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怀疑的种子,会让一切好的政策都变成虚影。最后人心涣散。那么问题来了?以前不是杀过很多官员吗?为什么那个时候不担心把君臣关系搞烂?不是一回事。以前杀的官员,都是证据确凿的贪官,有杀的理由。但是大清洗细作这种事,是很容易出现大恐慌的。这不就是在告诉大家,咱们北京有可能有很多建奴的细作么?这牵扯到国家安全问题,是不能随便公开去查的。所以,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不会大规模公开查敌国奸细,而是由特殊部门秘密探查。二、惊动吴三桂。就目前的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吴三桂有反叛之意。陈辉被抓,现在吴三桂还不知道。如果事情立刻公布出去,势必很快会传到辽东,吴三桂一旦知道自己的线人在北京被抓了,必然会动手。而袁崇焕未必知道吴三桂私通皇太极。若是如此,辽东局面不堪设想。所以,这件事得谨慎处理。所谓举重若轻,泰山崩前而面不改色,便是这个道理。坐在黑暗的环境下一个小时,张凡心中的怒火终于平静了下来。月光照亮他冷静分明的下巴,眼睛却隐藏在黑暗之中。“臣等参见陛下!”第759章 卢老爷的重任“都起来吧。”“谢陛下。”三人不太明白,这么晚了,皇帝为何突然召见他们。而且此时乾清宫没有一丝灯光。只能借着月光,隐隐约约看到皇帝的身影。不知为什么,明明是七月下旬,但三人感觉到乾清宫里的气氛很冷。三人站在那里不说话。崇祯开口,语气平淡道:“吴三桂私通皇太极,证据确凿。”他此话一出,三人顿时感觉内心仿佛惊涛骇浪。因为三个人都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吴三桂是何人?前锦州总兵吴襄的儿子,现任锦州总兵。吴襄因为在辽东之战中逃跑,被送回北京收审,现在还关押在大牢里。年轻的吴三桂在辽东之战中有战功,被军委会提拔为锦州总兵。但是,有人去年就在弹劾吴氏一门养私兵。为此,崇祯还专门调了1万御林卫去了锦州,就是为了牵制辽东。私通皇太极!这就是养私兵的后果。孙承宗道:“陛下,不知此事是由谁说的?”皇帝道:“是吴三桂安插在京师的细作,这个细作买通了北京制造局主簿李长胜。”听到这里,徐光启内心那真是翻江倒海。因为李长胜就是他的部下。徐光启连忙道:“陛下,臣有罪。”“你且起来,此事也不能怪你。”“陛下……”“起来吧。”“谢陛下。”皇帝道:“你们都是朕最忠心的臣子,是朕的新政大臣,朕对你们推心置腹,朕是绝对信任你们的。”这话绝对不是表面的套话。例如崇祯多次亲征,都是将大局交给孙承宗。孙胡子也是尽心尽力,甚至呕心沥血。而北京制造局,格物科学院,这些崇祯建立起来后,也是绝不干涉,就给徐光启去管,过程不干涉,这就是对下属最大的信任了。至于顾炎武,就更不必说。别看他品阶低,但是立法院的地位非常高,谁都看得出来皇帝是拿他重点培养的。三人也是内心感动,说道:“臣等深受皇恩,必粉身碎骨,以报答君父对臣等的信任。”“此事还牵扯到吏部侍郎张凤翔和副都御使赵海彦,他们也与皇太极有勾结,朕会公开处决他们,但朕绝对还是相信所有人。”三人内心更是如同惊涛骇浪。什么!张凤翔和赵海彦竟然也卷进来了!他们一个是吏部侍郎,一个是副都御使!都是副部级的高官!如此一听,三人立刻不由自主猜想起来:还有谁?你看,细作身份一出来,大家就会不由自主猜想肯定还有其他人。所以,崇祯不打算搞大清洗,才是正确的抉择。这种事实在太敏感了,搞大清洗就是自乱阵脚。“朕公开处决他们,是要以儆效尤,但此事到他们为止,不可引起更大的恐慌,以免人心晃动。”孙承宗道:“陛下圣明,老臣也以为当如此。”“接下来,吴三桂如何处置?”孙承宗又道:“敢问陛下,此事是何事发生的?”“一个半小时前。”孙承宗斩钉截铁道:“在吴三桂知晓情报之前,连夜派人前往辽东,立斩吴三桂!”张凡心头一动,他也的确是这么想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