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这才想起来,这段时间,阿列夫他们经常不在阿勒楚喀城,下面也时常有人回报说那些罗斯人在南边频繁活动。看来这事已经引起了明军高层的注意了。鳌拜有些恼怒,那些罗斯人不守规矩。这样搞下去,将明军主力吸引来了就有些麻烦了。“你们有多少人?”“差不多一百人。”“你们的城寨里呢?”“有数千人。”鳌拜站了起来,他有些惊讶。明军的城寨里只有数千人?那个定北寨,他们早就发现了。但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们完全不知道明军的人数。双方对对方的布局,目前都处于认知空白状态。“如果探查到罗斯人的行踪,下一步你们会怎么做?”“快出兵。”鳌拜心中有数了。他立刻往南边派出了大量的探子。不知何时,天空又阴沉下来。远处的黑色雪松林像一根根笔直插立的锋利长剑,突兀而冰冷。风雪如浪一样在空中翻滚,扫过粗犷的山峦,将前面山头的积雪掀飞起来。罗斯人开始快速集合。前面那个足有一米九身高的大个子走过来,他叫伊万诺夫,是第三连的连长。他走到阿列夫面前,行了一个军礼,说道:“长官,科夫斯基他们全死了,初步推断,是被斧头砍死的,还有几个人胸口像是被火枪密集扫射了。”阿列夫说道:“你是什么看法?”“应该是明朝人干的。”“你的意思是,明朝过来了?”“有这个可能。”“召集所有人。”“是。”此时,定北寨,张杨正在厉兵秣马。老汤跟张杨说道:“大人,有一队人马还没有回来,卑职担心会不会遇到了敌人?”“管不了那么多了,敌人只有一千多人,做掉这一千多人,取功劳。”“但是大人,这样的天气,骑兵恐怕不能作战。”“那就步兵,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罗斯人在这种天气还敢在辽北撒野,到咱们这里就不行了?”老汤还要说点什么,张杨说道:“这次总督府很重视这件事,我的老战友给我写信,说御林卫那边也嚷嚷着要过来出战。”“北京很重视这件事,如果咱们尽快办完了,你我都有往上升的机会。”“老汤,我知道你这么多年情报侦查工作,做事细腻谨慎。”他们都是老一辈的关宁军,当年收复广宁城他们是前锋队。在大明朝火器还没有普及的时代,他们穿着原始的铁甲,在刀枪剑林中冲锋,身上的刀疤没有三十几条也有二十几条。“我们都老了,现在年轻人一代比一代强悍,我们能效忠国家,效忠陛下的时间不多了,就算去战死,也没什么。”他掏了一支烟递给老汤:“我们这一辈子,都在部队里杠上了,我不想退休,如果我有机会战死,我不会错过。”吸了一口烟,说道:“立功或者战死,对我家那个小兔崽子都是有帮助的。”张杨是底层一步步爬起来的,他没有李定国那种天纵奇才般的天赋,有的只是强大的忍耐力。打不死,一步步艰难往上爬,人到四十几岁,成了一个旅长,还想往上爬,爬高一点,未来给孩子留的机会就更多一些。老汤也不说什么了,他们都是十几年的战友了。张杨说的也有道理,对方只有一千多人,真要干起来,明军是占优势的。他与罗斯人交过手,对方个头很大,但真要对杀起来,明军也是不落下风的。正月二十四日,张杨领了两千人,一路往北,进入辽北的雪原。此时,明军和俄军在雪原各自行军着。俄军有两千人左右,双方兵力伯仲之间。正月二十六日夜晚,探子快飞抵达了阿勒楚喀城。鳌拜收到了最新的消息。“发现大量明军踪迹?”“是的,大人,人数约有两千多人。”“可还有其他明军?”“暂时未发现其他明军。”鳌拜立刻将那个投降的明军探子找过来。这个人叫汪小卫。“出动了两千人,不太可能再有其他人马,定北寨是要留人手的。”“好!太好了!”鳌拜粗着嗓子,声音洪亮,“立刻调集1万人马!”“嗻!”夜幕是深青色的,风停了,但雪没有停。在阿勒楚喀城外,一片黑压压的洪流朝前面的雪原流去。二十七日上午,探子前来汇报,在十里之外发现了一支约两千人的军队踪迹。俄军统帅阿列夫大喜,来到远东,终于第一次遇到了目的的军队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