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是莲帝遗书。”说着,李红郎再次打开幻灯片的最后一页,将来源于古墓中最重要的遗书部分展示给所有学生看。下面学生虽然因为李红郎刚刚的话感受到了一些震惊,但看到幻灯片上新出现的内容,还是全都紧闭嘴巴,聚精会神的观看着,有些眼睛不太好的则是赶紧拍下来,放到自己手机当中,放大了屏幕看。这一看就是半刻钟。大家几乎都有些懵。因为这封遗书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实在是太打破他们的三观了。甚至他们都有点怀疑这东西到底是真是假,怀疑这是不是玩笑?“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个人私下觉得这封遗书的可信程度还是相当高的,而且古代的一些所谓术法,如果没有一点真本事的话,想来也很难骗那么多人。莲女帝所谓的女武皇精通呼风唤雨,造云披霞之术应当也不假。先前我说的那些有关于祥瑞当中的奇特之处,乍一看的确感觉很奇怪,也很诡异,但如果与莲女帝的这封遗书连起来一起看的话,那么一切就都有了一个恰当的解释。为什么女武皇死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祥瑞出现,那是因为祥瑞本来就是女武皇造出来的,这件事这么一解释,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合理?还有就是为什么祥瑞只跟天气有关,那是因为女武皇只有驱动天气的能力,没有驱动山河的能力。这么解释是不是也很合理?”李红郎看大家都有些沉默,也都在思索和理性,当即又解说道。还别说,被他这么一说,双圣临朝期间,前后一些奇怪的事情的确能联系到一起,并且显得合理了许多,不过这得忽略一个人拥有呼风唤雨的能力这个最大的不合理。“老师,可是呼风唤雨本来就是最大的不合理之处啊,就算以我们现在的科技而言,也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的呼风唤雨,更何况那时候?总不至于真有什么神啊仙吧。”下面学生依旧还有很多质疑。不过这很正常,大家都是受的科学教育,哪会这么容易变迷信。“这点的确不合理,所以有关于这方面也仅仅只是我的猜测,但是遗书内容我是没有做假的,这些的确也是真实内容,更是最大可能。关于这点应该不会考到。我只是说出来告诉你们一声。接下来才是重点,接下来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重点,都有可能考到,大家一定要详细的记录下来。”李红郎笑了笑,并没有过多的辩解,直接跳过了这个话题,给予大家更多的想象空间,并且正式开始讲解起这次考试新增加的内容。第544章 坠落神童的奶奶(1)九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晴这一天,江东省全省所有有高考生的家庭都显得十分紧张,因为今天高考成绩就要出来了,很多人的未来可能也会因为这高考成绩而改变,或上学,或打工,或复读。当然,这只是今后几年。未来还很长。不可能因为成绩而决定一生。但这件事很重要是肯定的。上午十点,查询通道正式全面开放,有电话的人家可以通过电话查询,没电话的就去学校那边等。大概到十二点时,绝大多数家庭就都已经知道了各家的成绩,学校老师那边也顺利拿到了成绩单。经过各大学校通过电话联系获知的本校文理两科最高成绩对比。大家很快就得出了状元人选。文科状元依旧在省一中。这很正常,过去一直如此。毕竟省一中几乎笼络了整个江东省绝大多数好学生,每年本科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高考状元出现在他们那里,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不过,这次却出了点意外。文科状元的确还在他们那,可是理科状元却落到了一个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的,偏僻县级的中学里。而且他还是以高于第二名整整十分的绝对优势占据了状元位置。最可怕的是那孩子才十三岁。不论是状元年龄,状元的出身学校还是状元家世,或者本身成绩的绝对性,都足以成为新闻热点。因此,消息一出。新闻界的同仁们就已经赶在高校招生老师之前,前往汶河一中访问汶河一中的老师校长,并且跟着他们一起去省高考理科状元的家。采访新鲜出炉的少年神童。相比较于媒体界的迅速,高校招生组的老师速度就慢多了,他们还在商量,还在统计数据,速度最快的也不过才坐火车过来,倒不是舍不得坐飞机的飞机票,主要是反正根本就没有直达的飞机,就算坐飞机回头也要转火车大巴啥的,与其中间费劲转,还不如直接坐火车直达,然后再转大巴,至少省钱。……庆安小区三楼二单元203室宁家今天热闹的很。比过去十几年都热闹。孩子还好,只是笑着,家里做父母和奶奶的则是都快开心死了。因为他们知道了他们家那跳了好多次级,今年才十三岁的孩子成绩,知道他的成绩绝对够上一个很好的学校,所以才会如此的开心。宁运母亲王娟开心笑了一会儿后,连午饭都顾不上做,便十分兴奋的下楼跟自己朋友们炫耀去了。他父亲也好不到哪去。不断说着祖坟冒青烟,回头祭祖时,得多烧点钱给老祖宗啥的。只有乔木最为镇定,在所有人都没空做午饭的时候,揽下了做饭的活,这才使得他们中午有饭吃。直到吃完午饭,全家人的兴奋劲依旧没能缓过来,因为在他们刚刚吃完午饭,准备午睡的时候,学校老师特地跑了一趟过来,告诉他们,他们家的孩子是高考状元,待会校长和一些记者可能会来采访。这消息一出,谁还能睡得着。原本打算出去,或者说回老家炫耀一下的宁晋国和王娟全都赶紧按耐下自己出门的冲动,老实的在家里呆着,呆着等校长和记者来。等到下午一点多,近两点时。人总算是来了。随着敲门开门和进人结束。学校里的老师校长,周围的邻居,电视台和各大报刊记者等十几个人,以及不少摄像装备,全部都挤到了宁家这个狭小的客厅当中。加起来,林林总总将近二十个人,挤在一个不足十一平方的客厅中,中心人物正是他家年仅十三岁的孩子,省高考理科状元,宁运。即便宁运已经早有准备,但是在看到这么多陌生人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虽然没有紧张到畏缩在他父母的身后,但说话也有些结巴。“宁先生啊,你们家孩子真是给我们学校争光了啊,年仅十三岁的高考理科状元,这可是我国年纪最小的高考理科状元,如果不是最近几年分省分卷考试,那说不定全国状元都有可能,真是有点可惜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