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以为李邦华得罪的是李守琦一人?”张之极道:“父亲,孩儿不太明白,我们已经在配合天子整顿上直卫亲军!”“没错,我们是在配合,可是李守琦不配合,不仅李守琦不配合,兵部其他人也不愿意看见李邦华继续做下去,监察厅那是什么,那是要分兵部的权!不仅兵部不愿意,其他地区的总兵、巡抚都不愿意!军事法庭那是要做什么?那是军队的衙门,李邦华是要把所有涉及军务贪污和作战不力的人全部送上军事法庭,你以为他现在只整顿京卫,地方上那些卫所指挥使,巡抚总督都睡得着觉吗?”张之极错愕道:“岂不是说,李相公在与整个大明的军政作对?”“没错!”张维贤深吸了一口气,有些怒道,“你小子也不是那么笨!现在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了吧?”张之极陷入了沉思中。张维贤道:“天子建了忠烈祠自然是好,尊重军户,尊重士兵,但仅仅是忠烈祠,就能改变局面吗?”“诚然如你所言,忠烈祠在那里了,但战死的士兵拿不到抚恤,士兵们私下自会咒骂天子只会许诺,并不兑现诺言!”张维贤道:“李邦华很快就辞职,监察厅很快会撤除,因为损害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此时,崇祯心中却是烦闷得很。这明显是有人要搞李邦华,阻止他的军事改制。他带着锦衣卫急急忙忙出了宫,向御林卫的军营赶去。娘希匹的!敢阻止朕改制军事,这是要让朕去挂歪脖子树啊!崇祯心头浮现出一种忧患和焦虑来。眼下,也就只有御林卫和白杆兵能给他安全感了。皇帝刚到南城门,就在南城门看见一妇人跪在地上,手中拿着《大诰》,大声喊道:“冤枉!冤枉!我的夫君随天子出征战死沙场,我们孤儿寡母已经没法活了,朝廷说有抚恤金,我们去衙门领取,没有半分抚恤金,求京城的大老爷们为我们做主!”崇祯一听,整个人炸了。第115章 告御状《大诰》是明朝独有的东西。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从最底层起来的,他深知民间疾苦。恰好他也是在元朝残暴的统治下长大的,对于官不拿民当人的残暴,他深有体会。也知道许多老百姓被欺压了,去衙门告状是没有用的。所以他对老百姓特别好,他当了皇帝之后,颁布了《大诰》。只要老百姓手中捧着《大诰》,就可以一路畅通无阻到京师告御状,那个王八犊子敢拦着,就碾死他。这是朱元璋定的规矩。朱元璋时期,全国上下都要学习《大诰》的,不识字的百姓在乡里的读书人以口头表述下也都知道。可惜啊,朱元璋死后,后来的皇帝不管事了,到了嘉靖那里,忙着修仙呢!《大诰》久而久之就慢慢废弃了。偶尔会有人拿着《大诰》去京师告御状,但皇帝基本不管。皇帝不管,下面的官员肯定就没好脸色,把人撵走。眼下这妇人手里捧着一本已经老旧发黄的《大诰》,在城门口跪着,那些个守城的士兵显然是不允许她进来。周围还有不少人在围观。“各位军爷,麻烦你们让我进去吧!”“去去去,哪里来的刁民,快滚!”一个守城的士兵大声吼道,他旁边还站着一个百总,那百总冷眼看着妇人。但崇祯带着人一路狂奔而来,听到马蹄声后,那些个守城的护卫都张望过来。“老大,是锦衣卫。”其中一个凑过头来,神色还有些紧张,显然是新兵。最近几个月,李邦华在京卫里大刀阔斧,裁汰了不少老弱病残,招募了一批身强体壮的新兵。“怕什么,咱们可是左掖军,京卫,也是天子的亲军!”这新兵立刻壮了胆子起来。崇祯停下来,强压心头怒火,皱了皱眉头问道:“这是怎么回事?”那百总笑道:“敢问是哪位大人?”崇祯怒道:“我在问你,这是怎么回事?”那百总一见这少年还发怒了,顿时也有了脾气,不过对方如此小年纪就能在锦衣卫里当差,想必是有点家底的。百总冷声道:“左掖军办事,不是你们锦衣卫能插手的。”“哦?你是左掖军的,长官是谁?”“我们上面是襄城伯李总督,兄弟,大家都在京师当差,少管点闲事,对你有好处!”崇祯气笑起来了,他手中拿着鞭子,看那满脸伤痕的妇人,道:“天子脚下,你们也敢打人?”“我都说了,少管闲事!”那百总的脸彻底冷下来,给周围几个人使了使眼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