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页(1 / 1)

('复社的成员涵盖了南直隶、浙江。江西三个大省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要么是地主家的聪明儿子,要么是官宦家庭出生,也有穷苦人家出生的,不过极少。真正的穷人,连吃饭都难,极少极少有钱供孩子读书的。所以,这些人,每一个,在当地都有影响力,有的影响力大,有的影响力小。但是他们团结在一起,组建成一个社团,能量就变得空前大了。复社,年轻学子的代表。那东林书院呢?这个就更不必说了。东林书院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在万历年间,顾宪成被罢官后,在无锡重建了东林书院,聚拢了一大批人前来讲学论道。其本心是好的,顾宪成本人也是一位真正正直,为国为民的好官员。不仅如此,东林书院之所以一炮走红,在东南那么受欢迎,也的确是因为当时万历皇帝干了很多操蛋的事情。万历这个皇帝基本上将嘉靖皇帝和隆庆皇帝,也就是他爷爷和他爹的所有家底都挥霍了。万历有一个特点,就是任性,干什么都极度任性,颁布政策完全不考虑底层的可执行性,常常搞得民怨沸腾。后世有一句话说,明实亡于万历,也是有原因的。许多正直的爱国的官员在朝堂上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只好在民间发牢骚咯。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难吗?没错,是保持初心。保持初心最难。人心易变,局势也是风云变幻。整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随机和不确定。东林书院也在这样的世界规则下。人们并不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同样,东林书院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正直、不畏权贵和为国为民,到后来的偏执、疯狂,这种变化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再后来,东林书院延伸出来的东林党,东林党不断膨胀,接纳更多人,鱼龙混杂。到最后的群魔乱舞,已经完全偏离了真正的治国,而是全部情绪化的在骂人,谴责人了。当一个国家的精英走上情绪化的道路,这个国家面临的是灭顶之灾。没错,因为国子监案,崇祯敏锐的意识到了朝堂风向的改变。沉默已久的东林党在复活,仿佛感召到了东南无锡东林书院的神圣召唤。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已经成了北京和南京的权力博弈。更准确的来说,成了皇帝和东南读书人的博弈。东南读书人最擅长做一件事。什么事?先爬到道德的制高点,然后站在那里和你对话,你稍微不称他们心意,就用道德谴责你。这就是大明朝扭曲的意识形态,可以说是致命的毒瘤,是必须彻底拔出的!乾清宫内,崇祯正在听孙承宗和李邦华汇报中部军区最新的进展。等汇报完后,崇祯才道:“让他们都进来吧。”王承恩立刻出去传召。不多时,大臣们都进了乾清宫。乾清宫的氛围明显有些凝重。崇祯道:“诸位跪了那么久,有什么话就直接说。”钱龙锡说道:“陛下!南京科考已经被耽搁了,现在局势影响到我大明朝的国本,还请陛下立刻下令释放贡生,在南京重新举办科考。”他这么一说,所有大臣都跪下来了,齐呼道:“请陛下释放国子监贡生,恢复科考,以正国本。”崇祯站起来,平静道:“看来今日不将这件事说清楚,诸位是不打算善罢甘休了。”众人道:“臣等不敢。”“你们不敢!”崇祯突然怒吼出来,“你们有什么不敢的!你们都跪在乾清宫前,不就是在逼朕放人么!你们还有什么不敢的!”“陛下息怒!”崇祯深吸了一口气,道:“钱龙锡,朕来问你,你可知那三十三个贡生的名字?”钱龙锡全身一震,心头微微一缩,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现在恐怕是要怼人了。“臣不知。”“你不知,你就敢带着人来让朕放人。”“陛下,贡生都是国朝栋梁,只是一时糊涂,而且许显纯案已经水落石出,是董方奎杀的人,与其他人无关。”“国朝栋梁?”崇祯随手拿起一份密奏,扔下去:“那个叫刘宏的贡生毫无根据的抨击朝廷大臣,朕已经仁慈地饶了他一命,你自己看看他们刘家做的事情。”钱龙锡紧张地捡起来一看,顿时神色僵硬。“对了,贡生里还有两个人,一个叫李常肃,一个叫李常严。”“来,再来看看这兄弟二人干了什么?” ', ' ')

最新小说: 佛系中医穿成反派的替身情人后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在美国踢足球的我成功出道了 移动天灾竟是我自己 他怀了我的孩子 论改造报社文的一百种方法 全球返祖:我为人族守护神 毛绒小兔饲养指南 甘心情愿 粘腻心事(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