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随着这场战争的胜利,南中国海域的郑氏集团越发壮大,变得不可节制,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无论是对未来的焦虑,还是对眼下南中国海域那些不受朝廷节制海盗的忌惮,崇祯都需要开始布局海上了。国家的战略,不能等对方打到门口才开始制定,那样就晚了。崇祯从马车上下来,诸位大臣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都免礼吧,进去说。”北京制造局的建造越来越完善。工部下属的火器局已经全部搬迁到北京制造局,大明朝目前所有的火炮、火枪、刀、铠甲等军备,都在这里生产制造。崇祯快步进了议事厅,大臣们分坐两边。桌上摆着目前大明所有船只的建造文档。徐光启说道:“陛下,目前清江督造船厂有匠人5360人,去年造船600艘,其中海船50艘,河船550艘。”他说的清江督造船厂是大明朝官方直营的造船厂。是明成祖朱棣一手打造出来的。当年郑和下西洋,需要巨量船只,朝廷就在南直隶和福建设置了两个造船中心。其中南直隶的清江督造船厂规模最大,据说有四个总厂,82个分厂,厂区沿河运绵延延展,长达23里。可见明朝船只的建造之发达。据说明朝半个世纪就有3万多船下水。不过,发达归发达,但真正要进入海洋时代的合格战舰,却比较少。这件事现在不敲定下来,崇祯就会被杭州湾和大沽口的缺口搞得睡不着觉。崇祯道:“河运的船先放到一边,咱们今天只讨论海船。”有制造底子,崇祯不必过多担心,产能绝对是充足的,河运的船只无非就是做漕运,漕运虽然重要,但只要几条主干的水泥路能大同,连接中原和四方,大明朝的交通运输会有质的飞跃。反观漕运,仅仅是大运河,就设置了十来万人,而且已经没有继续往上提升的空间了。所有现在重点是海船。现在袁可立在山东,也急需大量的战船重新组成舰队。徐光启道:“目前海船每年制造出约50只,最小的长约八丈,最大的有十六丈。”“用新的度量。”“是,目前海船每年制造出约50艘,一号二号俱名福船,势力雄大,便于冲犁,长有50米,吃水二丈(6.6米)”“二号福船,吃水最少一丈(3.3米)”“三号哨船,又称草撇船,长有15米。”“四号冬船,也叫海沧船,吃水七八尺(2.5米)、”“哨船与冬船比福船小,便于攻战追击,海沧船吃水七、八尺,风小亦可动。”“五号名鸟船,六号名快船,船与快船又称开浪船,开浪船又更小,吃水三、四尺,容纳三十到五十人,便于哨探!”“福船上装备大发贡、碗口铳、鸟嘴铳、喷筒等大小火器。”徐光启可谓是介绍得非常详细了。崇祯道:“目前登莱的战船主要是以什么船为主?”“回禀陛下,主要以海沧船为主。”崇祯一只手放在桌上,手指轻轻在桌上敲打,正在思考着,淡淡道:“海沧船,还真是难为袁可立了,给登莱配置一号和二号福船。”“这……”崇祯看着孙承宗,解释道:“登莱是攻击辽东复州(大连)的据点,也是重建东江镇的据点,更重要的是,那里是朝廷第一个海军港。”这下大臣们都有些意外了。皇帝对建奴的战略大家是知道的。与蒙古联盟遏制皇太极西进,夺回广宁,用步步蚕食的战略不断向辽东腹地推进,又在登莱练兵,重新组建东江镇,从辽东半岛进军,最后在朝鲜北境与朝鲜联合建立联军重镇。这是多方面对建奴进行攻击,将战线拉长,是建奴疲于应付。可是什么时候有一个海军港了?崇祯继续道:“无论是嘉靖年间的倭寇入侵,还是最近大沽口和杭州湾的私运粮食,亦或者登莱重建东江镇,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朝廷需要在海上组建军队。”“袁可立在登莱,朕想着第一个海军港就直接设置在登莱,刚好可以结合他通过海战夺取复州的战略,也可以用以灵活调度辽东军粮,以及我军在辽东海岸登陆事宜。”他扫视一眼,道:“诸位爱卿以为呢?”韩爌道:“海军港从多个方面来说,都是有利的,只是老臣觉得倭寇已经不复当年,如果要大规模建立海军港,徒增军饷,登莱可做特例,杭州湾则大可不必,只需严加管制当地官府即可。”阎鸣泰道:“臣倒是以为,可以大力推行海军港,福建一带依然有海盗横行,朝廷无法节制,现在朝廷最能掌控的地方是登莱,从登莱开始组建海军,一旦成了气候,可以驱舰南下,扫清福建一带海盗势力,确保海面安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