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承认,底下儿子们明争暗斗、势如水火,有他暗中引导布局的原因。但他不后悔,只有这样“养蛊”“养狼”,才能选出真正能让大清基业稳固传承的后继者。可偶尔,非常偶尔,他也会怀念许多年前。孩子们都还没他的腰高,保成保清争得再厉害,为的也只是他这个阿玛的一声夸赞。小阿哥们最崇拜太子哥哥,总爱说长大了要好好辅佐太子,共创大清盛世。“万岁爷,弘晖阿哥来了。”梁九功从门外进来,小步走到康熙身边,轻声打断了康熙的出神。康熙阖上折子,“进来。”梁九功对外高声传召,弘晖跨过门槛,走到康熙案前,恭敬拜下,“孙儿给皇玛法请安。”“平身吧。”康熙看向眼前半大的少年,语气还算温和,“你阿玛那,情况如何了?”“回皇玛法,阿玛今日已能下床走动,用饭用药都好。”这几日,弘晖来回在狮子园外和行宫两头跑,康熙心里挂念着四爷的病情,每日都会抽空见见弘晖,问及狮子园情况。虽然梁九功每日都向太医过问并汇报,但听弘晖亲口说,总是更放心些。康熙见他脸色不大好,问:“老四既已大好,你何故做此情态?”弘晖低着头,声音发闷,“阿玛染疾,孙儿不能在身边侍奉,还比不上家中幼妹,愧为人子。”四爷醒了,他还是不被允许靠近,只能在远处看上一眼。他听说宋氏和妹妹虽然运气好没被传染,但日夜侍候,不用想也知道有多辛苦。弘晖认为她们是替他和乌拉那拉氏担了责任与风险,心中有愧。康熙现在就喜欢多听多看这种父慈子孝的故事,起身绕过桌案,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必自责,你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弘晖是四爷的嫡长子,六岁起就在上书房读书,过去在康熙的众多孙辈中却不起眼。子随父,他和四爷都不是张扬的性子,其次他的天资确实不及弘皙弘昱他们,这几年康熙对他的印象逐渐淡化,还比不上十四爷家的几个调皮的小阿哥。如今这一遭天天见,康熙突然发现自己还有这么个不错的孙子,至情至孝,论功课才干,也比记忆里要强上一大截。康熙的态度从生疏到亲近,弘晖怎会不知?乌拉那拉氏让他来,就是怕他被旁人扣上“不孝”的帽子。四爷不让他靠近,让苏培盛安排他在外主事,是为了保护他、锻炼他,若自己不幸病亡,他还ᴶˢᴳᴮᴮ能在康熙和几个叔伯面前得些同情和看顾。“孙儿只望阿玛早日大安。”弘晖来热河后,身边一直有康熙的人,康熙知道他是真心孝顺,这几天也没睡过安稳觉。康熙眼神越发慈和了。这会儿没事,他让弘晖在屋里坐下,上了茶水点心,难得与他多聊了几句,“朕听闻,随你一道从京城过来的,还有个不满五岁的小格格?老四家的也是糊涂了,怎么还叫个孩子来添乱。”弘晖忙替妹妹和额娘辩解,“二妹妹顽皮,偷偷上车跟着来了,也是孙儿粗心没发觉。”弘晖并不是想“甩锅”。在康熙这里,比起乌拉那拉氏和他头脑发昏纵容稚童,小孩“顽皮”更说的过去,何况还是为了尽孝、又立了功。“太医都说了,若没有二妹妹在阿玛身边日夜呼喊,阿玛不见得能那么快醒来。”谈起幼妹,弘晖满眼温情。康熙闻言,果真没有不悦,挑眉问:“你瞧着倒是喜欢这个妹妹,是一个格格所出?”弘晖点头,“乌希哈最年幼,不止我,大姐姐和二弟三弟也最为疼她……”弘晖逐渐打开了话匣子,与康熙说起府中孩子们相处的趣事来,大部分都是在这一年里、因为乌希哈才发生的。平日里感触不深,眼下借机回想,弘晖越觉得乌希哈是天生带福的仙子转世,下意识“添油加醋”地给乌希哈说了不少好话。康熙听得颇为仔细。他也曾有过三个妹妹,带过她们玩耍,送漂亮的衣裳首饰。可惜最大的也只长到八岁便夭了。还有这个老四,先前听说在女色之事上有些糊涂,但如今看孩子们虽为异母所出,还能如此和睦相亲,想来是传闻夸张了。此刻,狮子园内,丝毫不知自己已经成功在康熙这挂上了号,乌希哈正被青苹带着在小花园里遛弯。今日阳光正好,不远处,四爷半躺在一张长椅上,正拿着一叠书信翻阅。宋氏捧着披风上前,眼角余光瞥见熟悉的稚嫩字迹,手上一抖,差点掉了手中的东西。四爷见她满脸紧张,问:“你看过这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