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页(1 / 1)

('1300万两,足够崇祯在安南买几千万石粮食了!看完这份汇报,崇祯已经不在乎锦衣卫在中间拿了多少,这些目前看来都是小事。大事就是先把整个大局往前推。当天下午,崇祯就给在上海港的李岩写了一封敕令:迅速征调商船,前往安南采购粮食。已经在上海准备了三年的李岩,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船了。几天后,他接到皇帝的敕令,就开始大规模的召集商船。现在是九月,第一批粮食,在12月份的时候,肯定是可以抵达京师的!第864章 不要停,继续嗨至于白礁港的商船,则并未征用。原因也很简单。现在白礁港俨然已经成为南洋与大明朝东南交易的主要港口,这里也缺船。非常缺船,民间船厂每天日夜运作着。而且自从与荷兰人签订贸易合作之后,需要的大船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所以,根本不可能从这里调船。九月五日,安南国,升龙城。准确的来说,现在安南省并没有正式成立。为什么?因为南边还有郑翀领着8万郑家的御林军,广南又还有阮氏,而西边还有保主武氏,北部也有高平莫氏。这些地方诸侯的实力都还很强大。如果现在贸然宣布红河流域就是大明朝的,在政治上,就会树敌。会给阮氏、郑翀、保主武氏、高平莫氏联合起来讨伐明军的机会。举个例子,东汉末年的三国,大家都不愿意称帝。唯独脑子缺根弦的袁术称帝。结果呢?几个月之后就被灭了。这就是政治游戏。那接下来怎么办?其实现在的局面对大明朝非常有利,手里拿着王炸。为什么这么说?郑氏被灭门,黎氏被灭门,升龙城的权臣也被动死了好几个。升龙城现在的状态属于无政府状态,全靠明军“友情”帮忙。而阮氏、郑翀、保主武氏、高平莫氏,都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他们知道后是什么心理?郑翀想为兄长报仇?扯淡!他和那三位想法一样,想入主升龙城,成为安南国的新君主。要知道,黎氏彻底被灭了。这意味着正统皇族没了。所以,温体仁最近接到了这位的来信。大致意思都是先将郑主郑梉谴责了一遍,包括郑翀,也将郑梉谴责了一遍。意思如下:郑梉肆意专权,致使民不聊生,社稷垂危,大明皇帝陛下圣德烛照四海,恩泽万民,日月煌煌,乾坤清朗。又诛权臣,整顿朝纲,扶大厦之将倾,力挽狂澜于既倒。实乃我安南之救星也!然则,国不可一日无君,吾愿为大明皇帝效犬马之劳,尊君父于万世。你看看,这是明军在升龙城没有成立行省的局面。如果成立了,就不是跪舔的信了,而是讨伐的檄文了。既然四方都想入主升龙城,那温体仁当然要稳沉一点。这种局面,他也已经写信汇报给了皇帝。大约在十月上旬的时候,温体仁收到了皇帝的来信。崇祯的意思也很简单:不表态,挑拨离间,从内部削弱各方势力。当然,与崇祯的信一起到达的还有数不清的商船。这些商船停靠在红河三角洲的港口。说是商船,但其实也配置了一些火炮。从十月初的时候,温体仁和张煌言就开始与升龙城的黎朝旧臣洽谈买卖粮食的事情。有钱不赚王八蛋。各地也陆陆续续接到了粮食采购的事。一时间,民间的老百姓们也欢乐起来。这红河流域的安南国老百姓的生活,可不比大明朝陕西老百姓的差。这一带的土地非常肥沃,一年有三季都能长出粮食,大片大片的水稻、水果等等,这里的老百姓几乎是不会饿肚子的。因为温度很高,雨量充足。就像赤道边上的那些岛国一样,地上长出来的食物,树上的水果太多了。他们根本不需要为粮食发愁。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热带国家在文明进程中,始终无法发展出工业来。因为工业是提高生产力的,是为了克服自然短缺的,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为了养活更多人的。热带根本不需要。十月中旬的时候,停靠在升龙城岸边的商船就开始装运大批大批的粮食了。坏消息是,无论是明军,还是前来运粮队,都出现了气候不适的症状。有不少人被虫子咬了,伤口发炎,高烧不退。其实,就在九月的时候,孙传庭就被蚊虫叮咬,开始发高烧。军中一直流传说是瘟疫。 ', ' ')

最新小说: 佛系中医穿成反派的替身情人后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在美国踢足球的我成功出道了 移动天灾竟是我自己 他怀了我的孩子 论改造报社文的一百种方法 全球返祖:我为人族守护神 毛绒小兔饲养指南 甘心情愿 粘腻心事(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