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仔细观察了婉襄片刻,“二姐看起来不像怀孕了,比在家里的时候还漂亮。”婉襄微笑起来,又伸手去捏她的鼻子,“若是我在家时你也这样会说话,便不至于天天被我捏鼻子了。”悲伤的氛围过去,婉成很快放松下来趴在栏杆上,她的适应能力很好。“这园子这样大,一定能养出很多虫儿,或许有我没见过的。”在家时婉成就总是心心念念地要养虫子,原来的刘婉襄并不喜欢。“是啊,等到春夏的时候会更多的,到时二姐再去求万岁爷让你和额娘进园子,你说好不好?”到那时,也就要到她瓜熟蒂落的时候了,所以她可以承诺。“对了,两个哥哥如今在家做什么活计……”雍正仁慈,让她们从午后一直待到了傍晚时。离别时依依不舍,更盼望来日。就算没有说什么有实质意义的话,但至少,让她对现实生活中骤然失去的父母之爱释怀了一点。也让她对来日有了更多的期待。作者有话说:第99章 欢愉总是圆明园的最后一夜, 希望这真的是他们在圆明园中的最后一夜。上一次的“最后一夜”太过惊悚,以至于婉襄特意去翻了史书,明日是辛酉日, 雍正去恩佑寺行礼结束, 便会回到紫禁城去了。万字房寂寥无人,雍正让人搬了张藤木床出来, 同婉襄并肩躺在上面,望着秋日已然寂寥的星辰。“今日见到了你额娘和妹妹,觉得开心吗?”婉襄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当然开心了, 没有比见到家人更开心的事了。”雍正有些微吃醋,“那同朕在一起呢?”婉襄笑起来, 微微立起身体,凑近了他的颈窝, 在上面落下一个轻快的吻。“四哥也是家人。”她去捉他的手, 让他触碰着她起伏并不明显的小腹。“它已经将我们永远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雍正在藤木床上舒服地侧过了身来, 温柔地将婉襄揽在了怀中,亲吻着她的眼睛,悄声问她, “你怎么那样讨朕喜欢?”婉襄闭着眼睛笑起来,忽而又想到了逗引他的方法。“要四哥叫我‘宝贝’、‘心肝’。”她没有睁开眼睛,也没有听见他这般唤她, 不知道他此时是什么表情。“奏章之上都是朕的性情流露, 又不是拉拢讨好。”他的语气嗔怪。婉襄更觉得好玩,一下子缩进他怀里, 隔着衣料, 坏心眼地在他胸膛上咬了一口。“四哥到底唤不唤我宝贝?”他像是被她忽然的举止吓了一跳, 下意识伸手按住伤处。反应过来之后又笑着看她,“朕的小狗要磨牙了?”雍正凑近她,一双眼睛像是从天空中摘下来的星辰,“平日里朕这样做,你怎么不许?”婉襄的脸迅速地烧红了,手掌收成拳,用力地在他胸前捶了一下。“孩子听着呢!”雍正满不在意地握住了她的拳,放在唇边亲了一下,“它能听懂便怪了,朕与你的孩子聪明,倒也不至于聪明到这份上。”真是自负,他是在说一个还没有出生的孩子吗?婉襄暗暗腹诽了一句,继续缠着他:“四哥就叫一叫嘛,就一下,好不好?”雍正刻意地斜睨着她,“任凭你这般恳求,朕不许就是不许,朕就是这样汉子。除非……”前头的话说的好听,到底还是要同她谈条件。婉襄心切,笑得略有些狗腿,“除非什么?四哥快说。”“除非你也叫出声来。”这是什么虎狼之词?他倒是一点都不脸红。婉襄抓着他胸前衣料的手松了片刻,也端详了他片刻,“好,成交!”反正“宝贝”就在眼前,到来年初夏她生下这个孩子,之后还有好一段时间他们不能在一起。到那时候,他大约早就忘记了。反而是雍正有些讶异,“怎么不脸红了?今日朕政务忙碌,听闻圆明园中红霞满天,正想在你脸上找一找。”这种事,都是比谁更不脸红的。婉襄也大言不惭,“我同四哥之间连孩子都有了,此时还害羞什么?”“嗯。”雍正满意地点了点头,“来日朕寻个势儿,再找些新图与你同做。”这话说得有些太露骨了,原本的婉襄是无论如何都会承受不住,强迫他闭嘴的。可婉襄的心却莫名地坠下去,抑制不住地失落起来。“内务府的绿头牌上都快要积灰了。”雍正敏锐地察觉到了婉襄的心绪,一时之间顾不得为自己委屈,越加用力地将她揽在了怀中。“朕在你眼中,难道是那般耽于女色的昏庸君主么?从前朕便已下了决定,这决定自然也不会因为这件天大的喜事而动摇。”他见她不为所动,凑到她耳畔来,“宝贝?宝贝?朕的宝贝?”呼出的热气令婉襄有些痒,而他所说的话更令婉襄心痒。雍正见婉襄终于笑起来,略略正色道:“朕不是沉迷女色,不过是沉迷于你而已。”婉襄想要嗔他一句,心里到底还是有些难过。“我不是妒忌。”尽管妒忌也根本就不是什么不正当的,女子不应有的品德。“我只是不希望四哥让我们所有人都变得可悲。”婉襄不是不能接受他去宠幸别的女子,她知道绵延子嗣本也是君王的义务。可她毕竟是个现代人,理智上能理解,感情上却会比封建社会的女子更难以承受。她只能告诉自己,她所感受到的雍正后宫之中,只有宁嫔是真心爱慕他的。她曾经也觉得宁嫔可怜,觉得宁嫔脱俗,但从没想过劝谏他去她那里。这只会让她和宁嫔都变得可悲而已。“四哥对她们好一些,赏赐金银珠玉、位分就好了。”雍正叹了一口气,“朕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财物尤可,位分倒也罢了。”他是被人无端指责过淫/色的君王。他们都没想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话题,最终会发展成这样,雍正心有余悸地将她揽在怀中,说起了其他的话题。“我朝定鼎之时,汉军便从龙入关,但汉人似乎总是更在乎读书识字之事,荒废武艺,居于武职高位的汉人很少。”“尤其如今是太平年代。有时朕想用武官,都不知道何人可用,因此朕打算增加武官人数,以使臣民重视。”“具体怎样增加,还要着大臣商讨。”他的脸贴着她的额头,“婉襄,你的两个哥哥都在家中做些杂事,要不要朕……”“不要。”婉襄干脆利落地拒绝了。这个问题上次也探讨过了。“我的哥哥们都没有什么才华与能力,让他们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是最好,我不希望他们因我之故得到提拔。”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他们现在的生活很轻松,衣食无忧就已经很好,何必要为他们增添烦恼呢?” ', ' ')