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传统帆船一般装备6到8门土炮。但郑芝龙的战舰,每一艘都装备30门以上的火炮,而且是重炮。连从欧洲远道而来的殖民者们也感慨说:纵横大海数百年,从未见过像郑芝龙这样强大而富有的敌人。郑家战舰上的旗帜飘扬在南中国广袤的海域,郑芝龙吼一声,半个海域都会轻微颤抖一下。这样的人,如果待在大海上,绝对是这个时代的一方霸主,大明朝只能在陆地上眼睁睁看着,对此无可奈何。如果历史上,郑芝龙不投降满清,历史格局可能会改变。那么问题来了,郑芝龙为什么要投降满清?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得先搞清楚,为什么郑芝龙在崇祯元年会归附大明。郑芝龙的财富,是北京城任何一个商人和官员以及勋贵都没法比的。即便是南京城的首富在他面前,都是小弟。他可以说垄断了日本、南洋、大明这三方的航线,钱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如此一个海盗头子,在大海上称王称霸,不香吗?那么他为什么还会听熊文灿的,归附大明呢?因为郑芝龙说到底,还是正统的明人。并非说他多么忠君爱国。什么是正统的明人?尊儒家为圣道,中原天朝至上,即以中原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也就是说,在郑芝龙心里,就算自己称霸大海,但依然只是个强盗而已。他想要的是像传统士大夫和武将那样,出将入相。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他归附了大明。而大明亡后,又在这种理念下,他归附了鞑清。可能和宋江一样,心中对做官耿耿于怀。基于这一点,张凡就把郑芝龙吃透了。他知道郑芝龙想要什么,郑芝龙想要的,也只有他这个皇帝能给。第617章 吃透郑芝龙郑芝龙一路穿过皇极殿,向乾清宫而去。崇祯却早已出了乾清宫,他一只手将长袍挽起,步履飞快。刚刚出了乾清宫前面的宫门,便看到了郑芝龙。这一年的郑芝龙不过也才二十七岁而已,但整个人显得沉稳持重,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难以掩饰的霸气。郑芝龙绝对是明末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历史上,如果不是他个人在关键选择上出问题,整个东方的历史格局可能会彻底改写,海上霸权至少有东方一份。崇祯面色淡然,但见到郑芝龙后脚步明显加快。郑芝龙见到皇帝后,连忙跪下行大礼:“臣叩拜天子,万岁万万岁。”崇祯二话不说,双手紧紧握住郑芝龙的双臂,然后用力将郑芝龙搀扶起来。“郑爱卿别来无恙!”“承蒙陛下圣恩垂怜,臣一切安好,臣在福建日日思陛下之教诲,一刻不敢忘。”“走!随朕一起入乾清宫,朕准备了晚膳,给你接风洗尘!”郑芝龙心中大为感动:“愚臣何德何能。”“郑爱卿乃是大明的栋梁之才,有郑爱卿在福建,朕高枕无忧,快随朕一起来。”郑芝龙便随崇祯一起入了乾清宫。此时,太监宫女们已经将御宴准备好。郑芝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来,直接就享受到了皇家御宴,顿时心中更加感动。不多时,孙承宗、韩爌、毕自严、阎鸣泰、张维贤等一些御前大臣全都来了。“臣等参见陛下!”“都入座吧,今日咱们不讲君臣之礼。”众人入座。“诸位应该都还未见过朕的这位台湾总兵。”崇祯站起来,显得兴致颇高,“今天朕给诸位隆重介绍一下,这位是南安伯郑芝龙!”郑芝龙连忙站起来,对各位御前大臣作揖:“各位大人,下官有礼了。”众人也连忙回礼。这若是在平时,在座的各位都不会将郑芝龙一个总兵放在眼里。总兵虽然是一品武官,可在文官们眼中,啥也不是,更何况这些人都是御前大臣,不过今日,皇帝亲自给站台,便没有人敢小瞧郑芝龙了。阎鸣泰笑道:“久闻郑帅威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崇祯道:“有郑帅在福建海域,朕心安,海盗不敢猖獗犯我大明海防。”崇祯这帽子给的是够高了,一瞬间,郑芝龙内心更加是激动万分。他本以为这一次来京师是兴师问罪的,毕竟他与周可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周可言现在是实锤造反了。来之前,郑芝龙下面的人甚至都劝他称病不要去北京,担心皇帝降罪。最后郑芝龙还是来了,现在一看,这哪里是降罪啊,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竟然如此之高。那几位御前大臣都看出来皇帝是在故意抬高郑芝龙的身份了,当然是极其配合的开始恭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