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并非所有新政派都是真的认可皇帝的新政。在某一点上,保守派说对了,这次五省新政,的确给了更多贪官捞钱的机会。所以,表面上的争论,没有谁对,也没有谁错。就是在这种争论下,崇祯四年的新政会拉开了序幕。从正月十五日开始,整个顺天府都开始严守,刚刚组建起来的警察在街头巡逻,为了确保足够的安全,各个城门的士兵也明显增加了两倍。还有人看到御林卫整齐地从街上走过。新政会长达8天,从正月二十二日开始到正月三十日结束。主要分出三部分:第一部 分是知府们汇报各自州府过往的问题和如何解决的。第二部 分是朝廷中央官署各自汇报过往的工作和解决方案。第三部 分则是重新强调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各个部院大臣总结了这几年来取得的政绩,并且说明了今年的计划。在这八天里,几乎每天,大明日报的头条都是关于“庙堂之上的新声”。从新农政到新军政,到制造局,到学校的建设。总之,北京城的老百姓,每天都能看到新政策的报道。在新政会上,皇帝着重强调了两点:一是新农政的持续改制,要在崇祯六年之前,将全国的农政彻底改过来。二是银行的推行,着重强调了北方五省,全部要配合银行的建设。八天的新政会算是顺顺利利过去了。在正月三十日的最后一次朝会上,大家本来以为皇帝总结陈词之后,就各自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结果皇帝扔出了一个大炸弹。什么大炸弹?“朕自御极以来,国贫民穷,四海凋敝,外敌强视,内政腐败,苍生流离失所,衣不掩体,朕心甚痛。以百姓之多艰,今废除贱籍,万民等同,勠力同心,国泰民安。”没错,废除贱籍!第539章 贡生?贱籍的存在不仅仅是有违了人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属于限制劳动力的。史料有载:北京乐籍(乐户),明燕王朱棣起兵推翻其侄建文帝政权后,将拥护建文帝的官员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充当官妓,身陷火坑,陪酒卖淫,受尽凌辱。山西、陕西乐籍(乐户),朱棣起兵时,山、陕不肯附顺百姓的子女,编为乐籍,也称乐户,世世子孙,娶妇生女,被逼为娼,地方豪绅,凡有呼召,不敢不来,喝酒淫乐,百般贱辱。准确来说,军户、工匠这些都属于贱籍,永生不得翻身,因为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如果你是贱籍,是不允许从事其他行业的,不然就是违法。为什么到崇祯四年才废除贱籍?还是那个原因,因为军政的整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张凡现在有空前的底气了。总体来说,新政派和保守派的矛盾,在崇祯四年新政会进行了一次升温。新政会确实是顺利结束了,没有人敢在会上耍泼。但是,知府们回去后,就各有各的门路了。大明朝的官员,那都是官场老油条,套路千千万的。崇祯也不指望开一次会就能把事情顺利的办妥。会议永远都是在传达,就是说,朕现在告诉你们接下来要干什么。什么?你们瞧瞧的不干?那就对不起了,会议上咱们都说好了,你不干就去见阎王吧。怎么说呢,今年的改革难度指数只有增加,没有减少。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现在长江以南的诸多省份,也开始推行新农政了。至少从官员汇报来看,农政指挥使都已经建立完成,大明日报也都开始在扎根。这两天,江西省和四川省也送来几封密奏,有官员在密奏中揭露了几起贪污,但是也说明了这两个省新农政正在推行中。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四年二月初二。五省布政使在参观完北京制造局后,也陆陆续续回去,开始要着手准备今年的任务了。就在新政会刚刚结束的第三天,南直隶的温体仁送来了一封密奏。一件很严重的事:,要求镇抚司衙门放人人数多达500人。不要以为古代人。明朝是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在东南学术自由的氛围下,各种社团,遍地开花,尤其是明末。明末是中央朝廷行政崩坏的年代,中央不管事了,地方当然放飞自我。温体仁在密奏中写了一个名字。这个人在正统历史上很出名。谁?张溥!皇帝看完后,知道东南的问题升温了,国子监算是彻底卷入进来了。其实崇祯只是想敲打敲打国子监,将国子监送上风口,让国子监低调一些,为接下来崇祯在南京办南京大学铺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