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简单处理,顺天府衙门立刻上门去罚款,罚了老板一千两,狠狠教育了一顿,以后就乖乖开始收银钞了。五天之后,皇家银行兑换出去的银钞已经多达200万两。也就是说,现在银行已经储备了200万两白银了。这下那些都不看好银钞的官员们傻眼了,没想到皇帝居然还会这么玩。接下来,崇祯又利用银行干了一件事,让顺天府的所有官员更加傻眼。什么事?崇祯元年十一月五日,皇家银行正式宣布,凡名下无田者,可来银行贷款购买惠泽田。为了不让有些地主贷款兼并田地,钻政策的空子,皇家银行的贷款只能购买惠泽田。这就解决了什么问题?顺天府不是刚释放出一批勋贵的田产划归到惠泽田么?老百姓不是没有钱买地么?可以,来银行贷款。这样一是让更多农民有了田,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二是让银钞也流入到农民手中,以后交农税就再也不用粮食了,又难搬,还有折损,以后也不用什么折损了。这种政策,简直就是无敌的解决了多方的问题。那些刚开始还反对银钞的官员一看这架势,卧槽!看起来这银钞似乎也没有那么操蛋啊!当然,还有一批官员始终没有走出建国之初银钞当纸印的历史阴影,扬言此后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引发民间动荡。这是后话。银行新政得意顺利落下去,这才是商业革命的开始。为什么这么说?这个时候国企就要登上历史舞台来引导大明的商业革命了,然后以银行来作为推手,让商业开始发光发热。例如,老百姓在皇家银行现在储存了200万两,年利率是3%,也就是说一年之后,崇祯要给这些存钱的老百姓6万两的利息。他完全可以拿着200万两去大规模建设北京制造局,北京制造局下面的雅兰堂卖香皂一年赚的钱,已经远远不止6万两了,给老百姓,绰绰有余了。这是什么,这就是金融的游戏。相当于崇祯用银行,用朝廷政策,向民间融资,老百姓就相当于是一个个小股东,每年定期那点分红,而大老板崇祯则利用这些钱去投资赚更多的钱。然后国企铺设开了,还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还增加国库的收入。这就是商业模式和新政策带来的多方受益的局面。第140章 皇帝震怒,御林卫南下演习银行和国企盘活了,那么接下来能稳步走下来的保障是什么?军队!军队就是保障金融和经济不缩水的基础。所以崇祯着手建立、扩编京卫。等银行的政策在顺天府顺利进行的时候,苏州城发生了一件事。苏州城内,张家,苏州有名的粮商张道宏的宅院。来了一批穿着飞鱼服的人,这群人直接就闯入了张家。一个少年在一群家丁的簇拥下,从里面走出来,这少年便是张宏道的儿子张远山。他一见骆养性穿的衣服,便认了出来。但他不确定来的是南镇抚司,还是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分南北,北在北京,南镇抚司在南京,离苏州不远。张家家里虽然没有人有功名,但不缺钱,在应天府的六部衙门都有些关系,南镇抚司那边也有人。就说这苏州城的锦衣卫所,就拿过张家不少钱。如果来的是南镇抚司的,一切都好说,但如果来的是北镇抚司的,就有点麻烦了。他作揖道:“草民参见大人,敢问大人来我们张家,有何贵干?”骆养性道:“张宏道呢,让他出来。”“我父亲现在不在家中。”“不在?”骆养性冷笑一声,“不在没关系,通通先抓起来。”张远山神色一变,道:“骆大人,这是要作甚,我们张家向来遵纪守法,仗义疏财,您为何要抓我们?”“呵,你且不要多问,先告诉我你父亲在何处?”张远山已经是心神大乱,道:“我父亲在项家与项老爷喝茶。”骆养性立刻唤了一个千户过来:“带人立刻去项家把人先拿到这里来。”“是!”“敢问大人从哪里来,为何要抓我们?”“你听好了,本官是北镇抚司副指挥使骆养性,奉天子御令前来拿人。”骆养性一把抓住张远山的衣领,“我来问你几个问题,你若如实回答,还可以少受皮肉之苦,如果不说实情,就不要怪本官心狠手辣。”张远山吓得面色发白:“请大人明示。”“今年六月,你们卖到大同镇,给张成桂的那批粮食,背后是谁指使你们的?”张远山一听,脸都吓绿了,他强作镇定:“大人说的我完全听不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