
不能不能,宿舍一个个的,把脑袋摇成个拨浪鼓,十倍都无法接受,别说二十倍了。
唐秀秀就知道解释是徒劳的,这话再过五年说,应该就有不少人信,可那时候,第一波红利已经没了。
她也不再多说,“这也只是我的想法,谁知道能翻多少倍呢,反正货币贬值是必然的,我劝你们,能贷款的就贷款。”
“贷款干啥?”蒋丹丹疑惑,“我们又不做生意,现在学校管吃住,有补贴,等我们毕业以后,就能工作养家,家里也不需要啥大钱。”
唐秀秀没给宿舍几人说过她买房和林振武的生意,如果把自己位置放的太高,总是不利于宿舍和谐的,不过这些不耽误她劝舍友们,“贷款买房啊,现在房价还算便宜,等以后想买,就没有现在这个价格了。”
不过她这话自然没啥回应,郝珍珍理所当然,“咱们女生买什么房,那是男人的事,到时候嫁人住到婆家就是,要是不想和婆婆一块住,让婆家买新房呗。”
不得不说,郝珍珍这话实在很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不过金夏月倒是有些不一样的想法,“婆家买的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我觉得要是能有一个自己的房也挺好,不过贷款买,压力挺大的,我想着,我工作以后,自己攒钱买房。”
总而言之,这次的劝说失败告终。
唐秀秀惋惜,“那你们以后可别后悔。”
当然,不后悔是不可能的,若干年后,几人扼腕叹息,只恨当初怎么就没听唐秀秀的话。
不过此时,几人还没有锻炼出唐秀秀说什么,她们立马做什么的反射神经,郝珍珍摆摆手,“不后悔不后悔,要是想买,等以后买就是了嘛,房子那么多呢。”
她又好奇唐秀秀,“秀秀,你贷款就是为了买房?”
唐秀秀嗯一声,“打算在京市买。”
这个几人倒是理解,她和林振武两人,以后毕业估计就是在京市工作的,现在买房,等工作以后立即就有房住,再说两个人还钱,还的也快些。
徐芹想着这些,“嗯,买个也行,两千块钱,几年功夫也差不多能还上,以后也能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可唐秀秀可不是要贷款三千五千,一万两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