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张广泗入川,出其不意,先后收复了大金川所占的毛牛、马桑等地,小金川土司泽旺也闻风投诚,并出兵协同大清攻剿大金川。1
至此,小金川尽数归入大清治下,大金川收复也指日可待。
朝臣们亦是欢欣鼓舞,盛赞皇帝的英明和川陕总督张广泗的勇武。
谁不想在自己还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亲眼看见国土日益广袤,国力日益强盛呢。
有大臣欢喜地上奏:“皇上,张将军顺利收复小金川,大金川必定闻风丧胆,大势所趋下大金川也必将迅速归降我大清,可见皇上圣明,天佑皇上,天佑大清!”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诸臣立刻响应:“天佑皇上!天佑大清!”
皇帝却不如他们想的那么乐观,战场之事千变万化,哪儿是一句话说得清的,不过这也是个好的开头就是。
看着阶陛下躬身的朝臣们,皇帝又不由想到宁欢的话,他微微抬手,肃容道:“得此大捷,朕虽高兴,亦深知此皆是将士们的功劳,爱卿们不必如此,就算要赞,诸位爱卿也当盛赞前线将士们之勇猛才是。”
先前上奏的大臣微微一僵,有些不明所以。
但朝臣们都不是傻的,隐隐意识到皇上心思的转变。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便再度齐声道:“皇上英明!”
皇帝牵了牵唇角,知道此风不是这么容易转变的,倒也没急于求成。
他又扬起手中的奏折,笑道:“诸卿可知,此次大捷除了将士们神勇,还另有一重要原因?”
朝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一头雾水。
但站在前面的几位,不约而同地摩挲了一番袖口,或者说袖子里的那件衣裳,隐隐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皇帝也不卖关子,含笑道:“张广泗在上奏中说,若是往年,正月的西川严寒,他绝不会命穿着累赘臃肿的将士突袭金川,此举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绝非上策。然则今年将士们得了新制的毛衣毛裤,毛衣保暖且轻薄,将士们得以轻装上阵,大大有利于作战,如此出其不意突袭金川,才有今日的捷报。”
“诸卿呐,张广泗和副将在奏折中可是对毛衣此物的大功赞不绝口啊。”皇帝再度扬了扬手中的奏折,又将奏折递给李玉。
李玉会意地双手奉着,带下去交由大臣们传阅。
朝臣们自然是相信的,但还是依着皇上的意思草草看了一遍张广泗的上奏。
一看,便知皇上都说得轻了,岂是赞不绝口,张广泗那意思都要将毛衣和毛衣的创造者夸上天去了。
最为机敏的大臣已然眼观鼻鼻观心地垂下头去,默默等着皇上出招。
传阅完张广泗的奏章后,朝臣中间便推出一人,躬身拜道:“毛衣此物确实精妙,如今更是让我大清大捷,臣等拜服。”
皇帝颔首,道:“看来诸卿都认可毛衣的大用,朕以为,此次大捷,此物亦有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