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地方也不够,那些手里宽裕的,不想去慎郡王免费提供的流民安置所,便自己去找民房借宿,还有客商们找不到客栈住,也只能去找民房。对当地百姓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终于提起兴致游览的书生们,也惊讶地发现,肃城真的比他们想象中还要繁华热闹得多。大批量的考生涌入,吸引了周边许多郡县的商贩前来做生意,再加上各方的客商前来肃城进货,简直是车水马龙,摩肩擦踵。不仅有西疆,北疆的各种新奇的特产,小吃,还有各地的杂耍,歌舞表演等,叫人看得眼花缭乱。而当地百姓也富庶得惊人,午饭时间,随便走到哪个巷子里,竟然都能闻到香得人口水直流的肉味,甚至好些家还在外头挂着熏肉。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的,基本都是面馍馍,根本不像其他地方,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很多家里都只能喝那种稀得能照出人影的粥,甚至去外头拔野菜草根充饥。虽说后来打听才得知,那些肉都是郡王让人发的,不是百姓自己买的。但每户二十斤,整个治下的百姓都有。这样的大手笔,更是足以说明慎郡王的实力有多雄厚。许多人都不由自主感叹,慎郡王何止是大启战神,简直是盛世雄主之姿!假以时日,恐怕不仅是肃城,其治下所有领地都可能全面超越大启。众多读书人越发坚定了追随慎郡王的决心。第137章阅卷一事, 李洵交给了林德康全权受理,基本上就是按照礼部那一套流程糊名封卷,通过两次阅卷分别打分, 然后计算最终分数进行排名。由于前两天李洵已经接到京城送回来的消息,确认那些禁军身份完全属实。随机抽查了五十多人, 几乎都是流民出身,在京城无亲无故,且是主动报名要求去燕山关的。与他们所说的情况基本吻合。因此, 吏员招聘考试结束后, 李洵便动身去了河陵,一方面是对河陵守军进行考核,确定涨军饷等级,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接见前来投靠的禁军。在河陵城外苦苦地等待了近二十天, 禁军们终于等到了好消息。“郡王谕旨, 宣禁军营指挥使王鹤,张英辉, 包松前往城内觐见!”这三人, 正是组织禁军叛逃的三位营指挥使。全军大喜。“郡王亲自来了!太好了!”“指挥使,你们一定要好好表现啊!”“全军的希望都在你们身上了!”进城前,禁军士兵们忍不住对自家营指挥使们殷切嘱咐道。王鹤,张英辉, 包松三人心中也很紧张,被晾了这么久, 他们深深地感觉到, 慎郡王对他们这支多达一万多的军队并没有多重视。这便让人心中觉得没底。他们不确定, 慎郡王是不是因为他们来自于天子直属的禁军, 这才不肯信任他们。若是慎郡王不肯收下他们, 朝廷他们也背弃了,那今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到了慎郡王治下,就连落草为寇都不可能,因为据说周边的匪窝全都被慎郡王率军扫荡得干干净净。而且,就算他们有心要落草为寇或者拉起这支军队做出些什么,手下的人一心想投奔慎郡王,也必然不肯追随。来到河陵大营,进入帅帐,三人便见上首坐着一个容貌清隽,身姿挺拔的年轻人,正是他们所熟悉的大皇子。比起之前在京城那温润佳公子的模样,如今的慎郡王犹如一柄寒光四溢的利刃,霸道危险,上位者的威势十足。“参见郡王!”三人恭敬地下跪参拜。李洵平静地道:“起来吧。”又问道:“你们先前都在禁军哪个大营效命,都做到营指挥使了,为何投奔于本王?”三人不敢欺瞒,一一将自己的履历报上前来。“小的王鹤先前效命于禁军虎威军,十三营指挥使。因青州剿匪军功一事与虎威将军结怨,多年来一直备受打压,听闻郡王任人唯贤,手下只要有能力便能出头,小的便想投效明主。”“小的张英辉,先前效命于禁军虎贲军,二十营指挥使。因不忿于朝廷与戎族和谈,丧权辱国,是以投奔郡王。”“小的以为,既然投身入伍,自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跟着朝廷实在窝囊!小的别无所求,惟愿追随郡王这样的明主,建立千古未有之功业!”张英辉很年轻,只得二十来岁,没什么背景却能升到营指挥使,可见本人确实很有能力。这样的人,心中有大志向也很正常。“小的包松,逃难到京城后好不容易才娶妻生下一子,长到七岁,却因为生得貌美被陈太师之子强掳到府中,凌虐而死,妻子也疯癫投井自尽,小的……想报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