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耽搁,李春杏瞅见自家小闺女出来寻自己。
李春杏连忙和赵大妈说定。
林老四今天是第一个到家的,下班早了点,和了一块杂粮面团。
晚上吃的杂粮面,用西红柿黄瓜鸡蛋做了汤底。
李春杏第二天就给赵大妈捎来了一大篮子,二毛八一斤,这一篮子足有二十斤,现在红枣还没晒透干,有水分。
晒干后重量会轻很多,不划算。
二十斤只能晒成十五六斤左右,现在卖出去算是比较合适的。
即便是卖出去这些,家里也是够吃的。
赵大妈看到这么些红枣,很高兴,麻利的就把钱给了。
同时还很庆幸自己一开始和李春杏打好关系,不然自家上哪里去买这么多好东西。
一场秋雨一场寒。
接连降了几场雨后,天气忽然一下子冷了。
往下天气越来越冷,林西西和林东林南上学要遭罪许多。
除了雨和雪下的特别大,林西西和俩哥哥会在家自学外,其余的时候能去上学便去上学。
班主任和班级的老师是知道班里同学的情况的,何况林西西又是班里的尖子生,尖子生在哪里都会得到许多优待,只要学习不退步就行。
何况天气确实说不准,孩子们在家学习会安全一些,这些老师们都会理解。
天一冷,李春杏越发忙了,不止要上工,还要找时间把孩子们的衣服缝缝补补,由于三孩子个头长的快,今年的厚衣服都得做新的。
去年的穿不下去。
林南倒是可以捡林东的。
林西西没地方捡。
即便是二哥的衣服,林西西也没办法捡,穿着太大了。
李春杏先把大儿子和小闺女的做出来,毕竟二儿子有旧的可以应付着穿,天气真冷下来,不至于冻着。
大儿子和小闺女就不行了,不提前做出来,就得冻着。
抓紧给做出来,还有富余的瑕疵布,李春杏又给二儿子做了一身。
还是新的暖和,旧的可以当做替换的衣服。
家里条件现在虽然算不得顶顶好,但也不差,李春杏不愿意委屈孩子。
里面的棉花都是林老四拿回来的,说是下乡收货的时候找当地的社员私下换的。
一九七五年的第一场雪在冬月初悄然而至。
正好是个星期天,不用去学校上课。
林西西睡醒,外面白茫茫一片,兴冲冲的起床。
对面赵大妈家的孙子裹的很厚实,在他家门口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