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是大明与土默特部互市之地,这里往日是非常繁华的,现在已经死气沉沉,活下来的人都心惊胆颤。十月八日早晨,东方的天际微微亮,寒风刮过荒原,仿佛无数死去的人的亡灵在哀鸣和哭泣。曹文诏的大军急行军了两天,在凌晨已经进行了修整,今天全军精神充沛。一抵达威远城,曹文诏没有任何通牒,也不给对方任何准备,悍然发动对威远城最猛烈的攻击。威远城的防线两个时辰后就被明军撕开,下午的时候,明军就在威远城的城楼上插上自己的旗帜。蒙古人想投降,接下来,曹文诏就很礼貌地开始装聋作哑,明军军官和士兵们突然集体“耳聋、眼瞎”,就算蒙古人大声喊着要投降,他们也听不到、看不见。总之,就是要赶尽杀绝,一个不留!曹文诏这种狠人在辽东这么多年,什么场面没有见过?和建奴打仗,比跟这群喀喇沁蒙古人要凶险太多。我曹大爷是怕这点事的人?明军中午提着刀子爬上城楼、轰开城门,冲进去,看见蒙古人就砍。管你丫的求不求饶,往往都喜欢砍脑袋。锋利的刀子一刀砍在脑袋上,头骨发出裂开的声音,就像斧头砍在树上一样。到太阳快落山的明军已经把威远城四面全部堵死,出来一个蒙古人就杀一个。还有一批明军进城,受到活着的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明军进城第一件事就是找躲在城里的蒙古人,把他们揪出来,拖到大街上,当街砍死。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天雄军第一师的师长孟成远前来汇报:“启禀军帅,已经全部杀完。”曹文诏只是很礼貌地跟孟成远说道:“建议再清扫一遍,以免有漏网之鱼。”“是!”于是,天雄军又把每一处街道全部清扫了一遍,民众是出奇的配合。又从角落里揪出十几个,全部当场处决。处决完后,曹文诏命令部队在这里休息调整一晚上。当天在威远城外驻扎,修整了一晚上,搞得威远城内不少民众都十分担忧。还以为这支军队会从他们这里要点什么东西走。大明边军无组织无纪律习惯了,敲诈勒索老百姓的事可没有少干。结果,一夜无事,第二日,老百姓去偷瞄,发现天雄军已经走了。全城奔走相告,一时间,天雄军美名在威远城盛传。第488章 不要说话,杀人就行在归化城东边的300里,有一片肥美的草原。那里是内喀尔喀部的领地。内喀尔喀部是漠南蒙古左翼部族,原本跟着黄金家族的直属后裔林丹汗混的。崇祯元年,皇太极逼迫内喀尔喀投降,其部族首领卓尔巴图不愿意投降,就被皇太极攻打了。向林丹汗求援,林丹汗这个二愣子因为和卓尔巴图宗教的争议,就没有施加援手。结果内喀尔喀部就悲剧了,最后战死不少人,被迫投降暂时臣服皇太极,寻找机会迁徙出来,但实力已经大损。而这个时候,蒙古诸部在林丹汗的率领下已经离心离德,无法在抵抗皇太极。于是穿越者崇祯以忽悠的嘴脸粉墨登场了,干翻逃亡的林丹汗后,把内喀尔喀部整编到了这里。这两年,大明对内喀尔喀的扶持可是全面的。卓尔巴图的部族,从前年只剩下七千多人,到这两年几千婴儿出身,人口在大大的增加。站在卓尔巴图面前的这个人是多尔衮的使者。“卓尔巴图台吉,我们大汗非常仰慕你的为人,说您才是黄金家族正统的继承者,他愿意出兵助您恢复草原的秩序。”“你们是不是对卜失兔也说过同样的话?”“怎么会,卜失兔不过是个草包,哪能跟台吉您相比?”“多尔衮知道他是草包,所以就敢在草原上四处招摇撞骗?”“台吉,贝勒爷和大汗都真心想与您结交。”“使者,请你还是立刻离开吧,我已经向大明天子称臣,不可能做出背信弃义的事!”“台吉不在仔细考虑一下?”“送客!”鄂托克石吉阿木图送多尔衮的使者出去:“请吧!”使者一脸不悦,出去后,道:“石吉阿木图,这就是你说的愿意归附我大金的卓尔巴图台吉?”“你先不必着急,卓尔巴图台吉是一个不轻易表达自己想法的人,他表面拒绝,但不代表他不想。”“那他要如何才愿意?”“他最担心的点是大明皇帝陛下亲征,去年辽东之战,多尔衮败在御林卫的铁骑之下,若是这一次御林卫北征大同,你们该如何应对,我相信,这是草原部族都担心的地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