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了。”禁军们愣住,心里稍微有些失望,随即又觉得,不是也很正常,虽然京中也流传着郡王麾下士兵待遇的传闻,可那到底是传闻。哪有真的给普通士兵天天都吃这么好的。紧接着便听那位驻军士兵道:“我们是中等兵,每天都有一两肉的份额,你们目前是下等兵待遇,三天才能吃一回肉,我们的怎么会和你们的一样呢!”禁军们大为吃惊,原来这让他们满意极了的伙食竟然还不是最好的,仅仅是最基础的。一打听才知道,中等兵每天一两肉,上等兵二两,优等兵三两,上等兵每天早上还额外有一个鸡蛋,优等则是一碗鸡蛋一碗奶。传闻是一点都没作假啊,郡王治下的兵,就是能过得比他们村里以前的地主老爷还奢侈。这让禁军们越发心急火燎。他们真的对郡王别无二心啊!到底该怎样才能让郡王信任他们,把他们留下呢?第136章李洵虽说是打算见一见城外的禁军, 却并没有太着急。因为要优先进行吏员招考,无暇分身,顺带还有一些别的考量在里头。一方面是轻易得到的就不会珍惜。禁军可以说是全国待遇最优越, 自身条件最好的一支军队,禁军营出身的, 多少都有些傲气。为了让他们加入他麾下后能放下身段听从指挥,全盘接受他的训兵理念,便必须打掉他们所有的傲气, 重塑他们的理念。不让他们觉得加入他的麾下不易, 他们便很难达到他想要的驯服程度。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他们的动作,以及在登记他们的个人资料后, 等待京城的情报人员, 对他们的身份进行核实。当然, 不见并不是放着不管。他让阳钺派了一些对他的治下归属感极强且话多的士兵前去看守轮值。几乎都不用吩咐,那些士兵自然就会将他麾下的种种优厚待遇, 以及不被欺压, 同袍之间团结友爱互助的幸福感讲给禁军听。有这些东西吊着,哪怕这些禁军身份有异,最后也难保很大一部分人会心动,最终选择真的投靠他。对河陵的禁军做好安排, 李洵又给克乌湖与纳古斯部落的驻军下达了命令,让当地将领开始进行士兵训练考核, 为接下来的涨军饷定等做准备。为了保证公正性, 他还特意派了几个身边的亲兵, 代表他前去“监考”。之所以从这里的兵开始考核, 主要还是为了让北戎边界线上的中原士兵回来换防。他们在攻克北戎全境时立下赫赫战功, 至今还未犒赏,也没得到应有的假期。若没什么意外情况,李洵准备让他们这次回来接受犒赏,参与考核,然后便轮流好好休个假。至于克乌湖与纳古斯部落留下的空缺,他准备调集一部分新招的兵去镇守。李洵忙于这些军政事务期间,肃城之中,也在不断地迎接来自各地的读书人。府衙贡院报名处,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读书人前来报名。报名的时候,他们需要在自己打算报考的部门,拿出自己的身份文书进行登记,并且选择是否接受调剂。调剂对他们来说是个新名词,却也成了最近耳熟能详的热门词了。近些天肃城里头的读书人特别多,每间酒楼茶肆都爆满,众人不管熟悉的不熟的,见了面总要互相问候一下。“兄台,你报了哪个部?”“我报了人事部,你呢?”“在下自以为对律法有几分研究,报了司法部。你可有选接受调剂?”“肯定接受啊,人事部相当于吏部,那必然是大热门,万一选不上,好歹捞个其他的。”“你就不怕到时候把你调剂到教育部或者财政部,到时候跟一帮妇道人家一起共事?而且,据说教育部那帮妇人,有的还是军奴出身呢。”说到后头,这书生的语气中便难免有些不满,不过却下意识压低了声音。另一人却道:“你还别瞧不起这两部,财政部可是相当于户部的,还是由慎郡王亲妹七公主掌管,就算限定了只招三成的男吏员,也是一堆人抢着报名呢!哪怕教育部,每天报名的也是爆满,其中好多都是男子。有些人为了进七部,可不在乎是不是跟妇道人家共事。”“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那有什么办法,其他部人太多了,能考得上就不错了,哪还容得挑三拣四。”许多男考生说起财政部与教育部,便难免怨声载道。竟然让他们与妇道人家共事,真是成何体统啊!可这是英明神武的慎郡王的决定,谁敢非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