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刀光剑影,人头滚滚,鲜血如注。不多时,郭怀义的人全部被打崩了。郭怀义本人被抓起来了。杨六和杨七竟然趁乱带着自己的人冲出去逃走了!郭怀义被押上来,他肠子都悔青了。“我来问你,杨六和杨七,为何在你这里?”“好汉饶命,我也是被田老三骗了!”骆养性一巴掌抽过去,就在郭怀义脸上留下了五个手指印:“问你话听不懂?”“我说!我说!”“他们是来买铁的,下个月要20万斤铁。”“他们要铁做什么?”“这……”“说!”郭怀义灵机一动:“这位好汉,其实咱们眼下有个发财的机会。”“哦?什么发财的机会?”“朝廷现在有新政,泉州的海禁解开了,民间大量的商人可以出海营商,咱们可以组建一支船队,在南洋的航线上收钱,非常的赚钱!”郭怀义心头那叫一个激动啊,差点就被自己的机智聪明感动得老泪纵横。只要自己将这个赚钱的方法分享出来,不仅小命保住了,还拉进来一个大财主,这人养了这么多杀手,肯定非常有钱。崇祯抬起眉头来了:“这和杨六、杨七有何关系?”“好汉,不瞒您说,这事就是杨六爷和杨七爷在张罗,好汉,有钱大家一起赚!”崇祯又问道:“组建船队,去航线上收钱,这是海寇的行为吧?”“杨六爷和杨七爷是郑家的人,这事上面有人顶着,咱们只管赚钱就行了!”卧槽!崇祯深吸了一口气,他抬起头来,看来泉州有些人是真的在找死啊!第851章 你皇帝老子来了崇祯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怒火,继续道:“这事谁能顶得住?朝廷在泉州港有海军,郑家也绝不会任由这样的事发生。”为了活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服崇祯加入进来,郭怀义连忙说道:“杨六爷和杨七爷就是郑家的人,他们可是泉州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这件事有他们,绝不会出任何事,而且在福建省,谁不给郑家面子?”郑芝龙:卧槽您大爷!郭怀义一脸期待:“好汉,如何,好汉,这是绝对赚钱的机会,咱们一起合作。”崇祯道:“杨六爷和杨七爷逃到哪里去了你知道么?”“他们自然是回了泉州府的白礁港。”崇祯大袖一挥:“那就劳烦你跟我们走一趟泉州了!”郭怀义愣了一下,没有反应过来,已经被人拖了下去,他高喊道:“好汉,好汉饶命啊……”随后,崇祯直接向泉州赶去。阎应元道:“公子,这龙岩县郭家养私兵,又在地方上大肆开采铁矿,必然也是如王志一般强征百姓,我们就这样一走了之么?”崇祯道:“解决一个郭家,并不能解决问题,在福建省还有许多个郭家。”“公子的意思是直接去泉州问罪郑家?”崇祯也不正面作答,只是道:“你可知为何南方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一路看来,利害全系于郑家。”“解决郑家,并不能彻底解福建的局面。”崇祯摇了摇头,“福建省今日之局面,绝非一个郑家造成的。”阎应元似懂非懂:“还请公子明示。”“你想想,我们现在解决掉郑家,假如郑家不存在了,地方上就没有郭家了么,没有王家了么?”“卑职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是,地方吏治不作为,若欲解决问题,当行朝廷法度,安万民之心。”“如何行朝廷之法度?”崇祯又问起来,“朝廷法度三令五申,福建、江西依然如此,为何顺天府能安宁?”崇祯这问题看似问了一句废话,但实际上道理往往都在最浅显的表面。这种很容易被忽视。阎应元发现和皇帝说话,真的是一件极其费脑的事,皇帝的各种问题,总是问得非常飘忽。有时候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绝对不简单。如何行朝廷之法度?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水平了。但具体又隐射到顺天府和福建省的对比中,所以,回答则必须具象化,而不是如朝堂那样提出大的理论。所以,这个问题,的确难倒了阎应元。“卑职愚钝。”“顺天府没有郭家和王家,是因为崇祯二年,京卫军在土改的时候,杀了一批地主,法度严明,无人再敢如此。”“为何福建省敢如此,因为天高皇帝远。”“你可知天高皇帝远意味着什么?”阎应元不敢接话了,因为他知道,答案很简单,天高皇帝远意味着朝廷管不了,地方上当然就放飞自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