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朕将这柄尚方宝剑交给你,朕已经跟松江知府说过了,你需要的所有的紧急资源,都可以找他。若是中途有人敢故意刁难你,你大可先斩后奏!推不动的事情,八百里加急到北京,朕来给你解决后顾之忧!”“还有,朕再给你留500人御林卫在此,再拨款100万两!”李岩翻身下马道:“陛下放心便是,这里交给臣!”交代完后,崇祯便带着人,一路北上。他的行踪非常隐秘,也十分低调,来的快,去的也快。甚至连朝中也没有人知道李岩已经在上海准备花8个月时间建设大的港口了。为什么不让朝中的人知道?这事若是传到皇太极那里,皇太极必然会不顾一切对朝鲜进行更大的打击,不惜牺牲一部分兵力也要彻底解决朝鲜。一旦朝鲜被彻底掏空,义州军镇便失去了它的意义。现在皇太极还只是处于一种保守的状态,毕竟建奴内部也矛盾重重,若是对朝鲜扩大打击,他自己承受的损失,也是很难预料的。所以,这种事,暂时得保密,不能刺激到皇太极。十月一初十,在神不知鬼不觉中,皇帝已经回到了北京。十月底的辽东,已经开始下雪。沈阳非常冷,皇太极坐在屋子里,正在持着刷羊肉。皇太极长得又白又胖,看起来还有点萌萌哒的样子。但所有人都不会认为他真的萌萌哒。这是一个政治手段极其高超的枭雄。他的心性、眼界、格局、手段,在这个时代,如果不是有像张凡这样的穿越者,其他人基本被他吊打。“大汗,范大人在外面求见,说有紧急情报。”“快宣。”范文臣快步走进来:“奴才参见大汗。”“起来说话。”皇太极屏退左右:“没有本汗的命令,谁都不许进来。”“大汗,奴才在明朝内部的细作传来了最新情报,狗皇帝南下江南,去了南京城。”皇太极笑道:“崇祯小儿这是去江南找美女了么?”“现在南直隶发布了一个《民论》,奴才让人抄出来,带了一份回来,请大汗过目。”皇太极放下筷子,顿时起了好奇心。他打开一看,飞快看完,看完后,脸上竟然浮现出震惊:“这是谁写的?”“听说的狗皇帝自己写的。”皇太极站起来,来回走,他表面很平静,但内心却已经被震撼到了。“本汗原本以为,那狗皇帝在南直隶干的事情必然引得天怒人怨,现在看来,是本汗小瞧了他!”“奴才愚钝,不知大汗指的是?”“这《民论》的威力非同一般,假以时日,南直隶所有的老百姓都会站在崇祯小儿这一边,那些地主、乡绅的时代,可能要终结了。”皇太极走到书架前,他的书架上摆放了《国富论》、《矛盾说》、《社会心理学》、《物理学》、《论空心方阵》等等书籍。崇祯写的每一本书,他都派人弄过来,并且反复读,一遍又一遍读。读完后,还让辽东那些大儒读,让其他人读,读之后让他们写读后感。皇太极有深深的忧患意识,因为他发现,崇祯和大明朝以前的所有皇帝都不一样。他写的每一本书,都从华夏圣贤典籍那里找不到。他做的每一件事,看起来都是一个暴君做的。甚至连孔府都给端了。无数次,皇太极都以为崇祯要把自己给玩崩了。无数次,皇太极脸都被打肿。范文臣也看完了这部《民论》,但是他理解的没有皇太极深。范文臣道:“大汗,奴才觉得狗皇帝这一次去南直隶,行动非常低调,奴才总觉得狗皇帝是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哦,何事?”“奴才一时间也想不出来,不过还有一个人去了南直隶。”“谁?”“河南布政使李岩。”“李岩去了南直隶?”皇太极仰着头,看着天花板,思考起来,“崇祯在南直隶没有发表公开讲话?”“没有。”“这不符合他的性格。”“大汗,您说,狗皇帝会不会在南直隶调度粮草北上支援辽东战线?”“不可能,河运的船和海运的船是不一样的。”“有可能在造海船。”皇太极微微一怔,看着范文臣:“倒也有这种可能性。”他深吸了一口气:“燧发枪现在造出多少支了?”“有5000支了。”“孔家的人呢?安排得如何?”“都已经安排住下来了。”“改日召集民间所有读书人前来拜见孔家的人,咱也要好好拉拢拉拢民间的读书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