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给她做示范---背篓背背上,一边拣,一边摔打泥土,一边扔进背篓,不走回头路。芦花看了,醍醐灌顶。有样学样,几块土里的包谷桩捡完,她已俨然是个干农活的好手。一个下午,芦花捡了两背篓回家,倾倒在院坝里,铺散开来晾晒,很有成就感。此后几天,没事的话,芦花都会下地去捡包谷桩桩,干劲儿十足,不知不觉她竟捡拾了几十多背背篓回来,晒满了香秀家那个百来平的院子,看着能用烧一阵子了。只是春耕的时间很短,乡亲们犁完地后就忙着播种。播种过后,芦花就没拣的了。而且天开始下雨,淅淅沥沥的,绵绵小雨下个不停。春雨贵如油。播种过后就下雨,正是农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下过雨后,土地面的种子正好享受春雨的滋润,几天便能发芽长起来了。只是,这于芦花而言,天气一直阴着,她捡回来的那些包谷桩,原本裹着泥沾着土有些湿润,久久不见太阳,就老晒不干。在这种三不五时下着细雨的春季,只怕要十天半个月才能阴干了。芦花望着灶膛发愁。她试着塞了几个包谷桩进火塘,包谷桩还有些湿气,根本点不着,只捂出来一堆浓烟。芦花只得将零星的火星子扑灭了。拍掉头发上、身上扑的一层草灰,她走出厨房去透气,正好看见院坝边那丛摇曳的竹子。眼睛一亮。去年的竹枝只抽出了不多的新叶,虬扎的底部,因为下过几场春雨了,不知何时,竟呼啦啦自地下冒出来十多个竹笋。冲得快的,已长得有近两米高,半截身子下面褐色绒毛的笋壳外衣都已剥落,露出了它们青白的身子。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笋壳,芦花记得,香秀给她用其来点过火,特别容易烧起来!第132章房前屋后种竹子, 这是老百姓家里的习惯,取竹有“竹报平安、节节高升”的祥瑞之意。又因大家修建屋宅时讲究坐北朝南的方位,房子背后便会因长年晒不到阳光而变得阴冷又潮湿, 阴气邪气不断。而竹子四季青翠, 生机勃勃, 人们认为屋后种竹的话, 能给家宅驱除阴邪之气。芦花急忙回转身去厨房拿了把火钳出来。笋壳子上面的褐色绒毛一旦粘在了皮肤上,又痒又刺疼,所以不能徒手去捡。然后她提着香秀家的箩筐便往屋后去了。牛家村各家各户的屋后都种竹, 几场春雨的滋润过后, 自地面下冲出来的竹笋长得飞快,剥落下来的笋壳子几乎到处都是, 没人看得上, 任其被风吹得落满了阴沟里。香秀家后的竹林里笋壳子不多,芦花知道是因为添了自己一家的缘故,香秀家里的谷草快要烧完了, 那小妮子就悄悄地在捡笋壳子烧呢。芦花只捡了半箩筐, 看旁边邻居家的竹林里有,便去了那边捡。很快就捡满了,提回去倒在厨房里, 又回来捡。来来回回,捡了有五六框。看着挺多的,堆满了灶屋半壁墙。直接当柴烧,大概可用一天。这东西易燃却不经烧。芦花看天色还早, 想着干脆回去换个大点的背篓来捡, 这时竹林外小道上走来一个扛着锄头的男人, 驻足对她看了两眼后, 几步钻进了竹林来。“是郁家的大少奶奶?你这是在……捡笋壳子么?怎么,你家缺柴烧啊?”芦花的脸烧起来,呐呐地承认,“是啊,没柴烧了。那个……牛大哥,你直接叫我名字就成。”早不是什么大少奶奶了,谁家大少奶奶还捡柴烧?听着寒碜。男人呵呵地笑了下,道:“我家柴多,谷草垛子就在屋后坡上,挨着香秀家那块坡就是我家的,还有一坡的谷草垛子呢。你要用柴禾,直接去我家坡上草垛子扯啊。这笋壳子又不经烧,你捡它做什么?浪费精力。”芦花讪讪应道:“没事,反正我时间多。”男的叫牛有年,四十来岁模样,一双略显浑浊的眼上下围着芦花打转,芦花被他看得很不自在。“你不用客气啊,我说的是真的。我家只三口人,田多地多,每年收回来的柴禾都烧不完的,好多都烂在坡上了。”牛有年往前走了两步,伸脚踢了踢她的箩筐,眼睛又往她脸上瞅。“呃……如果实在没烧的,我再来麻烦李大哥。”芦花拉着箩筐上的绳子往后拖了拖,掉落了几片笋壳子。离得他也远了些。见状,那牛有年眼睛在她脸上转了几转,才松口:“那行吧,反正总之大家乡里乡亲的,你不用这么见外,缺啥了都可以来我家要。”芦花再三道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