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宋昌永满十六岁,叫十七了。毕竟找人说媒需要时间,等确定了人选,请没人下定,两家走礼,再合八字请婚期,中间少说得耗费大几个月的时间。等事情都准备齐全,到了成婚那一步,宋昌永也差不多满十八了。给宋昌永过完生日,初心就找了邻居里擅长做媒的一位姓马的大娘,帮着暗中寻摸一个合适的儿媳妇。在这之前,初心特地找过宋昌永,问他想找个什么样的媳妇。宋昌永虽然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了自己的要求。模样不挑,只要不丑就行,关键是性子要好。马大娘听了这要求,笑着拍胸脯保证,一定给初心找一个伶俐能干又听话的儿媳妇。初心对此也是一笑置之,听不听话不打紧,反正也不是跟她过日子。只要心里有成算,一心奔着把日子给过好就行。马大娘的动作很快,从五月里一直到八月,连续给初心说了好几个人选。初心先听了对方的家庭,太过重男轻女的肯定不行,父母难缠不好打交道的也不行。家庭背景的和睦与稳定,对一个人将来的说话行事,以及人生选择上,是有很大影响力的。初心选了几个家庭背景还算和谐的,交给宋昌永让他自己决定跟哪几个见面。当然,这也不完全是宋昌永决定要跟哪个见面就能见的上。这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宋昌永选中了女方,再有媒婆去跟女方提,要是女方也中意宋昌永,双方才会被安排见上一面。这会儿的古代社会,还没有被程朱理学那一套给洗脑,男女未成婚前是可以相互见面的,女子不管嫁没嫁人,都是可以在外露面行走的。宋昌永见了两三个未婚姑娘,选中了最后一个姓王的姑娘。王家同样也是县城做生意的小买卖人,家中开着一间剪刀铺,父母俱在,上头一个大姐已经出嫁,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妹妹,年纪尚幼。王二姑娘今年十六,跟宋昌永只差几个月。按理王二姑娘早该出嫁,只是前两年祖母去世,被守孝耽搁了两年。王家正愁耽搁了女儿的婚事,怕女儿找不到合意妥帖的夫婿。没想到竟这样巧,碰到了宋昌永。宋昌永和王二姑娘彼此都看对了眼,两家很快说妥了亲事,照旧请马大娘做媒人,开始下定礼,走流程。婚期定在次年八月,那时俩人都差不多叫十八岁。不是初心不想往后拖,能把婚期定到次年八月,都已经是初心能做到的极限了。王家不想把女儿留成老姑娘,让人说闲话,同时也怕其中时间拖得长了,万一生了什么变故,到时候耽误女儿一生。婚期定下后,两家日常走动就频繁了起来。逢年过节,宋昌永也常上门拜访。在这期间,宋昌永和王二姑娘也越来越熟悉,偶尔宋昌永还借宋红玉的名义,约王二姑娘去庙会。宋红玉自然得陪同在列,当一个锃光瓦亮的电灯泡。宋昌永同王二姑娘成婚前,初心不仅把原来租的房子给买下,并且还买了一套五间的小院子,给宋昌永和王二姑娘做婚房。两套房子买下来,家里的银钱也算是彻底空了。不过好歹完成了原主的一桩心事,剩下就只有宋红玉的婚事了。第28章 多子不多福宋昌永和小王氏成亲后, 就住到了新房子里,平日里吃住都和初心、宋红玉分开。白日里小王氏却会常来馄饨铺里帮忙,初心倒是说过不要她劳累, 可小王氏却坚持如此, 初心也只好随她去。宋红玉跟小王氏这个小嫂子相处的很好,姑嫂俩平日做什么都邀着一起, 外人不知道的只怕会把俩人误认为姐妹。平日里馄饨铺关门后, 小王氏还会带宋红玉出去闲逛散心。小王氏打小就在县城长大,十分熟悉县城的一景一物,知道哪里好玩。只不过等天气渐渐转凉后, 俩人就不大爱出门了。小王氏是个畏寒的性子,宋红玉也差不多。尽管现在宋红玉的身体被初心调养的十分健康, 但长久以来的习惯, 让她并不是很喜欢冷天。今年冬天难得下了两场雪, 不过雪下的薄, 还没过夜就化了。眼看着马上要进腊月, 宋红玉的生日也快到了。宋红玉今年的生日有些特殊, 过了这个生日,宋红玉就十六周岁, 叫十七了。若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到宋红玉这个年纪, 已经说了人家了。可初心却迟迟没替宋红玉找婆家,平日里有人上门说媒,也让初心给挡了回去。时间一长,上门的人也就少了。如今眼瞅着宋红玉年纪越发大了, 宋昌永不免替自己的妹妹着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