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妃,原来,这个女人,她真的是从未了解过。让女官退了下去。吴婕起身,缓步来到后殿。果然,每天这个时候都喜欢坐在这里喂猫的那个人,已经不见了。因为没有投喂,大多数猫儿都已经散去了。只有那只小白爪,还在焦急地来回走动着。冲着吴婕发出喵喵的叫声,碧翠的大眼睛里充满疑惑。他常坐的回廊上,搁着一本厚厚的书。吴婕拿起来,目光一怔,正是自己之前念叨的《一剑平仙》的后续。信手翻开,淡淡的墨香传来,笔迹簇新,显然是刚刚写就的。此时的心情,就像是这本书,悲喜交加,难以言说。第81章 挽留之后的事情, 快得不可思议。吴婕身在后宫,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都感觉目不暇接。随着瑾贵太妃的身亡, 高檀宇本人的声望一落千丈。紧接着京城又开始诡异的传出高氏跟北狄勾结, 引狼入室的传言, 这个谣言原本就有些痕迹,只是菱北高氏对抗北方数十年,功勋赫赫, 众人都不肯相信。如今在这个关口被旧事重提,立时引动京城上下议论纷纷。高檀宇被气得大病了一场,险些旧伤复发,也索性不再理会这些魑魅魍魉的诡计。直接整备兵马, 准备北上出击。正逢之前传来消息, 淄王元哲统帅东路府军围剿夜阑国余孽, 结果步步败退, 战局陷入僵持。朝廷一道旨意, 将元哲罢了主帅之职, 领这帮败兵原地待命。高檀宇决定亲自率军出击。这一次的目标,不仅是夜阑国余孽,更直指狄族的大本营。在这个乱世,战功是最有说服力的存在, 比任何威逼利诱都来的更实际。一战功成, 便可压下所有反对, 再经营几年朝政,撤换上自己的人手, 改朝换代也是情理之中。反正皇帝至今才不到一岁,他不着急, 时间还有大把。六月初,大军整装完毕。即将拔营的前天,高大将军进驻军营,与士兵同吃同住,这是高氏一贯的风格。然而就在当天晚上,军中突然爆发了一场兵乱。内乱持续了整整两天,虽然最终被镇压下去,高檀宇却在这场内乱中受了袭击,身受重伤,濒临死亡。京城整个戒严起来,高檀宇座下几员大将各自拥兵,其中殷长青统帅的东林卫和高檀宇带入京城的西北精兵更是虎踞一方,寸步不让。西羽卫更乱,直接分裂成好几股,高子墨这个新晋统领显然弹压不住这支骄兵悍将。豫王府成了京城瞩目的焦点,高檀宇生死未卜,危急一触即发。又过了数日,一队诡异的兵马离奇出现在城外。原本传闻中在西部围剿夜阑国余孽,陷入苦战,连连败退的淄王元哲现身城外,而更让天下人震惊的是,跟着他一起回来的那个身影。天兆帝元璟竟然活着!他不仅返回了京城,同时带回了西北余孽被彻底剿灭的消息。元璟失踪这么久,对外公开的情况是御驾统帅兵马,在西域地带被那帮奸诈的夜阑国余孽引入了沙漠深处,迷失道路,所以久久无法返回。而之前阵亡的消息则是这帮夜阑国余孽伪造的,为了打击大魏军心。直到上个月元璟一行才找到正确的路途,正逢淄王元哲率领东府兵马增援,双方合兵,一战功成,不仅彻底剿灭了夜阑国的余孽,而且挥军北上,攻入狄族的老巢,俘虏了牛马牲畜无数。恰好将高檀宇准备北上的目标给提前完成了。这一场仗赢得干净利落,将元璟之前兵败身死的耻辱一扫而空。而另一边,高氏声望尽丧,属下内讧,兵戎相见……之后元璟顺利还朝,收服朝政,处置叛党,都在情理之中了。以上是送到吴婕耳中的消息。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很圆满。其中有多少血腥杀戮,封闭深宫的她就无从知晓了。只是从高檀宇原本准备统帅北上的八万精锐,在元璟入城之后只剩下一半,就能知晓,持续数日的兵乱,可能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加血腥残酷。返回了京城,元璟重登御座。原本的小皇帝自然重新变成了皇子。之后元璟并未如众多朝臣所预料的那样,对高氏一族扣上谋逆的帽子,赶尽杀绝,元璟亲自前去豫王府,探望了濒死的高檀宇。然后安抚对峙的兵马。殷长青领头归顺,渐渐地,之后的十几天里,大多数高氏门下的将领都表示了臣服和归顺。吴婕大概能把握元璟的想法。西北军中几乎占了整个大魏一半以上的精兵良将,他将来施展拳脚,少不了这些人手。回想上辈子,元璟后来征战天下的众多将领,都是西北军中出身,包括尉迟达那些人,都屡立战功,步步高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