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桃也不忘告诉常平安, 这几日要去寻街道司的大人来吃酒,阿毛酿的荔枝酒可不比醉香居的梅花酿差到哪里去, 况且这荔枝买来价儿不低。
宝妞识字儿,原先还想着给大家伙儿找个认字儿的先生,只是去请的先生都瞧不上她们这样的半吊子。
常平安出门几个月, 几人已经将百家姓都学会了, 等要教三字经、千字文顺子自个儿都有些吃力,宝妞一听便站出来要教, 于是顺子每月教字儿的学费停了, 换成了宝妞, 宝妞以为是自个儿顶了顺子的位置, 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阿桃摇头同她解释过,这才放下心。因教的学问深些,故而每月给一两银子的学费,
宝妞知道是阿桃心疼她,推拒不肯要,阿桃只说, “这一两银子都算我捡了便宜了,如今店里活计个个少说都能拿一亮银子月钱,你这并不算多。且身上有银钱,也就有底气,往后想做些什么都方便。”
却不想宝妞十分尽心,将身上银子大半都拿出来买了笔墨纸砚,另有几册旧书,阿桃看见唠叨,“若有缺的少的同我说,走账上支便是,你何苦花这些银钱。”
宝妞笑的腼腆,“不费什么钱,嫂嫂愿意将活儿交给我,我也要好好干才是。”
宝妞实在认真,每日还要写写画画备课呢,便是阿福等人想偷懒,看她这般认真的模样也不好意思了。
宝妞心思细腻,阿桃见她字儿漂亮,寻常自个儿写诗词都透出几分婉转,便问宝妞要不要试着写些话本儿一类的杂谈故事,书铺里头最紧俏的可不光是什么四书五经,而是那些话本杂谈之类的消遣书籍。
“我真能写?”宝妞有些怀疑。
“怎的不行,试试再说,写完送到书铺,若是人家收这银钱可不少赚呢!即便人家不收,咱们至多不过费些笔墨罢了,往后流传下去给后辈看也是好的!”
阿桃说这纯粹是想给宝妞找些事儿做,毕竟人一旦忙起来就不会想太多。她真没料想到宝妞写的话本儿一下子就火遍了整个观南县。
今秋雨多,到处都是泥泞一片,书铺掌柜的深一脚浅一脚到食肆来寻宝妞。
阿桃听见了出来问什么事儿,就见书铺掌柜的喜不自胜,指着宝妞急得话都说不清,干脆一拍手,从荷包里掏出四块银锭。
整整二十两银子!
“姑娘!上回你送来的话本儿,这是上个月分下来的银子!”书铺掌柜一个大喘气儿,终于将话说完,“还有一事!你写的那话本儿,如今正要往府城印呢!不知你是个什么想法儿?”
阿桃还不曾看过宝妞写的书,上回还是去书铺只是帮着问,又同掌柜的谈好了分成,旁的就没管了,毕竟宝妞她不大好意思叫人家看,不曾想无心插柳,这还发了一笔小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