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他是一个打仗非常有谋略的人呢。回到安边所后,周围立刻布满了防线,然后曹文诏开始给皇帝写信。信被连夜送往南边的平凉府。第二日下午,刚刚到平凉府的皇帝,就接到了曹文诏的信。曹文诏不仅仅是写了捷报,而且将这些天,他的探子收集的诸多情报全部归纳在里面了。看完信的崇祯,没有继续在平凉府停留,而是立刻动身。去哪里?去陕西镇!陕西镇(固原)离豫望城只有两百里不到。为什么去陕西镇?因为还不知道豫望城现在到底有多少瓦剌军。但至少这队瓦剌军已经抵达了豫望城。现在去陕西镇,当然是为了阻止瓦剌军进一步南下。与此同时,打探这支瓦剌军的真实人数。如果对方人数多,就采用分割战术,然后各个击破。如果对方人数少于自己。那还用问,以最快的速度全部砍了!没有在平凉府停留,走之前,崇祯只是交代了平凉府的知府,妥善安排好从西安府运过来的军粮。崇祯原本的计划是到平凉府后查探敌情,最理想的状态是瓦剌人现在还被困在宁夏镇。如果是这样,就可以将后勤点推到平虏所,也就是豫望城。在那里设置补给点,这样离宁夏镇更近一点,大军随时可以补充粮草。但现在局势有变,既然敌军已经到了平虏所了,那就亮刀子吧!至于洪承畴,倒是和济尔哈朗完美地错开了。十月十九日,抵达豫望城外的巴图尔开始清扫周边的村子和城寨,用来做补给。随后,切断了豫望城所有的补给线,孤立了豫望城。到十月二十日的时候,巴图尔见吉日格勒尚未归来,便派人前去查探,在豫望城和安边所中间地带,瓦剌人的探子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们看到无数被冰雪覆盖的残肢断体。消息传回到巴图尔那里,巴图尔立刻派人出去搜索活着的残军。两日之后,一小撮活着的瓦剌人回到了巴图尔的营帐中,将战争的过程描述了一遍。气得巴图尔台吉在营帐中发飙。“对方有多少人?”“启禀台吉,对方有5万人!”“放屁!固始汗南下之前打探清楚了明军的布防!这附近不可能有这么多明军!”“可是台吉,我军一万精锐,竟然全军覆没,这……对方的人数肯定多于我们!”巴图尔眼睛眯了起来,他说道:“这附近最大的一个明军驻扎点是安边所,不过才一千多明军驻防,而且是明军编制中的地方预备役!”他又问道:“济尔哈朗还没有来么?”“报台吉,济尔哈朗部今日下午能抵达!”“好,等济尔哈朗来了,咱们先攻克豫望城,等待固始汗大军南下,集中兵力清扫明军!”“是!”下午,济尔哈朗果然到了,双方在豫望城挥师。不过,他们不知道,皇帝的中路军已经快速朝固原挺进。崇祯采取的是急行军,连夜赶路,大军断断续续休整,随后继续赶路。在二十三日下午,便抵达了陕西镇的固原。刚刚抵达,锦衣卫已经送来了最新的情报。豫望城被数万瓦剌大军围困。崇祯盯着地图,脑子飞快转起来。如果是数万,说明瓦剌人分兵了!瓦剌人的主力还没有全部南下到豫望城。按照时间推算,此时的洪承畴已经抵达宁夏中卫,如果是这样,洪承畴在西北线上,可以说是一道屏障。即便是瓦剌人的主力大军要南下,遇到洪承畴,也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无论现在宁夏镇情况如何,敌军两路处于分割状态了。在固原做了短暂的补给后,依然没有停留。兵贵神速,崇祯亲率京卫军,开启了暴走模式!第907章 皇帝的分兵战术雪夜,天寒地冻。一队队京卫军安静地赶路。风从树林吹过,马蹄踏在雪地上,火炮架的轮子压过白雪,士兵们沉默地走在雪夜中,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有两支轻骑在附近探路。崇祯带着锦衣卫,走到大队伍的后方,来回巡视。皇帝骑着马,跟随大队伍一起行军,原本疲惫的士兵们,都精神抖擞起来。崇祯还时不时会随即找一些士兵聊上几句,拉拉家常。红娘默默地跟随在他旁边,看着自己的夫君,她心中颇为动容。她想起当初两人相遇,自己倒是有几分贪恋这位张公子英俊的容颜和非凡的气度。后来得知他是皇帝,心中还一度出现了反感的情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