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大帅府和舒家就算是一家人了。初心也可以自称一声长辈,做长辈的给晚辈拿钱,那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吗?初心的这个提议,张大帅同意的很果断,看来是真的缺钱了。两家把认亲的日子,定在三天后,为了表示张大帅对两个干妹妹的看中,认亲的事搞得很是隆重。南城的百姓都看懵了。不是提亲吗?怎么就变成认干亲了!百姓们没看懂,但南城的生意人却是看的明明白白。原本提亲的人就不少,张大帅认了干亲以后,提亲的就更多了。初心在提亲的人选里,挑了两家风评和家教都比较好的,本人也品貌端庄,没什么不良嗜好。姐妹俩的定亲,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定亲过后,姐妹俩就开始每天做伴儿进入商行学习了。两个孙女,初心都留到了二十才发嫁。男方也没有意见,一切都按照舒家的规矩来。舒佩燕和舒佩沅嫁的近,所以时常回舒家小住。嫁了人后,俩人也想早点有自己的孩子,所以时常抱着舒宜文和舒宜秀这对侄子侄女玩。舒佩燕早半年出嫁,但却是跟舒佩沅同一时间怀孕。说来也巧,姐妹俩刚被诊出有孕,楚氏那边也得了好消息。楚氏一直都听大夫的话,注重保养身体,只是迟迟没能怀上二胎。眼看着自己都快要过三十,楚氏本来都没想过能再怀上,谁知道居然又有了。这下子可算得上是三喜临门,南城的大夫也开始忙得连轴转了。*打从舒宜秀四岁的时候,初心就教着她认字算账。到今年八岁,舒宜秀的算盘已经拨的十分顺溜了。家里四个曾孙,也只有舒宜秀被她亲自带在身边教养。在初心的心里,舒宜秀到底跟二房的两个曾孙子不同。别看二房舒景年和李氏有些不着调,但人家真真实实的疼孩子。当初舒佩贤养成那样,原因不就是这对夫妻俩娇惯的。这几年舒景年虽然在外省忙着,但逢年过节,几个孙子的礼物,都是论车拉回来的。不像舒景勤,伤好以后,初心就把他分到邻城去管理商行。两边路程不远,舒景勤除了过年,平时过节都很少回来。舒宜秀过生日,也是随便从店里买的礼物,一点儿都不上心。再说李氏,人家对三个孙子,那是恨不得捧在手心里疼,要星星就绝不给月亮。楚氏的大儿子舒宜文还好,年纪最大,也最懂事,所以很少胡闹。可楚氏的小儿子舒宜远和舒佩贤的媳妇周氏生的舒宜盛,就算得上是混世魔王了。家里的东西,但凡被他们看见,就没有不被祸害的,偏偏李氏每次还护着,让舒佩川和舒佩贤俩兄弟想教训都找不到下手的机会。可陈氏呢,心里眼里就只有儿子舒佩明一个。虽说这也不能怪陈氏,到底是亲儿子,但你也不能对孙女不闻不问吧。头几年还好,还会常带着舒宜秀玩。等舒佩明变得疯癫以后,陈氏就一心陪着儿子了。祖父和祖母的忽视,以及父亲的缺失,并没有让舒宜秀变得敏感。毕竟没有那三个人,还有很多人疼舒宜秀。不说周玉惠这个母亲的日夜陪伴,还有初心的悉心教导,周家夫妻也时常给舒宜秀送衣服首饰,每次接到周家去玩,也是几个表兄陪着,更别提家里边还有还有舒佩川和舒佩贤两个伯伯。初心在七十五岁这年,就把舒家的家业交给了舒佩川掌管。对于这个决策,舒家上下谁都没有反对。毕竟这些年,舒佩川的各种决策,也都被所有人看在眼里,只有他才是最合适带着舒家继续往前走的人。初心没有过多插手舒记商行的事情,她的任务里没有这一点,何况舒家现在已经是个大家族,外面世道有那么乱,实在没必要弄得太引人注目。家里几个曾孙,都是从小一起请先生教书,大一些后,才送到学校。平时放假,上午初心让舒佩贤就把四个小的,安排到商行去当学徒,下午几个人就留在家里跟武行师父学些防身的功夫。虽然北省在张大帅的统治下还算安全,但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学些防身的功夫,将来碰到什么突发情况,也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眼看着几个小的一天天长大,初心的身体是越发佝偻,头发也变得雪白。尽管家里的晚辈们都觉得她精神还好,但初心知道自己没多少寿数了。舒家上下忙着给初心办八十大寿,对于这个舒家曾经的定海神针,又是南城有名的老寿星,她的寿宴场面比以往任何一场喜宴都要宏大的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