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年男人当时就大哭大叫起来。老人看十四爷:“我的孙子……”“圣旨只说朱三太子与其子。”十四爷道。老人忽然浑身发抖起来,又叩头:“多谢皇上,多谢皇上隆恩!”十四爷想,若是他承认自己是朱三太子,就该说多谢大清皇帝隆恩了。可他没有。其实,这老人很冤枉,他多年来,只是安静的过日子。什么都没有做。可他不能不死。他不死,朱三太子之流就永不会断,只要有灾年,就有他们。朝廷剿匪花的银子都不知凡几。所以他必须死。皇阿玛只说他儿子,没有提起孙子,也算为前朝留下一条根,不算断绝。十四爷看了看:“你也这个年纪了,咱们明日就起程,你别想着自尽。你要是死了,你的孙子也保不住了。”“放心,老朽……怎么都不会自尽的。”老头叹气。其实他当年离开京城的时候,才几岁大,记得的事都不多。可谁叫他是真的朱家血脉呢?隐姓埋名六十多年,也躲不过。到了第二天,十四爷直接提着这父子三人走了,至于那几个孙子,打一顿板子就放了。自此,他们只要不已朱家后人自居,反倒是也没什么事了。不会再有人查问。因朱三太子年纪大了,所以不能做囚车了,不然这一路颠簸回京城,他就死了。所以是做了青布骡车慢慢走。因为有这个人,所以回程的路就慢得多。终于回去了的时候,已经三月里了。京城里也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了。、马车进了城,朱三太子也透过马车的缝隙看外头。熙熙攘攘的人群被隔开,他看着远处的红墙碧瓦,那是皇宫。不是他能去的地方。京城的一草一木,对他而言,其实都是陌生的。他当年出生在这里,可也没有机会出来看看。一别六十多年,还能记得什么?生在这,死在这,也算落叶归根了吧。十四爷看到他看外头,侍卫要去说,十四爷拦住了:“叫他看看吧。”侍卫就退后了。等一路将人送去刑部,十四爷就回宫复命去了,十四爷详细说了与朱三太子的见面。康熙爷听了,点头:“他倒也从容。”“皇阿玛宽宥了他的孙子,他也没什么好不平。要不是这些年到处有人借着朱三太子的名头闹事,他倒也能好好过完这辈子了。”十四爷道。康熙爷笑了笑,十四说的是。要不是总有人借着这个名头闹事,他是不会在意前朝还有没有人活着了。还能杀尽么?“这回出去辛苦了,先回去歇歇吧,阿玛瞧着你清减了不少。”康熙爷拍十四爷的肩膀。忽然发现这孩子比自己高了。“不累,就是回来的时候怕那老头顶不住,走的久了些。”十四爷笑道。“好,回去吧,好好歇息几日再上朝。”十四爷谢过皇上关心,才告退回去了。也没去永和宫,明儿再说吧。回府后,福晋等人都在等,十四爷叫人告诉各处,说累了,歇会,晚上在正院用个家宴就好。福晋就准备起来。家宴平顺,这回,伊格格把大格格也带来了。大格格也咿咿呀呀学说话了,长得可可爱爱的。十四爷也逗弄了一会。当夜十四爷当然留在福晋这里。第125章 羞第二天时候,圣旨就下来了,自然是斩立决。行刑的时候,刑场人很多。年老的朱氏皇子抬头,看着这个皇城。还是不熟悉。今日天气也不错,还有和煦温暖的风,轻轻吹过他的脸。他的白发凌乱,在他脸上打过去。他还记得他逃走的时候,那时候不辨方向,不知前路。整个京城的人都在逃。他裹挟在人群里,也是逃,哥哥不见了,他就自己逃。那时候他也被换了一身的粗布衣裳,一头还不够黑不够长的长发乱乱的披散着,打在脸上。忽然想起了爹爹。那个狠心砍断了姐姐的手臂,又忽然舍不得杀掉他们的爹爹。爹爹当年吩咐了很多事,可他还小,记不得什么了。反正爹爹说,不要想着复国啦,好好活着。在外面要记得自己是百姓,见了长官要知道行礼。凡事知道退让……最后,年老的朱氏皇子看到了天空中漂亮的白云。像是他小时候,坐在宫里看见的一样。那时候,有很多人陪他。现在……现在有很多人看他。然后,就再也没了然后。看着朱三太子的人头落地,所有人都觉得高兴,毕竟百姓也不喜欢朱三太子之流,年年闹,闹烦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